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人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员生存手册(doc)-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的销售政策经常被经销商 “ 截留 ” ,比如经销商把促销政策视同利润,销量没增加,利润却增加了。 或者,经销商虚报广告费,把广告费装进自己口袋里。 忠告:如果老板发现销售政策被经销商截留,以后申请政策将更加困难。 常见现象 4:有些业务员认为老板害怕 “ 花大钱 ” ,于是采取 “ 钓鱼 ” 的办法,化整为零,每次申请的额度都不高,并且很容易被批准。 可是,一旦老板识破这种小把戏,以后申请政策就难了。 忠告:业务员最好不要低估老板,尽量不要跟老板耍小聪明。 老板思维 普通业务员认为,老板最舍不得花钱。 申请政策时,老板总是 “ 拦腰砍一半 ” 就是证明。 这是典型的 “ 以己之心度老板之腹 ”。 老板的思维是: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害怕钱花不出去。 只要花小钱能挣大钱,再多的钱也敢花。 因此,老板更关心的是 “ 投入产出比 ”。 常见误区 1:业务员申请政策的常用理由是: “ 对手的政策力度很大,我们必须跟进。 ”“ 市场销售下滑,不给政策就很危险。 ” 这种威胁带恐吓的做法也许能吓住少数经验不足的老板,但对大多数老板无用。 要知道,摆在老板面前的基本上都 是这类字眼,老板早已习以为常。 再者,公司的政策资源是有限的,有些很危险的市场就随它去吧,反正投入也很难带来产出。 常见误区 2:大多数政策申请报告都说明了为什么要花钱,而极少写明花钱后的效果是什么。 老板看不到产出,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 “ 政策无底洞 ”。 让政策申请报告快速获批 推荐做法 1:在申请政策时,给老板一个光明的未来。 申请政策,给老板讲机会比给老板讲困难要有效。 给老板讲市场机会,老板会兴奋,老板思考的是 “ 多给还是少给 ”。 给老板讲困难,老板会头痛,老板思考的是 “ 给还是不给 ”。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推荐做法 2:在申请政策时,明确告诉老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政策就是东风。 如果不给东风,则 “ 万事俱废 ”。 这样实际上是在暗示老板:该我做的都做了,该轮到老板出手了。 老板有时也怕担责任,此时不批更待何时。 推荐做法 3:在申请政策时,告诉老板 “ 经销商准备配合出政策 ”。 害怕经销商 “ 截留 ”政策是老板们的心病。 “ 只要经销商敢出 20%的费用,企业就敢出 80%的费用 ”, 很多老板都是这样想的。 同时,经销商敢出政策配合,说明经销商也有信心,因为在政策使用上,经销商比厂家 “ 更抠门 ”。 推荐做法 4:告 诉老板以前使用政策的效果。 业务员申请政策总是 “ 见首不见尾 ” ,使用政策后的效果怎么样,业务员基本上不给老板们汇报,或者说是 “ 不敢汇报 ”。 而有些业务员申请政策,老板 “ 见字就批 ” ,因为这些业务员已经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花钱有结果,花钱有评估。 推荐做法 5:申请做好小范围市场的政策。 在政策使用上,老板的思维是 “ 见苗浇水 ”。 这是政策使用上的 “ 马太效应 ” :越是好市场,老板越愿意给政策,出手越大方。 因此,做一大片差市场,不如做一小片好市场。 市场有希望了,政策就有指望了。 求人不如求己 企业不是 银行,政策不是印钞机。 政策资源总是有限的,业务员的政策申请总是被驳回的多。 即使有幸被批准了,往往也是 “ 拦腰砍一半 ” ,并且有可能丧失了使用政策的最佳时机。 政策从哪里来。 政策来自 “ 价格空间 ” ,或者说政策是价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既然如此,求人不如求已,业务员完全可以 “ 创造政策 ” ,即业务员和经销商通过对新产品价格的 “ 二次包装 ” ,为产品留下足够的政策空间。 如此,当别人为申请政策发愁时,你却可能有源源不断的政策投入市场。 怎样写一份让领导放心的销售计划 多数业务员都把写销售计划当做苦差事, 或者认为这是领导 “ 没事找事 ”。 因此,通常以敷衍的心态写销售计划。 多数销售经理也把业务员计划当做可有可无的例行工作。 不做吧,好像管理总有缺陷。 做吧,好像又没什么用。 典型现象 1:当我们问业务员的销售计划时,经典的回答通常是: “ 交给经理了。 ” 好像做计划是为了交差。 或者回答: “ 在日记本上。 ” 计划是计划,行动是行动。 典型现象 2:当我们问销售经理每个业务员的销售计划时,经典的回答通常是: “ 在抽屉里。 ” 典型现象 3:多数业务员的销售计划只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销量分解计划,业务员甚至能像模像样地按时间、按区域、按客户、按品种分解得极为详细。 其实,业务员都明白,在中国现实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的营销环境下,销量计划分解得越详细,就越是骗人的把戏。 二是促销计划或者政策申请计划。 似乎只要政策没到位,完不成销售计划就不是业务员的责任了。 典型现象 4:有的业务员的计划做得很详细,精确到每天的行程、工作内容。 这同样是一份没有意义的假计划。 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事件都会使这样的刚性计划完全作废。 理念 1:优秀业务员的特点是 会做计划,并能有效执行计划。 优秀管理者的特点是会做别人的计划,并监督别人落实计划。 理念 2:心中无数,但业绩很好,这样的事不是没有,但没有普遍意义,不能复制,不能推广。 推荐做法 1:没有合格的销售计划,一定不能让业务员下市场。 因为他们在市场上可能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制造成本。 销售管理,一定要围绕销售计划展开。 过程管理,主要是看过程是否与计划一致。 案例:一家食品企业,一次月度计划会竟然开了 10多天。 当公司下达销量目标时,业务员很快就拿出相应的计划。 按照惯例,仅仅是一份销量分解和促销计 划,没有任何工作方案。 而我们要求: “ 月度工作方案只有详细到一看方案,就知道只要按照该方案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月的任务保证没问题,这样才算合格,才能够下市场。 ” 因此,业务员的工作方案,必须当着所有管理者的面一个个 “ 过堂 ” ,接受质询。 结果,做得最好的业务员修改了 3 遍方案,最多的修改了 6遍方案。 推荐做法 2:把业务员的销量计划分解成 “ 存量 ” 和 “ 增量 ” ,然后要求业务员分别拿出“ 保持存量 ” 和 “ 完成增量 ” 的工作计划。 分解 “ 销量的性质 ” 比分解 “ 销量的数量 ” 更重要,销售工作是根据 “ 销量的性质 ” 确定的,而不是根据 “ 销量的数量 ” 确定的。 完成存量任务,主要围绕老客户、老通路、老终端、老产品做工作,促销、降价是其主要工作方式。 完成增量任务,主要围绕新客户、新通路、新终端、新产品做工作。 比如 “ 帮助经销商开发 10个二级商 ” 、 “ 帮助经销商开发 30个终端商 ” 、 “ 协助经销商推广新产品 ” 等,这些工作才是完成增量的工作。 推荐做法 3:销售计划应该有两个目标,一个是 “ 销量目标 ” ,另一个是 “ 工作目标 ” ,而且 “ 工作目标 ” 比 “ 销量目标 ” 更重要。 没有完成 “ 销量目标 ” ,月度考核过不了关, “ 帽子 ” (职务)和 “ 票子 ” ( 收入)要受影响。 没有完成 “ 工作目标 ” ,不得不每月 “ 冲销量 ”。 “ 工作目标 ” 是改善市场基础、持续提升销量的工作,包括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广、市场重心下移、二级经销商和终端客户的开发、终端推广等。 “ 工作目标 ” 虽然很重要,但现实中经常被更紧迫的 “ 销量目标 ” 冲淡,甚至被忘却。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在市场基础工作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为了完成 “ 销量目标 ” ,业务员不得不频繁使用促销、降价等手段。 因此,一线管理者应该着眼于通过 “ 工作目标 ” 的完成,进而完成 “ 销量目标 ”。 营销管理,要根据 “ 工作目标 ” 而不是 “ 销量目标 ” 安排业务员的工作。 过程管理,主要管理 “ 工作目标 ” 执行情况;结果管理,主要考核 “ 销量目标 ” 完成情况。 怎样写一份让自己受赏识的总结 管理者思维 常见现象:有些业务员愤愤不平,凭什么业绩好的不受表扬,而一些业绩一般的业务员却受赏识。 有些业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