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厂集中处理,尾水达标排放至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黄埔航道 ,达标排放的废水 不会对 纳污水体 产生 明显 不良影响。 因此, 本项目 的建设与 《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修订本)( 20172020 年)》 相符。 ( 2) 与《广东省 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相符性分析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的指导思想: 为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从工业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和其他大气污染防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为化妆品研发基地 建设项目 ,主要从事化妆品的 研 10 发 、 测试和 实验,不属于工业项目、移动源和扬尘污染项目,与社会生活较为贴近,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大气污染物,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的相关要求。 ( 3)与《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相符性分析 《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 提出如下工作任务:“(一)升级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绿色清洁能源体系;(三)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智慧绿色交通发展;(四)全面深化工业源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五)加强移动源治理,深入推进污染协同防控;(六)加强面源综合防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品;(七)强化联防联控,有效应对污染天气;(八)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能力;(九)凝聚全社会合力,提升共建共 治水平”。 本项目 情况: 本项目 为 化妆品研发基地建设项目,主要从事化妆品的 研发 、 测试和实验,不属于上述工作任务中提及的能源、交通、工业、移动源、面源等领域,本项目的运营与社会生活较为贴近,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大气污染物,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 本项目 的建设符合《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的相关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选址位于中大科技园 B 座,属于广州市城市建成中心区内,选址 周边 区域现状主要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学校和城市道路等,不存在工业企业,因此,企业周边存在的现有污染 源 主要为 社会 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及汽车尾气。 本项目所在区域无重大的污染情况和环境问题。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等); 地理位置 本项目 选址 位于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135号中大科技园 B 座 8楼 (中心位置地理坐标: E113176。 1739。 , N23176。 0539。 )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 广州市 位于北纬 22176。 26′~ 23176。 56′,东经 112176。 57′~ 114176。 3′的范围内 ,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 佛山市 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区南部 , 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域规划调整后,海珠区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番禺区相望 , 位于东经 113176。 14′113176。 23′、北纬 23176。 3′至 23176。 16′之间。 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 ,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海珠区 四面为珠江广州河段前、后航道环绕。 区域包括海珠岛、河南岛、东南面的官洲岛和南面的丫髻沙岛。 地质地貌 广州市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 1210 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海珠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海珠区本岛及东南侧官洲岛和西南侧丫髻沙岛是由古珠江小海经不断沉 积逐渐扩大而成的沙洲,海珠区本岛多为沉积扩展成陆地的水网低洼地。 东、 西 、北三面均起伏着 小丘经长期海水浸蚀而成的低缓台地。 全区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一般地面标高在 24米,其中以圣堂岗最高,为海拔 543 米,以南端大沙围堤内地面最低,低于正常水位 1米左右。 海珠区 地质以中偏北部的紫红色砂页岩台地为主,东偏南部分布有侏罗系砂页岩与震旦系混合花岗岩等低丘,其余皆为第四系沉积物。 全区地貌可分为低丘、台地和平原三类。 低丘海拔 50 余米,为流纹岩系;台地有海拔 20米和海拔 40米两级。 海珠岛周边为平原,海拔 10米以下,基岩为红色 砂页岩,冲积平原上覆盖有砂砾与粘土,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海珠区为Ⅶ级裂度。 12 河流水文 广州市地处东江、北江和西江的下游,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境内河流纵横,属南方丰水地区。 全市河流归属珠江水系,其中东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流经从化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来自龙门县、流经增城市的增江及白坭河等;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交织成的河网。 全市集雨面积在 2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珠江广州河道、流溪河和增江;集雨面积在100~ 1000平方公里的小河或支流 有 18条。 海珠区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环绕。 北支称前航道,由白鹅潭往东至黄埔区;南支称后航道,包括南河水道、沥滘水道、官洲水道,由白鹅潭往南经洛溪大桥、官洲沙至黄埔区。 海珠区内的水网则自成体系,主要由三大水网系统组成 :西北部的海珠涌马涌水系,东北部的黄埔涌水系和南部的赤沙滘水系。 本项目依托的 沥滘污水处理厂 纳污水体为 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黄埔航道。 珠江广州航道包括广州的西航道、前航道、后行道和虎门水道,是广州市的主要水体 , 黄埔航道河宽 8002200m,水深 815m,多年平均流量 4326m3/s。 气候气象 广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据各种气象台历年资料统计: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 2月 ) ℃,最高月平均气温 ( 7月 )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0℃,极端最高气温 ℃。 日照:全年日照达 小时。 1 月份日照最长,平均为 240- 260 小时,四 4 月份日照最短,平均为 小时。 全年日照率为 %,其中 10 月份达 55%, 4 月份只有 21%。 降雨量:全年降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最大年降雨量为 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 毫米。 降雨集中在夏季,以 6 月份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为 ;最少在 12月份,月平均只有。 历年 4- 6月份为梅雨季节, 7- 9月份为台风季节。 平均年雨日约为 187天。 广州市季风变化明显。 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多出现于 9月份至次年 3月份,频率为 %。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主要出现在 4- 8月份,频率为 %,全年平均风速为 /秒,极大风速 /秒。 静风频率为 %,年平均气压为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5%,年蒸发量为。 广州市气象站近 20年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见表 21,风向玫瑰图见图 21。 13 表 21 项目所在地区近 20 年( 19972016)气候状况 项目 数值 年平均风速 m/s) 最大风速 ( m/s) 及出现的时间 ,相应风向: N 出现时间: 2012年 12 月 30 日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及出现的时间 出现时间: 2004年 7月 1日 极端最低气温( ℃)及出现的时间 出现时间: 1999年 12 月 23 日 年平均相对湿度( %) 75 年均降水量( mm) 年最大降水量( mm)及出现的时间 出现时间: 2001 年 年最小降水量( mm)及出现的时间 出现时间: 2003 年 年平均日照 数( h) 图 21 广州气象站风向玫瑰图(统计年限: 1997~2016 年) 土壤植被 海珠区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母质为砂页岩,形成砂页岩赤红壤。 主要分布于赤 岗、凤凰岗、石榴岗等低丘陵上,由于大部分已经人工耕作,土壤性质已发生变化,一部分成为菜园果园,一部分成为城市建筑用地。 平原区域的土壤为三角洲沉积土,经长期人工耕作,土壤熟化程度高,地势较高的成为果园、菜地,其次为菜田,地势低洼者为菜塘。 区内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分布在村落附近台地上的杂木和人工栽种的马尾松林、小叶桉林、台湾相思林、竹林和一些被称作“风水林”的树木。 广州 沥滘污水处理厂 概况 沥滘污水处理厂 位于 广州市南洲路 1375 号, 2004 年 3 月正式投入 运营 ,隶属于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沥滘污水处理厂 现有 占地 ,纳污范围为:整个海珠区(除年风向玫瑰图 ( C :11 .3% ) 14 洪德分区污水西调至西朗污水处理系统外)、番禺区的大学城小谷围地区和黄埔区的长洲岛等,总服务面积 ,尾水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黄埔航道。 沥滘污水处理厂现状运行总污水处理规模为 50万 m3/d,其中一期工程于 2004年建成投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 20 万 m3/d,采用改良型 A/O 工艺,二期工程于 2010 年建成投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 30万 m3/d,采用改良型 A2/O工艺。 《 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沥滘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 》 已于 2018年 10月 22日取得 原广州市海珠区环境保护局批准(批复文号: 穗 ( 海 ) 环管影 [2018]19 号 ),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将建成污水处理规模为 25 万 m3/d 的改良 A2/O+V 型滤池工艺,并对一期、二期工程处理工艺增加末端工艺优化,拟增加的末端处理工艺为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 +V 型滤池。 根据《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沥滘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三期工程计划于 2018年 12月建设, 2020年 6月底建成投运 ,早于本项目的计划投产日期。 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及提标改造项目完成后, 沥滘污水处理厂 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标准 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V类标准 的较严值。 15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 位于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135号中大科技园 B 座 8楼 , 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穗府 [2013]17号),本项目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其 2018年修改单二级标准。 ( 1)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 根据《 2018 年广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广州市黄埔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统计结果见表 31所示。 表 31 海珠区 2018 年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分析 行政区域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浓度 ( μg/m3) 标准值 ( μg/m3) 占标率 ( % ) 达标情况 海珠区 SO2 年平均 质量 浓度 11 60 达标 NO2 年平均 质量 浓度 47 40 不达标 PM10 年平均 质量 浓度 55 70 达标 年平均 质量 浓度 34 35 达标 CO 第 95百分位数日平均 质量 浓度 1200 4000 达标 O3 第 90百分位数 日最大 8小时滑动平均 质量浓度 160 160 达标 从上表可知, 海珠 区 2018 年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尚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其 2018 年修改单二级标准 的 要求,说明该区域的环境空气不达标,属于不达标区。 ( 2)达标规划目标 根据 《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20162025)》, 移动源是广州市氮氧化物占比最大的排放源,包括道路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 针对氮氧化物超标的情况,该达标方案提出通过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强化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推进车用油品及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淘汰高排放汽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削减区域污染物的排放。 广州市近期拟采取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措施、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等一系列措施后,在 2020 年底前实现空气质量 6 项主要污染物( SO NO PM 、 CO、 O3)全 16 面达标。 广州市环 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指标详见表 32。 表 32 广州 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指标 序号 环境质量指标 目标值( μg/m3) 标准限值 ( μg/m3) 近期 2020年 中远期 2025年 1 SO2年均浓度 ≤15 ≤60 2 NO2年均浓度 ≤40 ≤38 ≤40 3 PM10年均浓度 ≤50 ≤45 ≤70 4 力争 30 ≤30 ≤3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