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45页)-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配电设备装置 一般规定 配电设备装置内的导体、电器及支架的选择应满足其在正常运行、短路、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 配电设备装置的绝缘等级应与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相匹配。 配电箱、柜和控制箱的金属构架及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柜、箱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 配电(控制)箱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 配电(控制)箱应具有国家规定认可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认证书及相关的型式试验报告; 2 应按照配电(控制)箱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其防护等级; 3 配电(控制)箱 内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保护元件的规格,应与该装置的额定容量相匹配。 不得擅自增大电气装置的额定容量、任意改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保护元件的规格; 4 配电装置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5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其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维护; 民用建筑中电气设备线路的连接应满足下述条件: 1 电气设备线路的导线应采用铜压接端头连接,其压接部位的接缝处应焊接(如银焊等),并进行表面被覆处理(如镀锡、镀银等); 2 配电(控制)箱内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保证良好的电接触和预期的载流能力,并应有 足够的机械强度。 普通配电(控制)箱 普通配电(控制)箱 宜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 普通配电(控制)箱内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阻燃型 B 级绝缘导线。 普通配电(控制)箱内的尼龙扎带、塑料线槽等其它辅材,均应采用阻燃型材料。 普通配电(控制)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置在非机房内的各类室内场所时,宜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 2 设置在机房、配电间等设备专用房间内时,可采用挂壁式或立式安装方式; 3 配电(控制)箱前均应留有不小于 的操作维护距离,并远离可燃、易燃物品。 消防 配电(控制)箱 用于消防设备的配电箱,应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 设置于机房、泵房、配电间等场所的末端消防配电 (控制 )箱,宜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设置于其它场所的末端消防配电 (控制 )箱,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的消防配电(控制)箱,应满足附录 A 的试验标准要求。 消防配电(控制)箱内的元件,应满足如下要求: 1 断路器、接触器、按钮、指示灯、仪表等元器件,其外壳宜采用 阻燃型材料。 2 箱内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阻燃 B 级的绝缘导线。 3 采取隔热保 护措施的消防配电(控制)箱,其按钮、指示灯、仪表等二次线路元件,应设置在已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的内层箱体面板上。 消防设备的配电(控制)箱,其箱面应有明显的标志。 消防配电(控制)箱内的断路器,应只采用短路保护;用于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等其它元件,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报警信号而不应切断电路。 采用双电源进线的消防设备切换箱,在其箱内进线处应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 2h的耐火隔板等防火阻隔措施。 其它各类电气设备 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变压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绝缘 材料的变压器。 2变压器与其它配电装置设置在同一房间内时,应具有不低于 IP2X防护外壳。 其与门、侧墙、后壁及其它设备之间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 中的规定。 断路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1 高压断路器应采用真空或 SF6 绝缘的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的壳体 应采用阻燃型材料。 2 配电箱、柜内的高压断路器、低压框架式断路器的金属外壳或底座,均应可靠接地。 电容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应采用不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容器。 2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所有连接导体,应满足所处环境下动稳定 和热稳定的要求。 3 安装电容器组的框架和柜体,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的材料制作。 4 电容器组的框架和柜体,应可靠接地。 母线槽应满足如下要求: 1 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支架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2 母线槽的外壳表面应覆盖阻燃、无眩目反光的涂层。 母线槽内导体支撑件应采用阻燃绝缘材料 , 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绝缘材料的表面其温升值应不超过 40K。 3 给消防设备负荷配电的母线槽应采用耐火型母线槽。 自动转换开关应满足如下要求: 1 自动转换开关的使用类别应达到 AC33B。 2 当采 用 PC 级 ATSE 时,其触头额定容量不应小于回路负荷电流的 125%。 3 当采用 CB 级 ATSE 为消防负荷供电时,应采用仅有短路保护的断路器组成的 ATSE。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般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的有关规定。 在建筑物中采用的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型光纤温度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整个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 ,其报警器可作为区域报警器 ,由控制室的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对其进行监控。 当建筑物内未设置其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上述探测系统均可独立使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建筑物中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时,宜将其监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并一室布置,并可利用所设置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火灾报警系统的报警信号进行确认。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可用于火灾发生初期能产生烟雾、需要早期和极早期火灾探测的场所。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重要程度、火灾危害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A 类 、 B 类和 C 类,并符合表 的规定。 表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 等级 保护对象 A类 电信机房、数据中心、 信息中心等 B类 重要的计算机房、微波站、博物馆、图书馆、资料、档案馆,以及环境复杂、人员疏散困难的超大空间等 C类 腐蚀性和有毒危险物品库房、医院的手术室、扫描室、核磁共振室、地铁大厅、体育馆、会展中心、高架物品库等 定。 表 探测系统灵敏度及其使用场所 系 统 灵敏度 系统灵敏度指标 适用场所 必备条件 高 探测报警器灵敏度X 实 际 孔 数 <%obs/m 换气次数大于等于 20次的场所 采用回风探测系统的场所 A 类、 B 类和 C 类 保护对象 使用采用激光技术的探测报警器 采用绝对烟雾浓度探测技术 每台探测报警器允许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 100个 较高 %obs/m≤探测报警器灵敏度 X 实际孔数< 2%obs/m B类和 C类保护对象 每台探测报警器允许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 40个 普通 2%obs/m≤探测报警器灵敏度 X 实际孔数< 5%obs/m C类保护对象 每台探测报警器允许的采样孔数量不得超过 24个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划分应满足以下规定: 1 每台探测报警器的保护区域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个独立的报警区域不宜超过 2020m2, 一个独立的探测区域不宜超过 500m2; 2 每个探测区域的采样孔数量不得少于 2 个; 3 同一探测报警器所保护的不同探测区域的环境条件宜一致。 采样管道的设计应考虑空气流动路径,布置在烟雾最可能经过的路线上。 烟雾传送时间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非特级场所,烟雾传送时间不得大于 120s; 2 特级场所,烟雾传送时间不得大于 90s。 除采样管道末端孔外,所有通过采样孔的空气流量百分比的合计值应大于 70%。 最后一个采样孔的空气流量与该管道上采样孔的平均气流量之比应大于70%。 建筑物设有室外新风系统,当室外空气可能存在烟雾时,应在室外新风进风处安装一台独立的探测报警器,提供参考探测。 普通灵敏度探测报警器采样孔安装高度不应超过 12m;较高灵敏度探测 报警器的采样孔安装高不宜超过 16m。 高灵敏度探测报警器的采样孔安装高不宜超过 26m。 高灵敏度探测报警器采样孔安装高度超过 26m 时,应作消防性能化的分析评估。 探测报警器安装于墙上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宜小于。 保护区域内有腐蚀性 /毒性气体时,应将采样气体通过排气管引回到探测区域。 常规采样探测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可将每个采样孔作为一个点式感烟探测器来考 虑,采样孔的间距不应大于相同条件下的点式感烟探测器之间的距离; 2 当房间高度大于 12m 时,采样孔的间距不应大于房间高度在 12m 的条件下采样孔的间距; 3 每个采样孔的最大保护面积应随着空气换气次数的增加相应减少,具体数值应符合表 的要求 : 表 换气次数与采样点保护面积的对照表 换气次数 (次 /小时) 一个采样孔的最大保护面积( m2) 采样孔最大水平间距( m) 60< n≤ 80 9 3 30< n≤ 60 12 20< n≤ 30 23 15< n≤ 20 35 12< n≤ 15 46 10< n≤ 12 58 < n≤ 10 70 n≤ 81 9 4 采样管的间距不宜小于采样孔的间距; 5 直接设置在保护机柜内的采样点,宜使用毛细管采样点; 6 应用于灰尘特别多的环境时,系统应采用可清洗的过滤器。 当建筑设有 24h 连续运行的通风循环系统时,应设置回风采样探测系统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样孔应布置在通风系统的回风格栅处,或在从探测区域回来的气流集中处; 2 采样管应安装在风机过滤网的前端; 3 每个采样孔的最大保护回风口面积不应大于 m2 ; 4 单台探测报警器最大保护回风口面积不应大于 45 m2 ; 5 安装于洁净空间内时,探测报警器必须能够监视到 10181。 m 的 烟雾颗粒。 当建筑设有非连续运行的通风循环系统时,除设置回风采样探测系统外,还应设计常规探测系统。 采样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样管最远距墙的距离不应大于采样管间距的一半; 2 采样管布置在地板下方且气流方向是由上而下时,应根据地板的高度、气流的方向和地板孔的位置调整采样管; 3 当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采样孔间距不应大于 3m; 4 当管道布置为毛细管采样方式时,毛细管长度最长不宜超过 4m; 5 当仓库内有货架时,应在货架的内部每隔 12m 必须增加一层采样管网; 6 每台探测 报警器所连接的采样管道(不计分支管时)总长度不能超过200m,单管管道最长不应超过 100m。 采样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样孔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2 采样孔周围 内不应有遮挡物; 3 采样孔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4 在走道的顶棚上设置采样孔时,宜居中布置采样孔。 采样孔距端头墙的距离,不应大于采样孔安装间距的一半; 5 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超过 600mm 时,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个 采样孔;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小于 600mm 时,可不计梁影响; 6 对于吊顶下安装的采样管,当吊顶至地板高度小于 4m 时,宜贴着吊顶安装采样管。 吊顶至地板高度在 4m 至 20m 之间时,采样孔与顶的距离不应大于 600mm。 若该建筑有明显的热屏障现象时,亦可依屋顶结构适当调整该距离,或进行不同高度的采样; 7 每个采样孔应有明显的标识。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当多台探测报警器联网运行时,至少应有一台探测报警器能够对所有其它探测报警器进行编程、复位和静音。 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不易安装点式探测器或高度大于 12m 的下列场所: 1 候车(船)厅、航站楼、展览厅; 2 体育馆、影剧院、会堂等的观众厅、会议厅、共享舞台等公众聚集场所; 3 中庭、大堂、等候厅等高大的厅堂场所; 4 历史性建筑内高度高于 12m 的部位。 双波段、光截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光截面探测器选择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探测区域的大小选择光截面探测器; 2 每只探测器可对应多只发射器,但最多不应超过 8 只; 3 光截面发射器应设置在光截面发射器的视场范围内且光路 不应被遮挡; 4 光截面探测器安装位置至顶棚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5 当探测区域高度大于 12m 时,光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