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栈桥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经济水平列湖南省第二位),又处于湖南省社会、经济、文化中心―长沙至旅游龙头―张家界的黄金旅游线路中部,地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 1994 年 6 月湖南 省人民政府批准 3 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辖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范围包括 1 及毗邻的南坪岗乡、白鹤山乡、东江乡、太阳山林场、万金障农场等单位的部分地域。 1 为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在清同治年间,常德城区的东北面尚为一片大湖。 同治元年的《武陵县志》称 3 为“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确切地反映了当时 3 地区的旖旎风光。 后因历代围湖造田,修筑不了少堤垸,使得湖面不断缩小。 至 1960 年以前,柳叶、沾天两湖水面尚有 5 万余亩( 37平方公里), 1960 年围垦万金障( 5700 亩), 1963 年修沙港堤( 13000 亩),1973 年围垦老堤障( 2020 亩), 1974 年围垦马虹垸( 5955 亩), 1976 年围垦花山垸( 3000 亩),致使大湖水面缩小至现状近 17 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3 地处我国中南部,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 3亦为此类气候,还兼有湿润的滨湖小气候和潮湿的森林小气候特征。 3 旅 游度假区多年平均气温 ℃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为 ℃ ,最热月 7月平均气温为 ℃。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小时 ,大于或等于 10℃ 活动积温占全年的 85%左右。 降水充沛且集中, 3地区多年 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 , 4- 9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之多。 多年平均风速为 米 /秒。 湖水水温常年在 10℃ - 28℃ 之间,即使在冬季大雪天,湖面也不封冻。 地形地貌 3 度假区以 3 与 1 为中心,湖水面积有 km2,丘陵山地 ,平原陆地 km2。 3 旅游度假区地貌特征由南至北呈低山、丘陵和滨湖平原三级阶梯分布,为古洞庭湖的组成部分。 以 1 为中心,其北部与东北部为低山丘陵,有太阳山、白鹤山、罗汉山、花山等,其中太阳山主峰海拔 米,是洞庭湖西岸平地突起 的第一高峰,两湖南面则为沅水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大部分地区在海拔 50 米以下,多港、汊、荷塘,形成微地貌特征。 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内坡度在 8 度以下的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 59%以上(不含水面)。 区内所有坡地中约 85%坡向良好(包括南向、东向和西向)。 旅游度假区良好的用地条件将使其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水文与地质 由于地处洞庭湖平原,全市水系完整,河流稠密,数百条溪河汇于沅、澧两大水系。 境内沅江长 164 公里,澧水长 169 公里,水能资源丰富。 主要湖泊有 目平湖、珊珀湖、 七里湖等。 3 和 1 两个湖面,正常 水深2 米- 5 米,总湖容约为 4900 万立方米, 3 历史最高水位达 米(黄海高程,下同),最低水位 米,湖底高程一般为 25~ 26 米。 3 旅游度假区内的水资源丰富不仅体现在水量绝对数值高上,还体现在水质状况 良好(湖水透明度可达 200 米),湖水的更新率为 1 年 3 次。 常德地区地下水分布面积 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 全区有地下暗河 139 条,地下热水(温泉) 13 处。 区域交通条件 3 距常德中心城区 ,现有高等级快速公路相连,常德北近长江航运干线,东靠京广 铁路干线,南倚湘黔铁路干线,枝柳铁路斜贯市域西北部,境内长 183 公里,石长铁路纵贯南北,境内长 公里,石长铁路复线年底将开工建设,全长 公里的黔张常铁路将于 2020 年一季度动工建设。 高速公路已经通车的有长常、常张、常吉三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有常邵、常荆、常岳三条,其中常荆线、常邵线为国家纵向干线公路二广高速公路的分区段,常岳线、常吉线为国家横向干线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的分区段,这两条高速公路在常德汇合交叉,往东通往长江三角洲,往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将极大地改善常德的对外交通条件。 另外,还有 G207和 G319 两条国道通过中心城区。 常德桃花源机场的客货运量在逐年增加,正在筹备升级改造,空中交通条件也将影响常德的对外交通条件。 常德是湖南省除省城长沙以外唯一一个具备水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各种交通方式齐备的城市,同时,常德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湖南省未来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国家和湖南省高速公路网的建设, 3 区域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主要建筑材料来源、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 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3 旅游度假区筑路材料较为丰富 ,石料、砂砾料、石灰等来源广泛, 且质地优良,就地取材可满足供应,开采及运输也较方便。 1) 石料 本路段处于 3 旅游度假区境内, 3 域石门县盛产各种规格片石、块石,石质多为花岗岩,石质坚硬,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前需提前向料厂签订供货合同,以便备料或扩大生产能力,石料平均运距小于 80 公里。 2) 砂砾料 本路线毗邻沅江,河岸沿线均有优质河砂,属中粗砂,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含泥量少,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且交通运输相当方便,运距近。 3) 石灰 项目地周边有众多石灰生产厂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灰膏 率高,灰质纯白,凝聚力强,运距较近,可满足工程的需要。 4) 钢材、水泥 钢材来源于铁路运输和水运,水泥可从邻近区县采购,运输方便。 5) 水 抽取 1 水 施工条件 3 有着多年的市政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建设队伍、工程监理和管理人才,并在施工和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施工设备配套,机械设备齐全,能够适应本工程建设的需要。 本工程占地大部分为城建用地,施工用水、用电可从城区就近引入,施工场地比较宽阔,施工条件较好。 技术标准 1)根据《 2 总体规划 》和本项目在 2 新 区道路网 中的地位、作用及该项目的道路交通量调查和统计资料及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和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1193中的规定,推荐 1 东 岸道路 按城市 城市支路 Ⅱ级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取 30 公里 /小时。 推荐 1 大桥, 桥梁荷载标准采用城市 B 级,桥梁宽 15米。 有关道路工程与桥梁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31 至表 32。 表 31 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指标 1 计算行车速度 (km/h) 30 2 红线宽度 (m) 15 3 机动车道宽度 (m) 15 4 两侧分隔带宽度 (m) 0 5 非机动车道宽度 (m) 0 6 人行道宽度 (m) 0 7 停车视距 (m) 60 8 最大纵坡 (%) 9 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凹 型 (m) 凸 型 (m) 10 路面设计荷载 机动车道( KN) BZZ100 11 设计年限 (Y) 20 表 32 桥梁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指标 1 计算行车速度 (km/h) 30 2 桥宽 (m) 15m 3 机动车道宽度 (m) 11 4 人行道宽度 (m) 2 (人行道) 5 最大纵坡 (%) 6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7 设计荷载 车辆荷载( KN) 城 B级 人群荷载( KN/㎡) 8 净空 9 机动车道 (m) (下穿) 10 人行道 (下穿) 建设规模 本项目 研究路线长 约 2100 米, 1 东 岸栈桥全路段设计宽度 23 米, 包括 5 米 宽 的亲水游道, 3 米宽的上 堤坡以及 15 米宽的 沿线 行车道。 1 东 岸 沿线道路 15 米宽, 长 约 1580 米 ,该道路 为 二级 城市支路 ,双向 两 车道 , 设计车速 30km/h; 1 大桥 15 米宽,长约 520 米。 桥梁设计为 城市 景观桥,设计荷载为城市 B 级。 设计基准期 : 100 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第四章 道路及配套工程 设计总则 设计原则 力求减少对 1 沿岸原始风貌的破坏,最大限度地控制道路挖填方,做到浅挖薄填;尽可能少或不拆迁,少占田地,少砍树木,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和经济林园;避免使用对环境可能造成破坏的材料;尽可能使工程与周围环境协调。 执行的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GJJ3790; 3)《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1999); 8)《全国通用给排水标准图集》(合定本) S1S4; 9)《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1994 年); 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97;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1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20; 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892020; 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2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2020 年版)》 GB5005794; 2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1193。 道路工程 设计标准 红线宽度: 15m 道路等级: Ⅱ 级 城市支路 交通等级:中型 路面类型: 沥青砼路面 设计车速: 30 公里 /小时 抗震烈度: 7 度 工程规模、范围及内容 1 东 岸 栈桥 工程 : 全线长 2100m,其中 道路长度 1580m, 桥梁长度 520m, 1 东 岸栈桥全路段设计宽度 23 米, 包括 5 米 宽 的亲水游道, 3 米宽的上 堤坡以及 15 米宽的 沿线 行车道。 道路平面 1) 平面布置总原则 道路是一个带状构造物。 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平面。 道路的平面线形,当受各种因数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地形、地质和地物)的限制而发生转折时,为消 除道路的突然转折,使汽车安全顺适的通行,在转折处应设置曲线。 曲线一般为圆曲线、缓和曲线及其组合。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道路平面布置总体原则如下: ① 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② 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③ 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④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的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口、停车 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⑤ 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 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道路横断面 1)道路横断面布置总体原则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道路横断面布置总体原则如下: ①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② 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 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③ 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及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2)本工程道路横断面布置 ① 横断面布置 道路横断面设计 以不拆迁和尽量少拆迁为原则,在 规划 许可 的红线宽度范围进行,横断面布置按道路类别、级别、管网布置、绿化等因素统一安排。 根据初步提供资料 设想为: B=15m 横断面布置为 11 米(车行道) +4 米(绿化人行道) (参考环湖路,有改动) ② 路面类型 道路的路面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相关比较见表 4- 1。 表 4- 1 路面类型比较 项目 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力学性能 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够很好地承受车辆 荷载施加的各种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和 强度高、刚度大、板体性好,具有 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扩散荷载能力 塑性变形能力,能够承受较大应变而不破坏。 稳定性 较好,但对温度变化敏感,低温易开裂, 高温易软化 好(水稳性和温。东岸栈桥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