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市场发展报告(doc)-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可想象的 (三) 市场份额主要占有者的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要成为流通中的主导力量,必须在其经营的主要商品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这种市场份额可从两个方面来运行考察。 第一,在整个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占有主要市场份额。 从发达国家来看,美日两国的超级市场的销售额都已占到整个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 7080%。 从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 1998年,超级市场达到销售额 1000亿元,预计 1999年将达到 5%以上,并将在 2020 年达到 30%以上,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第二,在主要类商品中,超级市场也将占到第一位的市场份额。 据上海市统计局 1998 年统计,上海市食品的 65%是由超级市场销售的,日用品的 67%是由超级市场销售的。 (四)创造消费利益的超级市场 作为现代商业的代表,并掌握流通主导权的超级市场必然要给消费者创造巨大的利益,否则其生存和发展就缺乏最基本的市场支持力。 超级市场对消费者的利益除了以上所说的创造性的满足消费需求外,还 具体表现在:( 1)购物的便利性。 ( 2)购物的廉价性。 超级市场从诞生之时就以其商品的低廉价格给顾客最直接的利益,在一个较大的层面和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 3)购物的舒适性。 超级市场除了为顾客创造了良好的购物设施条件外,其自助式的销售方式使消费者从紧逼性推销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可以自由地选购商品从而增加了购物的乐趣,也避免了买卖双方可能出现的冲突和不愉快。 ( 4)购物时间的节约性。 由于超级市场在结算方式上实行一次性集中结算,使顾客节省了由于传统的售货方式分部门结算和单品结算的时间,使购物变得快捷。 又由于超级市 场能满足消费者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一次性购足需要,也就节省了消费者选择商店,选择商品和往返于居住地与购买地总体的购物时间。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超级市场购物比到其它商店购物节省 30%时间。 三、超级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特点 (一 ) 政府推动与政策起动 超级市场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的推动,这种推动本身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的经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的过程中,大的经济变革和经济发展事项必须有政府自上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4 页 共 6 页 而下地来推动,用行政加经济的手段来引导。 (二)超常规模地抢占市场 中国超级市场发展至今的两个阶段里,都始终反映出超常规模发展的特征。 在第一阶段中是以食品超市为主要业态模式,由于店铺规模较小,要形成连锁经营的规模,必须要有店铺个数的规模,只有在店铺规模的支撑下,才能形成规模化的采购批量,才能消化配送中心和总部的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这一阶段的高速度还取决于这样两个因素:第一,当时的投资政策体制的国营企业化,不允许出现长期(两年已算长期)的亏损;第二,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几家大公司的同时竞争,使得速度的比较在对象化的竞争中超常规发展。 中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