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太山坝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报告(31页)-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山坝村收集相关的二手资料进行分析。 与四亩地镇政府和相关单位 进行 研讨。 技术线路 本活动由调查设计、外业调查、参与分析、 二手资料获取、 补充调查 、 报告撰写、研讨 与再修改七 个阶段构成。 情 况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太山坝村 位于宁陕县西北角, 行政上 隶属于宁陕县四亩地镇管辖,距四亩地镇政府 14 公里,距县城 74 公里。 全村 沿蒲河河谷南北呈 串珠 状镶嵌于保护区内,但该村所有林地又未划入保护区, 全村总面积 公 顷。 地形 本村南北狭长,北高南低, 北依秦岭山脊, 南 北相距约 12 公里, 东西仅约3 公里, 海拔 区间 约 为 9001400 米,村民沿河 谷 而居,主要分布在蒲河、萝卜峪、太山坝河的河谷两岸, 河谷多有串珠状山间盆地和河谷 阶地 ,山间盆地和河谷阶地 为平缓 的 农耕地,阶地内侧为起伏的高山,海拔多在 15002020 米,山上分布 着 茂密的森林。 气候 太山坝村为典型的山地暖温带气候。 具有夏无酷暑,冬 季 寒冷,春季冷暖交替,夏、秋 湿润 多雨,易发洪水,冬季干旱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1月份平均气温 ℃, 7 月份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达 908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 10 三个月份。 降雪始于 10 月中旬,终于 4月底,无霜期 200 6 天左右 ,年日照 1705 小时。 耕地 与 土壤 全村现有耕地 397 亩,其中水田 142 亩,旱地 225 亩。 耕地主要散布于蒲河、萝卜峪、太山坝河谷和山间盆地。 2020 年大水灾前全村有耕地面积达 750 余亩,冲毁的良田 迄今 尚未 恢复。 太山坝村的土壤多为山地棕壤,成土母质为片麻岩,花岗岩。 土层厚度约在1050cm。 河流 本 村境内有一条主要河流,即蒲河。 蒲河发源于秦岭山脊, 由 北向南依次在佛坪三河口汇入文水河后注入汉江, 在蒲河 的基础 上又发育出若干 枝状 二级河流, 有名的二级河流有木河、萝卜峪、太山坝河等, 由于森林植被对水源涵养作用, 蒲河 水质清澈,没有任何污染 ,但由于受时空降水不均的影响,夏秋时节易发洪水。 森林植被 太山坝村除了耕地、河流、道路、村庄外基本都是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林地面积 公顷。 植物类型以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 构成林分的乔木树种有 栎类、 油松、华山松、云杉、冷杉、桦类、杨类、槭类等 30 余种, 还 分布 着 国家 和省重点保护的红豆杉、大果青 杄 、银杏、厚朴、连香、水曲柳、榉树等珍稀植物;林下灌木主要有巴山木竹、忍冬、荚 蒾 、蔷薇、绣线菊、胡枝子、马桑等;地被物主要有苔草、蒿类、蕨类等。 靠近村庄周围多为反复采伐 靠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 野生动物 太山坝村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种群数量较大,据调 查本区 有哺乳动物54种、鸟类 138 种、爬行类 21 种、两栖类 8 种、鱼类 6 种。 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37 种。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豹、云豹、 金雕等。 经过 多 年的保护,野猪数量恢复较 快 , 夏秋两季野猪经 常 活动到农田周围 危害村民的 庄稼。 社会经济 人口 全村 共 172 户 , 636 人 ,分成 三个村民小组,即萝卜峪组、太山坝组、 灵 口 7 子组。 萝卜峪组 62 户 , 245 人;太山坝组 63 户 , 229 人;林口子组 47 户 , 162人。 2020 年大水灾以后,部分村民失去了田地和房屋, 22 户村民 举家 搬迁 至柴家关村,但户籍依然 留 在太山坝村,搬迁至柴家关的村民至今未获得耕地。 全村全部为汉族,具有小学文化的 263 人,初中 212 人,高中 37 人,中专 9 人,大学 29 人( 均含在读生 ),文盲 58 人。 劳动力 298 人( 男 1860岁, 女 1850 岁,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其中男劳动力 180 人,女劳动力 118 人,长年外出打工 约在 160 人左右。 打工者 主要为 受过一定教育的青 壮年劳动力。 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有:驾驶员 、 具有行医资格医生 、 美发师 、 厨师 、电工、 电脑打字员、机床操作员、泥瓦工等,但具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不大,大部分打工者主要从事 普通的 体力劳动。 村上没有任何集体经济,修建 村 委会活动室时还举债 14000 元 ,到现在还未偿还。 全村 有 五保户 6 户,享受 “ 低保 ” 的有 40 户。 近些年来,当地人口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下降原因是:一是政府提倡计划生育;二是当 地经济相对落后,姑娘外嫁,小伙外出做上门女婿 ;三是长年外出打工逐步落户他乡。 家庭资产 全村户均住房面积 120 平米,人均 30 平米。 84%为老旧的土木结构,砖混结构的平房和楼房仅占 16%。 房屋修建年代最早见于清光绪年间,大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 还有 一户 村民 住着草房。 100 户 家庭耐用消费品 拥有率 耐用消费品 数量 (台) 户均 普及率 ( %) 备注 电视机 111 96 具有 2 台以上有 13 户 洗衣机 86 80 具有 2 台的有 7 户 电冰箱 12 12 电饭煲与电磁灶 86 69 具有 2 台以上者有 17户 高档音响 12 12 摩托车 58 50 具有 2 台以上者有 7 户 固定电话与手机 222 98 仅见 2 户没有电话 电风扇 20 17 有 2 台者有 3 户 8 电脑 1 1 当地没有宽带接入 照相机 8 8 100 户 家庭农用机械的拥有率 农机具品名 数量(台) 户均普及率( %) 备注 拖拉机 1 1 农用汽车 2 2 脱粒机 8 8 粮食粉碎机 53 53 枣皮脱皮机 14 14 饲料粉碎机 17 17 收入 2020 年全村经济总 收入为 3885222 元。 其中种植(粮食)收入 303196 元(包括村民自己所消费的部分);养殖收入306693(包括村民自己所消费的部分);林特 产 收入798120 元;政策性补贴收入164033;第三产业收入 151135 元;外出打工收 入 2162045。 全村人均总收入为 6109 元。 2020 年 全村 粮食总产 108921 公斤。 其中玉米 82020 公斤,水稻 23077 公斤,黄豆 3833 公斤。 洋芋 100500 公斤 ,油菜 3195 公斤。 全村人均 粮食产量为 171公斤。 种植收入是指 全村 玉米、水稻、黄豆、油菜籽 和 洋芋 总产量 ,依据 2020 年2020年太山坝村收入结构图8%8%21%4%4%55%种植养殖林特产政策补贴第三产业打工 9 市价,并减去 其 生 产成本(农药、化肥、子种、地膜、家具购置、机耕、土地租赁等费用 )后的收入。 养殖收入是指全村养殖的猪、鸡、鸭、羊、蜂、 大鲵 的 收益(含自己消费部分) ,依据 2020 年市价,减去其生产成本(饲料购置 费和 全村 80%的玉米 作为 饲料 的费用 )后的收入。 村民养殖的猪、鸡、鸭绝大部分为自己 日常 生活所消费,通过交易获得 的收 益 仅 为 13575 元。 仅 大鲵 养殖全部作为商品转化为实际收益,大鲵 养殖的实际收益为 155660 元。 当地养牛主要为役用,一般不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林特产业收入是指全村核桃、木耳、袋料香菇、枣 皮、板栗和挖药等收 益 ,减去其雇工、运输等成本 后的收 入。 政府性补贴主要是指退耕还林补贴、种粮补贴和极小部分的社会捐赠。 第三产业 收入 是指 商店、医疗站、运输和其它服务行业的收入。 打工收入主要是长期在外打工和短期做零工 除去生活成本后的 纯 收入。 支出 2020 年太山坝村 民 总 支出为 3149195 元。 户均 支出 18309, 人均支出 4952元。 其中: 2020 年全村生活性支出为 1796037 元,户均 10442 元,人均 2824 元;生产性支出为 273278 元,户均 1589 元,人均 430 元;医疗性支出为 248790 元,户均 1446 元,人均 391元 ; 教 育 性 支 出 为261690 元。 平均每个家庭(有读书孩子家庭)支出 3355 元;其它性支出为 569400 元。 户均 3310元。 生活性支出 是指 购买粮、油 、 盐 、 酱 、 醋、衣服 、 鞋帽、日常用品、添制家具与家电、人情往来、电费、电话费、交通费、保险费和烟酒等 , 另加 2020 年消费 掉自己 生产的粮食与蔬菜 的折合费用 等。 生产性 是指 农药、化肥、种子、地膜、农具购置、家畜饲料、临时雇工、运输、土地租金和动物圈舍维修 ;外加 自产 80%玉米 作为饲料 换算的费用。 2 0 1 0 年太山坝村村民支出结构图57%9%8%8%18%生活支出生产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其它支出 10 医疗支出 是指 购买药物、住院治疗和医疗保险 等,然后 去除 农村医疗保险报销部分。 教育性支出 是指 学费、书本费、保险费、食宿费和交通费等(小学到初中学生不收费学费)。 其它性支出 是指 建房、婚丧嫁娶、车辆购置和租房等。 2020年 全村纯收入 =全 村 总 收入 3885222元 全村 总支出 3149195元 = 736027元。 户均 纯收入 4279 元,人均 纯收入 1157 元。 债权与债务 全村具有债权和银行存款的仅有 14 户,户均债权和银行存款 12750 元。 具有债务的 52 户,户均债务 15833 元。 教育卫生 太山坝 村原有 四 所小学, 2020 年遵照上级指示 精神停办, 现在孩子要到柴家关小学读书,萝卜峪与太山坝村民小组的孩子平均上学路程在 25公里 , 林口子村民小组的孩子读书要走 14 公里,林口子组的孩子需要住校, 低年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陪读,高年级学生每到周六与周日需要家长接送,给家长增添了许多负担。 读 初 中要到 14 公里外的四亩地镇中学,对林口子 读书 孩子来说就是 28 公里路程。 读 高中 需要到 75 公里 以外的宁陕 县中学住校,学生接受教育极为困难。 2020 年在校学生 70 余 人。 太山坝 村有一个私人诊所,诊所 有两名 受过正规医疗教育的医生,一般 的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疾小患 都可治 疗 , 但如遇急重病人需要将患者送至 14 公里以外的镇 医院或 更远的 县医院。 基础设施 道路 上世纪 七 十年代,随着宁西林业局 对森林的开发, 修通了通往 社区 的 公路,结束了 世代 靠 双脚 行路 的历史,但由于 山 大谷深,公路坡度大、弯道急、路面窄,雪雨天时 有 中断。 村民们居住异常分散,组与组之间 , 户与户的道路基本处于原始状态,路面崎岖不平,有些地段还要在崖壁上攀爬 , 跨越河流的桥梁不足, 直接影响到了行人的 出行 和 安全。 电力设施 全村 绝大部分村民已用上了网电,只有 15 户村民 由于 居住过 于 偏僻 和分 11 散 , 由 政府为其提供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结束了世代靠 油灯 、蜡烛 和松亮子照明的历史。 通讯设施 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基本覆盖了全村 , 全村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高达 353部,电话的家庭普及率高达 98%,全村拥有电视 177 台,卫星电视的家庭普及率高达 95 %。 固定 电话与手机的 广泛使用,电视的普及,不仅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资讯 传递, 也拉近了与外部世界的距离。 灌溉渠道 太山坝 村的灌溉渠道仅作为种植水稻引水之用,由于当地夏秋两季多雨,作物生长基本没有干旱之说。 本 村仅 萝卜峪 组、 太山坝 组种植部分水稻, 灌溉渠道 由于 2020 年的大水部分渠道遭遇水毁,剩下的加上 年久失修 ,需要组织维修。 交通工具 随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目前 全 村拥有 拖拉机 1 辆, 农用车 3 辆,摩托车93辆,户均摩托车 辆, 摩托车成了村民们常用的代步工具,基本 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饮水工程 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目前仅太山坝村 村 民小组部分村民接入了自来水。 其它村民虽然没有接入自来水,但由于本地河流、 小溪、山泉 水质清澈 洁净 ,无任何污染 , 可 以直接作为生活用水。 组织机构 太山坝村设有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党支部负责 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协助村委会开展全村的各项工作。 村委会设村长一名,村委会委员 5人,村委会负责全村的行政工作。 村委会下设 3 个村民小组(即萝卜峪组、太山坝组和 灵口子组),并管理妇联、森林扑火队、调解委员会。 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组织 管理能力得到上级的一直肯定。 自然资源利用 耕地 太山坝村 耕地主要作农业种植之用。 作物 主要 有玉米、水稻、洋芋, 还 有少量的黄豆、油菜 、 红苕 和部分蔬菜。 粮食 作 物 一年一熟 ,大多村民经常实施作物间的套种。 玉米平均亩产可达 400 公斤。 玉米 多 作为家畜饲料,很少有人食用。 12 水稻由 于海拔偏高,平均产量仅有 400公斤。 洋芋在当地平均亩产可达 12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