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商业地产集团专题研究报告与学习手册(37页)-商业地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完整工作链条与工作流程是能够快速建成开业的重要保障。 自觉执行纪律要从细节开始做起,在万达,比如员工必须要穿规定的工作制服,“作晚陪客户喝酒到凌晨 3 点”从不构成理由,对于万达员工来讲,就是按要求完成任务,没有 什么理由可以讲。 高度执行力的秘笈在于倡导了“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文化。 “快”的两面性 万达任务快是战略问题,必须要快,做大市场份额,赢得未来市场空间和话语权。 但是太快也面临着人材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万达广场不够精细,设计不够精细、质量不精、品牌商家不够,管理不够精细等等,很多东西还需要完善和确定。 “快”政治性 快有什么好处。 快能不能建设一个好的广场。 快,加快现金流周转,可以更快获得租金收入,更短时间抢占更多的地盘。 另外, 18个月开业与中国政治环境存在紧密联系,一个万达广场开业不仅是项目,也是一项 政绩工程。 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建成开业,自己裁树,自己摘果。 因此,做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不仅要讲经济,同时要讲政治。 ( 3)纪律 +作风 +训练 万达的执行力文化 一个企业的成功, 30%靠策略, 40%靠执行。 企业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也绝达多数是因为执行力不力。 在万达执行力文化中,员工无论职位高低,第一要求就是讲纪律、守纪律。 万达纪律观 首先,万达内部管理系统,均实施严格的集团集权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其次,订立了 300 万字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举办了全集团员工参加的商业地产业务培训,并编制成系列教材。 再次,万 达集团财务和成本控制实行垂直管理,资金由集团统一调配。 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建立了成本预警制度。 最后,三个决策文件加强了风险控制能力。 ⅰ投资决策文件:新项目发展投资先算后买,保证低成本获得项目;ⅱ 项目决策文件:保证利润和成本都在可控范围内;ⅲ 租赁决策文件:保证项目租金在项目开工前就做到心中有数。 铁血军事管理之顽强作风是打胜仗的基础 万达在管理过程中“带队伍”主要是指带作风。 而作风是稳定的行为习惯,从根本上说,要靠长期地、有意识地加强培养,作风就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精、神。 王健 林个人作风一直影响着万达作风,从军 18 年经历其雷厉风行的作风,锻造出了一支快速反应迅速、作风过硬的队伍。 良好的训练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万达完成了各类培训教材。 规划院完成了《万达购物中心设计准 则》《规划业务操作手册》 240 万字教材稿。 商业管理公司完成了《商业管理概论》《购物中心招商管理实务》 200 万字的培训教材。 集团人力资源部牵头修订了管理制度,一共 300 多万字,每两年修订一次。 商业管理公司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全国各地骨干。 规划院边写教材边组织培训。 单靠招人无法满足快速发展需要,只有靠培训,此外,万达计划建立 自己的大学,一年培训 1000 个业务骨干。 万达打造执行力的经验和作法  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简单人际关系,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将员工的个人需求和企业发展相结合;  管理干部要以身作则:提倡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是自上而下任务传递和完成过程,各公司、各部门领导就是团队中“领头雁”;  重视细节管理:企业的管理能力就是处理细节的管理能力,良好的细节是工作成功的一半;  良好的沟通和明确的目标:目标设定要合理和明确,一定要与执行人员进行充份的沟通,要协助执行者解决在目标执行中的困难;  良好的激励和健全的监督:奖 励执行力优秀的员工是整体执行力提升的基石,同时监督体制也要健全,要保证整个团队拥有良好的执行力。 ( 4)与立体协同 万达的组织结构 万达组织结构调整 将原来三层次结构优化为二层次结构,实现扁平化,清晰和强化了项目开发和物业经营两类业务的运作流程和资源配置。 第一阶 段:在总公司下面成立了住宅管理公司和商业管理部,业务重合和管理层级太多。 第二阶段:主攻商业地产,集团队业务部的管理模式,按商业链条来调整组织架构。 第三阶段:将所有部门划分为项目前、中、后期三个部分,三个分管的总裁负责,另两个总裁负责管 理集团整体资金运作和人力资源,五个总裁直接对王健林负责。 万达商务部的协调部门功能 负责招商的商务部与规划部门纳入项目前期内容,将招商前置,贯彻了订单地产的概念。 商务部 1∕ 3 的工作量在于集团内部协调工作,确保每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入驻前符合需求。 万达规划院、商务部以及商管公司构成“铁三角”,才是万达管理体系执行力的精髓。 万达的组织结构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ⅰ、行业特点:万达做房地产行业“加法”,加在了商业地产的产业链上,实则还是一个专业的做法,没有脱离商业地产范畴,这样选择必然导致在一定时期内高度集权。 ⅱ、发展战略:万达选择了商业地产相关多元化战略,要做中国商业地产老大并对产业链整合战略,要求其构建具有集中优势力量的管控模式。 ⅲ、组织规模:组织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大。 万达的信息系统,决策反馈迅速,集权模式并未随组织长大而失去存在基础。 ⅳ、缔造者风格:王健林善于把握细节,作为民营企业家,缺乏安全感等环境因素,会使选择企业管控模式倾向于集权。 ⅴ、企 业文化:军事化的企业文化让万达选择了集权。 万达的区域发展战略 ( 1) 练就鹰眼 思想决定高度 万达的眼光:万达到任何一个城市,并不只看表面现象,但要形成一个科学的选址评估体系。 选址考虑因素:人口总量、生产总值、项目规模、交通现状及未来规划、政府规划定位及发展前景。 万达对商业地产开发产品的定位思考:ⅰ、万达选址的“三定” ,即定地址(选址成熟体系)、定规模( 15 万平米为较佳规模)、定主力店(购物、交际、休闲和健身业态);ⅱ、万达选址的“十个方面”,即业态定位(商业物业适合做什么)、功能定位(商业复合型功能 定位)、品类定位(品类组合)、客群定位与客层定位(商业项目为哪种人服务)、商圈定位(城市核心型和城市副中心商业)、模式定位(营运模式)、形象定位(高端时尚还是大众流行)、战略定位(商业项目在企业发展方向定位)、布局定位(与业态定位相结合)。 万达的产品对地块的要求:项目位置、交通体系、辅射人口、项目规模核心指标。 案例剖析: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选址策略 五角场为上海东北区未来发展重点部位,定位是上海城市副中心。 整体发展目标是建成上海市东北部核心商圈,形成功能配套齐全,经营错位互补,体现商业购物功能。 ㈠ 区域:五 角场虽然档次较低,但是居民小区、高校林立,对商业需求较大; ㈡ 规划:五角场项目规模与商圈定位是匹配的,能够形成规模 效应,建成后形成独立的商圈; ㈢ 定位和业态:以市场为导向,贴近周边市场消费水平,没有一味的去追求高端品牌; ㈣ 商圈经营: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在推万达广场。 把项目整体的商业经营和竞争优势体现出来。 在客群定位方面,万达偏时尚、年轻化,另外一个是家庭消费。 对消费及商圈的拉动方面,原有的商业圈是城乡接合部,选择是城市副中心。 同时,五角场万达广场品牌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进行调整。 ( 2) 行业领先者的优势 制定规则 项目区域分布与选址标准:沿海和东部经济发达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发展重点转向了中部和西部。 土地获取方面仍然是与地方政府以招商形式,再通过“招拍挂”形式拿地,其楼面价格对应销售产品价格明显偏低。 获得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万达也非常强调城市综合体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ⅰ、就业工程:每一座购物中心可以新增 1 万人就业;ⅱ、税收工程:任何一个购物中心开业每年上缴几千万的税收;ⅲ、提升城市商业水准:提升地方商业与国际接轨,对政府招商引资非常重要;ⅳ、提升城市行象:为当地城市增加新地标。 万达在一个地方选址时,关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万达推出第三代产品,凭借自身商业优势实施“城市副中心 +城市综合体”开发展略。 ( 3) 万达的业务结构 当前万达支柱产业中,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均围绕核心产业商业地产配套产业,通过不断加长产业半径做加法,由“被动式成熟”最终形成了“全程运营商”的定位。 商业地产由商业和地产两个部分组成,万达已经走过了为了地产而商业阶段,当前万达真正核心在于商业。 当前,万达集团在业务结构和集团产业之间互动上定位 :商业地产开发作为核心产业,通过城市综合体和写字楼租售于运营来平衡现金 流,带动商业项目客流量。 连锁百货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支持商业项目开业,成为国内最大连锁商业。 文化产业提高经营利润,产业链向电影业上游延伸,成为国内最大影院。 五星酒店作为商业地产配套产业,通过自持物业,委托经营,构成项目业态组合重要部分。 (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