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味品市场研究简报doc13-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品行业传播信息、交流管理经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中心。 该中心主办的《中国调味品》杂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调味品行业具有权威性的科技刊物。 1985 年,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商业部副食品局牵头成立了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该学会成为我国调味品行业研究酿造工艺与技术的重要理论机构,为发掘我国传统的名特调味品和开展酿造技术研究做出了贡献。 1986 年,为适应调味品行业发展的要求,部分省市的调味品公司在自愿、平等、互利、互助的基础上,自发组建了“全国副食调味品展销联合会”,在促进交流、沟通信息、联产联销活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根据调味品工业的发展情况,商业部与 1987 年以来会同轻工部、卫生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分类制定了酱油、食醋、酱类和酱腌菜的分类行业标准,包括基础标准、质量标准和检验规则等,卫生部于 1991 年修订了《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为加强调味品行业产销的管理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1994,原国内贸易部工业 司与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酸水解夜生产技术研讨会”本着“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我国酱油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对“酸水解夜”加强生产管理的若干意见,以规范市场行为。 在党中央正确的方针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6 页 共 11 页 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全国调味品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团结奋斗、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在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工艺、技术改造、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餐饮业及方便食品的兴盛,促进了调味品工艺改进,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并使其逐步向营养、卫生、方便、适口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主要标志有: 一、产品产 量呈持续增长局面。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味品的生产和经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兴旺, 成为副食品市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 年,酱油年产量达 450 万吨以上,食醋产量200 万吨,酱类 60 余万吨,酱腌菜 250 万吨,上述产品的年增长率都达到 10;新型 复 合 调味 料 比 上 年 增 长 20,总 量 达 1000 余万吨,是调味品中增长最快的一类;另外,味精 55 万吨,酶制剂 24万吨,柠檬酸 20万吨,甜味剂 14万吨,其他食品添加剂近 15 万吨。 由此可见我国调味品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 二、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从酱油工艺讲,生物工程酱油已在我国山东投入生产,高盐稀态发酵高档酱油的生产已在大城市及部分省会市逐步占领市场;从酱油设备讲,圆盘制曲机、高短法连续蒸料机、高效连续加热塔在生产中逐步被采用,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食醋生产的固态工艺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逐步完善和提高,产品风味不断得到改进,在市场上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水解植物蛋白和水解动物蛋白工艺的发展和其产品在调味料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调味品生产和市场的繁荣。 广州推出的用酶法生产动物水解 蛋白的工艺技术使产品营养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7 页 共 11 页 丰富,水溶性好,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能耗低,成本低,为调味品的成品加工提供了新的原料。 其他各种利用萃取、蒸馏、浓缩和超临界萃取从动植物中提取天然调味料技术的应用,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上档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