中国高耗能行业项目报告(doc141)-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降到第 6 位,比重由 1995 年的 %下降到 2020 年的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行业)由第 6位下降到第 10 位。 表 5 中国行业工业总产值排名次序变化 序号 1995 年排名 1995 年比重 % 2020 年排名 2020 年比重 % 1 纺织 电子及通信 2 化工 化工 3 冶金 交通运输设备 4 交通运输设备 纺织 5 食品 电气机械及器材 6 非金属矿物 冶金 7 电气机械及器材 电力 8 电力 石油加工及炼焦 9 普通机械 食品 10 石油加工及炼焦 非金属矿物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0 年)统计整理 由于行业结构的改善,工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慢于工业产值增长 ,工业用电比重下降 ,尤其是重工业用电比重在 1990~ 2020 年的 10 年 间下降了近 6 个百分点。 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耗。 “ 九五”期间,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在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双高一优”技改专项、国债技改专项中,加大了支持的力度。 重点开发的溅渣护炉、蓄热式加热炉、 75t/ h 干法熄焦、大型铝电解槽、 130t/ h 和 220t/ h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代油燃烧等节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相关行业得到推广。 如有色金属行业中预焙槽电解铝比例由 34%提高到 50%左右,吨铝电耗降低 1500kWh。 化工碱渣回收技术、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7 技术、煤 矸石硬塑和半硬塑挤出成型砖技术和装备、煤矸石和煤泥混烧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有的已实现产业化。 淘汰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在节约能源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建材行业累计压减落后小水泥生产能力7000 万 t,压减落后小玻璃生产能力 2700 万重量箱。 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来看,每吨钢的可比能耗由 976kgce 下降到 930kgce;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由每吨 下降到;大型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由 1268kgce 下降到 1190kgce。 表 6 中国近 10 年来全 社会用电量及其构成 年 份 全社会用电量 亿 kWh 工 业 % 其中重 工 业 % 农 业 % 交通运输 % 市政商业 % 居民生活 % 1990 6126 1995 9886 1996 10570 1997 11039 1998 11347 1999 12092 2020 13466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0 年)统计整理 “九五”期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 30%,由 1995 年的 下降到2020 年的 ;年节能率达到 %,节能率居世界前列,节约和少用能源 亿 tce。 “九五”期间实现的节约和少用能源量,主要来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 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能源管理形成的结构节能(或间接节能),约占五分之四;技术节能(或直接节能)量所占比例在五分之一左右,主要来自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增大型发电机组、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以及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投产运行。 与此同时, 2020 年全国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 1995 年减少了 10%~ 15%,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工业污染源于 2020 年底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表 7 2020 年与 1995 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单位为万 t 18 中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18 项目年度 二氧化硫 烟尘 工业粉尘 2020 年 1995 年 增减率 资料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中国环境信息网 (三)存在问题 虽然“九五”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十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广义能源效率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广义能源效率 ”(即能源经济效率 —消耗单位能源所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很低。 据有关资料计算的广义能源效率,日本为6623 美元 / tce( 1994 年,下同),德国 4219 美元 / tce,美国 2217 美元 / tce;而中国 1994年为 536 美元 / tce, 2020 年为 845 美元 / tce。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节能潜力还较大。 单位产品能耗较高。 当前中国高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要高 25%~ 90%。 火电厂每 kWh 发电标准煤耗,中国为 394gce( 2020 年),日本为 322gce( 1998 年);每吨钢的可比能耗,中国为 930kgce( 2020 年),日本为 680kgce( 1999 年);每吨合成氨综合能耗(天然气,大型装置),中国为 1352kgce( 1998 年),美国为 970kgce( 1997年);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中国为 160kgce( 2020 年),日本为 124kgce(1999 年)。 天然气和水能等优质能源所占的比重较低。 2020 年中国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生产中的比例为 %和 %,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仅为 %和 %,与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 和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在能源资源总量中的比例不相称。 2020 年,中国水力发电量 2224 亿 kWh,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为 %;天然气产量 272 亿 m3,还不足资源量的 5%。 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其地位和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9 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煤炭工业采掘能力较大,但洗选、型煤、配煤和水煤浆等发展缓慢。 煤烟型污染是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国燃煤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27%,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煤炭产量已连续 12 年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的 75%以上是燃煤发电, 80%的工业工艺过程用热、 95%以上的城市热力系统是由燃煤锅炉供热,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业过程采用煤化工工艺,一些大中城市居民用气采用煤制气系统。 中国排放二氧化碳 85%是由燃煤排放的;排放二氧化硫2400 万 t,其中 90%是由燃煤排放的;排放烟尘 1744 万 t,其中 73%是由能源开发利用排放的。 在全国 亿 kW 火电机组中,仍有相当部分燃煤机组没有实现达标排放。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整体技术装备落后以及宏观上节能激励不足是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重点 目前,中国第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为 51%,能源消费比重达 70%。 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大于这一产业在 GDP 中所占的份额,而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育不足。 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一、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上升。 因此,在较长时期内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但从短期发展迹象分析,中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维持在 50%左右,因此中、短期内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20 中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20 法保护和合 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通过加快发展低能耗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 —— 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 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加 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先进高效节能技术,把住新建项目能耗关,通过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 —— 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在工业和民用中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发展洁净煤技术,扩大天然气利用,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降至 ( 1990 年不变价),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亿 tce,年均节能率为 %。 到 2020 年全国能源效率达到 36%,比1997 年提高 4 个百分点。 —— 工业内部高耗电行业(冶金、化工、建材等)用电比重减少,低电耗、高附加值产业的用电比重相应提高。 主要用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到 2020 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 980kgce 以下;火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 380gce/ kWh; 10种有色金属吨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到 ;大型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下降到 37 GJ;水泥、玻璃等主 要产品平均能耗降低 20%。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1 —— 2020 年与 2020 年相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 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比例达到 %,提高 个百分点。 2020 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 50%,比 2020 年预计提高 20 个百分点。 到 2020 年,力争使石油储采比稳中有升;天然气市场开发取得显著进展,使上游生产和输送能力基本上得到发挥。 水电、气电、核电和洁净煤发电等清洁电力在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 31%,比“九五”末提高 5 个百分点。 火电装机中,完成单机容量 5 万 kW 及以下凝汽常规燃煤、燃油机组的关停工 作,使 30 万 kW 及以上的大型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 2020 年的 38%,提高到“十五”末的 50%左右。 (二)工业行业结构调整 中国工业结构正跨入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高加工度阶段和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换的阶段,单位产出能耗趋于下降。 历史经验表明,节能主要来自于经济活动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所以,改善工业行业内部结构是“节能、降耗、减排”的关键措施。 “十五”期间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机械、汽车等耗能低的制造业,降低高 耗能行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以及国际上尚未产业化而中国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领域,如纳米材料、现代中药等领域,立足于自主创新加快发展。 对于技术已高度市场化的领域,要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开发基地,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重点支持软件、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光纤复合材料、中医药 、生物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环保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 建设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深亚微米( 微米以上)集成电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HDTV)系统、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高速铁路工程、新型涡轮风扇喷气支线飞机、生物技术产业工程、洁净煤技术应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制造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 2020 年高22 中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22 新技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 GDP 的 5%,占工业增加值的 12%左右。 加快发展耗能强度低、附加值高的产业。 除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外,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汽车、精细化工、医药、仪 表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将是结构变化的主要方向。 中国传统工业如钢铁、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了少数行业外,已主要不是表现在生产能力大小和产品产量的多少,而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结构、单位产品物质消耗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将使设备投资大量增加,形成对装备工业的巨大需求,装备工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市场需求的制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等能耗高产业将低速增长。 矿业的多数行业由于资源约束和成本上升,在“十五”期间趋于衰退。 由于 城市化水平提高,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发展潜力较 大。 经过“十五”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这对于整个工业领域的结构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虽然还不能准确地计算出由于产业升级实现的结构节能的具体数量,但据经验估计,结构节能对整个工业节能的贡献。中国高耗能行业项目报告(doc141)-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