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研讨报告(61页)-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一般公众不认识制止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不可避 免的或暂时的副作用; 第三,政治领袖们不愿或不能说服公众接收这些副作用。 ” 弗里德曼认为,面对通货膨胀,人们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使物价上涨继续下去,或者加速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受到打击。 另一种选择是:你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而这个困难时期是为了有效地治好物价上涨带来的副作用。 对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一年或更长时期的低经济增长,相对多的失业人数和收入的缓慢增长。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作后一种选择。 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 十美的选择,在短期内,没有任何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既能产生良好效果又不使每个人有所损失,长痛不如短熬。 制止通货膨胀不仅需要决心和适当的政策,还要有耐心和远见。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果采用减轻其副作用的措施,就能够使治理通货膨胀的不良初始效果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有利于对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治理。 弗里德曼认为,减轻副作用的措施主要有两条: 第一,减轻副作用最重要的方法,是事先宣布一个逐步稳定地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并坚持执行,使政策得到公众的依赖。 逐步进行和事先宣布,是让 人们有时间调整其安排,并促使他们这样去做,只要坚持执行,人们就会从长期考虑来安排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调整资产组合,从而减少因通货膨胀而产生的生产滑坡、就业下降等临时副作用。 第二,广泛地使工资合同及其他合同指数化,即长期合同应包括名义价格可以自动调节以抵销通货膨胀的条款。 这一措施的实质是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契约按实际量而不是名义量来缔结。 存贷款利率也应采取这一措施,保证实际利率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其好处是,无论通货膨胀高低,契约双方(雇主与雇员,借者与贷者)都可以受到保护而免受损害 ,使他们在不受通货膨胀的干扰下,按照本行业的条件去谈判,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当然,以上两条措施都只能相对地减轻副作用,而不能完全消除它。 制止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是不要沿着通货膨胀的道路滑下去,坚决采取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的货币政策,有效地进行预 防,这才是上策。 四、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 (一)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目标不能放在充分就业上。 他提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货币,从而保 证经济的稳定。 为了达到稳定货币的目标,首先要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避免货币政策的重大错误,货币当局需要改善货币机器,以减少故障的机会及运用权力使之保持良好运作状态。 其次应该抵消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 尽管如此,弗里德曼也认为不能高估货币政策的抵消力量,从实践中看,货币政策只能抵消那些已经明显出现的危险。 在排除了来自本身和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任务就是:为经济社会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 货币政策最明确的目标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以保证币值或一般物价水 平的稳定。 弗里德曼认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私人经济的内在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货币的稳定,如果币值不稳,必将造成物价动荡,破坏市场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引发经济的混乱。 因此,只有稳定货币,才能稳定物价、稳定经济,才能为经济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稳定 ——应该成为,也必须成为货币政策唯一重要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坚决反对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认为,汇率也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认 为价格水平也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本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应该是货币供应量。 其理由主要有: 1.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因为现代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变量都是由货币供应函数和货币需求函数交互作用决定的,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所以,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影响经济变量变动,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通过社会净财富、资产结构调整、信用供应量以及预期变化等传导过程,影响 整个经济的就业、产量、收入和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 因此,稳定住货币供应量就能稳定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特别是从防止通货膨胀的角度看,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保持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稳定的根本措施。 2.中央银行作为管理和调控货币的机构,其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只要货币供应是稳定的,货币就能稳定。 由于货币需求本身具有稳定性,因此,只要稳定住货币供应量,就能实现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 3.在现代信用货币和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虽然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但仍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中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高能货币和存款 —— 准备比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4.货币供应量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松紧。 因为在理论上,银根的松紧主要取决于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对比关系,弗里德曼认为,由于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调控货币供应的政策,将不会影响实际货币需求,而且根据实证分析货币需求函数相当稳定,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以作为反映银根松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恰当指标。 五、单一规则的内涵与实施 所 谓“单一规则”,就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德曼认为,这不仅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规则。 “单一规则”在内涵上强调以下三点: 1.公开宣布 其目的是告示于众,减轻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定感,避免人们因不同预期引起的紊乱和矛盾,同时也将货币当局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2.长期采用 其意图在于消除频繁的相机抉择变动而引起的经济波动,避免因人为因 素导致的错误决策给经济造成的扰乱,并且可以消除时滞效应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反映,促使初始效果和最终效果趋于一致。 3.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 以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以其自身的稳定性抵御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 这三个要点相互呼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弗里德曼认为,只有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才能确保稳定货币,稳定币值,实现物价、经济长期稳定的目标。 弗里德曼坚持认为,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其单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经济、而不是维持某一失业率或其他什么目标;货币政策只能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控制指标,而不能盯住利率汇率、物价或其他经济变量;货币增长率一经正确订定,就应该长期固定,而不能因长期经济波动或其他因素作随便调整。 只有切实坚决地实施单一规则,才能有效地稳定货币,克服货币政策的摇摆性和失误,赢得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真正为经济社会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 对此,弗里德曼是坚信不移的。 对通货膨胀问题的一些思考 从上文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 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弗里德曼、哈耶克为 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的观点差异 (一)、在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上。 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其中并没有突出强调货币的唯一性,也不否认其他因素带来的物价普遍上涨的可能性,而弗里德曼则坚持认为通货膨胀是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而且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本否认非货币因素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可见,这两个著名的经济学者 首先在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取得统一的看法。 (二)、在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问题上。 两者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快于产出的增长速度,即政府多印钞票就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而萨缪尔森则不持这种简单看法,他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府多印货币所引发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也有供给冲击带来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三)、在对通货膨胀危害的认识上。 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都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良好的 经济现象,但是二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同,萨缪尔森认为高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明显是负面因素,对此给与明显的批判,而对于低通货膨胀,显然萨缪尔森则并不认为会产生多大的危害。 但是弗里德曼和哈耶克,则对通货膨胀本身是持非常强烈的排斥情绪,坚决否定任何通货膨胀的正面意义,彻底批判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四)、在对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上。 弗里德曼唯一关注货币的作用,弗里德曼相信,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只有一条,即减少货币增长。 他认为,只有把货币供应增长率最终下降到接近经济增长率 的水平,物价才可望大体稳定下来,然后政府采用单一规则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 对于货币紧缩政策可能带来的负作用,弗里德曼认识这是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传导反 应,是人们的信息传播不灵敏,预期缓慢地变化、调整没有迅速跟上所致,但这种初始效果是暂时的,当制止通货膨胀的传导继续进行下去,人们的预期适应了变化的形势,并根据修订的预期采取调整行动后,治疗的良好效果就出现了:生产恢复并稳定上升,就业增加,通货膨胀率下降,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的正常轨道。 而且弗里德曼认为除了紧缩货 币之外,其它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诸如控制物价和工资都是行不通的,不仅因为药不对症而无效,反而会加剧病症。 萨缪尔森在这个问题上,显然与弗里德曼的看法有着极大的不同,萨缪尔森更加关注货币主义反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代价问题,认为在降低通货膨胀上,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确实有效,但是社会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认为,货币主义理论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为降低通货膨胀所付出的代价方面上,并没有优于传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而且萨缪尔森也并不认为控制通货膨胀除了货币因素之外,就完全无能为力了,他还试图寻找到一条代价相对较低的反通 货膨胀的办法。 在货币紧缩,控制需求等政策之外,他认真提出了工资和收入管制,物价管制,改善市场环境,改善市场供给面,提高生产效率,运用新的税收政策等等反通货膨胀新措施,而且也不否认这些非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问题上可能带来的效果。 货币主义反通货膨胀措施并非最优选择 货币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见解以及反通货膨胀的措施,现在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的共识,也是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笔者赞同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定义和成因上的分析,认为必须在理论上彻底区分一时物价 上涨和持续、普遍的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这两种不同的现象,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所造成的一时性的物价上涨,并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造成的,而不利的供给因素可能会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使得通货膨胀加剧。 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仅仅是供给面的影响,不论是劳动工资增加,还是石油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等等,也许会导致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一时物价水平的上涨,但是都不可能导致出现持续、长期的总体价格上涨现象。 根据庇古的现金余额理论,当供给面的不利因素导致某些商品价格出现上涨时, 人们为了保持手中的现金余额,在对该产品的支出增加的情况下,那么只好相应减少其他产品的支出,从而不会造成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所以只要货币供应量不变,持续、长期的总体物价上涨现象就 不可能发生。 供给层面的因素可以成为通货膨胀的辅助因素,起到火上加油的加剧物价上涨的效果,但货币始终是本质的、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离开了货币供给量的考虑,我们就无法对通货膨胀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 但是笔者对货币主义的反通货膨胀措施持保留态度,和萨缪尔森一样,认为是一贴副作用相当大的药剂。 通货膨胀是种永 恒威胁么。 或者说除非一直进行抑制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否则物价的上涨就会永远持续下去么。 对于这点,人类长达数千年的经济史并没有给出任何肯定的答复,而且与此相反有着大量的历史证据证明,物价水平总是在时涨时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