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年度报告(doc35)-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我国外贸出口 9个大省所占比重为 %,同比提高了 ,全国出口第一的广东占全国比重由 2020年的 %下降到 2020年的 %,一年之间降低了 ,排在全国第二、三、四的江苏、上海和浙江 3省市分别提高了 、。 东部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基地,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与增速均快于中部地区 2020年全国实现机电产品出口贸易 ,同比增长 %,所占出口比重 %,同比提高了。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同比增长 %,所占出口比重 %,同比上升,比 2020年提高了。 东部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基地,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 98%以上。 广东遥遥领先,出口额达到 ,同比增长 %,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 %,同 比提高 ,江苏和上海排在第二、三位,出口额分别为 ,占全国比重为 %和 %,同比提高了 3个百分点。 2020年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比中部地区多 ,占全国出口比重为%,比中部地区高 ,增长速度比中部快 3个百分点以上。 (四)综合分析与评价 投资因素分析与评价 2020 年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投资强劲增长是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首发与主动力。 首先投资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投资主体已经由近几年以国家 财政投资为主体的格局转变为 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 在中央政府投资下降的情况下,民间投资集中爆发出来,非国有(民营)投资 的活力大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14 为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极为高涨。 而多年来国债建设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淡化,国债项目带动投资增加的能力变小。 从全国来看, 2020 年内资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 万亿元的规模,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已超过 50%,在 GDP 中所占比重达到 %。 从区域来看, 非国有(民营)投资比重占半壁江山的格局不仅体现在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部地区不少省份也有所突破。 如重庆市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增速快于国有投资 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 %,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 内蒙古投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 %提高到 %。 江西继 2020 年全省利用外资取得历史性突破以来, 2020 年全省利用外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和合同外资均超过均创历史新高, 2020 年,全省直接利用外资 亿美元,同比增长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700 亿元,增 长 %。 其次,国家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资金投入的力度,政府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自 1999 年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实质阶段以来,政府投资增长逐年加快。 20 2020和 2020年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 %、%和 %,比同期东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高 、 和 个百分点。 经过连续几年的高增长之后, 2020 年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仍高达 %,与 2020年相比增速提高了 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投资比重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高,东部地区投资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见表 5)。 东部地区投资比重由 1999 年占比的 %下降到 2020 年的 %,降低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比重由1999 年占比 %上升到 2020 年的 %,提高 个百分点,如果按西部开发区的范围计算,由 1999 年占比的 %上升到 2020 年的 %,提高 个百分点。 表 5 1999 年 —2020 年 西部开发区投资比重( %)变化表 名称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1999年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开发区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15 第三,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步伐加快,工业生产投资强劲增长。 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以重化工业为标志、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带动投资与工业持续强劲增长。 2020 年东、中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增长在 30%以上,西部地区增长 24%,带动各地区工业生产加速发展。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以消费结构升级为核心标志、以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高速增 长为契机的工业和消费的 “双提升 ”。 在汽车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了 “汽车族 ” 高增长产业群。 全国有 27 个省份生产汽车,超过 1/3 的省份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还有 20 个省份生产轿车。 2020 年,上海、吉林、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和安徽 7 个省市轿车产量超过 10 万辆。 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了 “房地产族 ” 高增长产业群。 三大地带房地产投资增长 %、%和 %,分别比 2020 年提高 、 和 个百分点。 连续三年三大地带房地产投资增长均在 20%以上。 全国个人商品房销售比重已达 %,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 从投资增长与产出、消费和贸易三大因素的相互关系来分析,一是部分地区成为投资与产出双增长地区。 2020 年有 13 个(内蒙古、江西、江苏、山东、宁夏、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浙江、重庆、天津和广西)省份投资增长高于全国 %的增长水平,同时工业增加值增长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其中有 6 个省份(内蒙古、江西、河北、河南、安徽和天津)的工业产品销售率高于全国 %的平均水平。 二是部分地区成为投资与消费双增长地区。 2020年内蒙古、江西、江苏、山东、宁夏、河北、山西和 广西 8 个投资热点地区也是社会零售品消费双增长地区。 三是部分地区成为投资与出口贸易双增长地区。 2020 年内蒙古、江西、江苏、宁夏、河南、山西、浙江和重庆 8 个投资热点地区同时是出口贸易双增长地区。 综合分析,内蒙古、江西、江苏、宁夏和山西5 个省份是高投资、高产出、高消费和高出口的 “四高 ”地区,山东、河北和广西 3 个省份是高投资、高产出和高消费的 “三高 ”地区,河南、浙江和重庆 3 个省份是高投资、高产出和高出口的 “三高 ”地区,安徽和天津 2 个省份是高投资和高产出的 “双高 ”地区。 消费因素分析与评价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跨入 1000 美元门槛,这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消费结构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16 升级换代的加速时期。 2020 年 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没有因为 “非典 ”疫情而减退,除了旅游业受到重创之外,各地区的商品消费结构升级扩散趋势明显加快。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快。 2020 年各地区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回升;企事业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国家先后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工资和企业离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标准两项增收措施,城市居民工薪收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中等收入阶层呈扩大之势。 以私家车、商品房、旅 游、电子通讯等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热点,不仅在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中逐波掀起,并向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迅速推进。 “购车热 ”——个人购买轿车比重已超过 2/3,以 北京为例, 2020年全年销售各类汽车 万辆,实现零售额 亿元,分别增长 %和%。 中部地区的安徽省 2020 年在通讯、汽车及其相关商品保持旺销势头,其中通讯类增长 %、汽车类增长 130%。 西部地区的重庆市 2020 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中,通讯器材类 亿元,同比增长 %,汽车类 亿元,增长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 亿元,增长 %。 “购房热 ”——个人商品房销售额占 %。 2020 年,东、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明显比 2020 年加快,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 %,中部地区增长 %,西部地区增长 %,同比分别提高 、 和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分别比东、西部地区增长快 和 个百分点。 从以上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 2020 年,全国各地区的商品消费结构升级扩散趋势在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变化的最显 著特点。 第二,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使西部地区经济与东、中部地区经济一样快速发展,多项指标增速创造新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进而带动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如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2020 元,达到 2106 元,比 2020 年增加 243 元,增长 %;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 2020 元,达到 2048 元,比 2020 年增长 %;青海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4%的水平。 2020 年, 西部地区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比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快 2 个百分点。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17 外贸因素分析与评价 2020 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 60%以上,同比提高 10 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超过 31%%,同比提高 5 个百分点。 短短的一年里,在全球贸易仍处于低迷的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自 1980 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并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 外贸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生产转移效应和入世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加速我国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步伐。 2020 年以来,全球经济明显放慢特 别是美国经济严重滑坡,而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入 WTO,申奥成功,神舟五号升空等一系列大事,让世界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一稳定而巨大的市场。 “”事件后,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进行生产等多方面的转移。 到 2020 年,全球 IT 百强企业中有百分之九十已陆续在中国投资,并且由早期的销售本地化、制造本地化转向技术、人才、元器件本地化发展。 诸多跨国公司在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其研发、运营转移步伐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研发重点也由产品开发为主向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发并重 转变,使我国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出口成为我国各地区出口的经济增长点。 据海关统计,从 2020 年到 2020 年,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 45%,对全国出口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 38%,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水平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与增速均快于中部地区。 如西部地区不少省份吸引外资的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增长速度。 四川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同比增长 %;重庆实际利用外资 ,同比增长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份额继续扩大,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 %,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高新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重庆外贸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状况, 2020 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800 亿元,同比增长 38%。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超过 亿美元,是外贸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 甘肃 2020 年引进外资水平又创新高,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59 户,合同引资额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2%;其中 1000 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9 个,占甘肃省累计审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的四分之一,尤其是单项平均合同外资额达到 454 万美元,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18 同比增长 144%,创下历史最高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 %,大大高于全省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三大主导因素来分析, 2020 年投资增长(不含城乡和集体投资)对三大地带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消费增长对三大地带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出口增长对三大地带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与 2020 年相比,三大地带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格局均没有改变;中部地区 消费增长第一不变,东部地区增长跃居第二,其对 GDP 的贡献大于西部地区。 从三大地带分析,三大主导因素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出口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均是: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和出口增长。 与 2020 年相比,东部地区出口增长影响因素首位不变,投资增长跃居第二,投资增长对 GDP 贡献高于消费增长 2 个百分点以上。 中、西部地区保持上年的基本格局。 根据三大主导因素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把全国 30 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大致分为投资主导型、出口主导型、消费主 导型、投资与消费(或投资与出口)混合型 4 种类型,前两类的地区明显增加。 东部地区各省份经济发展动力集中在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的主导作用,投资主导型的省份比例加大。 沿海地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天津 6 省市 2020 年表现出很强的出口增长带动作用,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 40%以上。 与 2020 年相比,上海、江苏、浙江 3 省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北京市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大幅度提高,贡献率达到 39%以上,而广东、福建、天津 3 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上述 7 省市的出口依存度 均高于全国出口依存度的水平。 中部地区加大了投资主导型的比例。 有 7 省份集中在投资增长的贡献作用,全国只有黑龙江和湖北 2 省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于 40%。 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除了青海和新疆 2 省区外,其余省份投资贡献率作用仍占有重要地位。 与 2020 年相比,青海和新疆 2 省区投资贡献率下降,青海的消费增长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