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doc31)-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光通道远端接收失效; —— 光通道误码秒超越门限; —— 光通道信号劣化; —— 光通 道收帧丢失; —— 光通道收信号中断; —— 光信号丢失。 ( 4)其它 —— 环境温度监视、无人站的开门告警和火警等。 EMS配置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指配功能,主要指NE初始化,各种接口参数配置、通道配置、 OADM 交叉连接配置、设备和通道的各种保护配置等; ( 2) NE管理,主要指NE时间管理、NE配置数据管理、NE软件下载及NE其他数据管理等; ( 3) 状态监视,主要指EMS应能请求NE报告NE的各种状态参数; ( 4) 状态控制,主要指EMS应能对NE的保护倒换进行控制; ( 5) NE的安装,主要指NE逻辑资源的列表及图形显示、配置数据 的拷贝等; 8 ( 6) WDM 系统的光功率均衡、优化管理; ( 7) WDM 系统的色散管理. EMS性能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管理功能 ( 1) 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 ( 2) 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 ( 3) 支持光谱分析功能; ( 4) 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 ( 5) 性能数据输出,主要指显示和打印; ( 6) 支持 B J0 字节的监视; ( 7) 支持对符合 ITUT 光通道的路径踪迹识别进行监测; ( 8) 对 OSC 的误码性能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 2.监视的主要性能参数: ( 1)波长转换器 —— 输入信号光功率; —— 输出信号光功率; —— 输出光中心波长值(通过 OSA模 块); —— 输出光中心波长偏移值(通过 OSA模块); —— 激光器偏置电流; —— B1误码性能; —— J0失配; —— 纠错前的误码状态 (适用于带 FEC的接收端 OTU); —— 纠错后的误码状态 (适用于带 FEC的接收端 OTU)。 ( 2)光放大器 —— 总输入光功率值; —— 总输出光功率值; —— 每通路输入 /输出光功率值(通过 OSA模块); —— 每通路光信噪比(通过 OSA模块)。 ( 3)光监控通路 —— 输出光功率; —— 输入光功率 ; —— 误码秒; —— 严重误码秒; —— 不可用秒。 9 EMS计费管理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 1) 提 供与通道有关的数据,如通道名称、建立和拆除时间、持续间隔、不可用时间、误码超门限告警记录等。 ( 2) 上述数据应能输出显示和打印。 EMS安全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操作者级别及权限设置; ( 2) 用户登录管理; ( 3) 日志管理,主要指用户操作登录记录; ( 4) 口令管理,主要指对不同用户口令的设置、修改; ( 5) 管理区域分配; ( 6) 用户管理,主要指用户登录注销,用户文件管理; ( 7) 其他管理,指屏幕保护、锁定、数据库备份等。 网络/子网管理级系统基本功能 WDM 网络级管理系统(NMS)应能管理运营商整个 WDM 网络; WDM 子网管理级系统(S MS)应能对某一特定管理区域内的 WDM 网络进行管理。 NMS/SMS应具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五项最基本的功能,此功能主要面向网络层。 NMS/SMS故障管理除支持 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 ( 1) 告警综合功能,例如在网络/子网拓扑结构图上对告警进行汇总、显示、确认、报告。 ( 2) 网络故障定位,如通过对上报的各种告警进行相关分析并过滤处理后,将故障定位在受影响的具体通道上。 ( 3) 生成全网的故障状态报告。 NMS/SMS配置管理除支持 节面向网元 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 ( 1) 支持EMS数据上载及NMS/SMS软件下载功能; ( 2) 支持各种光放段、光复用段、光通道的自动/半自动建立,并完成通道测试后投入业务; ( 3) 支持诸如光复用段保护倒换、光通道保护倒换、设备保护倒换的执行 /释放; ( 4) 查询端到端光通道资源使用情况; ( 5) 支持 VPN 功能(可选)。 NMS/SMS性能管理除支持 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10 面向网络层的管理: ( 1) 网络性能数据相关分析和过滤处理; ( 2) 网络性能数据汇集和趋势分析; ( 3) 通过表格、图形、曲线等不同方式显示性能数据 ; ( 4) 支持符合 ITUT 光通道的串连连接监视; ( 5) 支持符合 ITUT 光通道的端到端性能监视。 NMS/SMS计费管理同 节EMS功能,但面向网络层。 NMS/SMS安全管理同 节EMS功能,但面向网络层。 本地维护终端功能 LCT管理权限受上级网管系统支配,管理对象为单个NE设备,管理功能主要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 11 5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配置原则 省际干线工程配置原则 多厂家环境下的 WDM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的设置地点应统筹规划, 接口规范应统一,功能需求应一致,为建设统一的 WDM 综合网管系统作好准备。 WDM 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在管理区域上宜采用分区管理的原则。 省际干线工程经过的维护区管理中心配置 EMS 设备,对本维护区内该厂家的 NE 进行管理。 对于不经过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的工程,也应在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配置 EMS 设备,对本维护区内该厂家的 NE 进行管理,并在本维护区内工程沿途所经局站选一大站,设置一套远程终端。 当 WDM 传输网中同厂家EMS设置数量具有一定规模(例如3~5个EMS以上)时,宜配置SMS。 若需配置 SMS,同厂家 SMS 原则上全网只设一套,并应考虑容灾措施。 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过的,应优先考虑利旧,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NE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进行管理。 LCT原则上在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配置一套。 省内干线工程配置原则 WDM 省内传输网应控制设备厂家的数量,减少网管接口种类,以便于省内 WDM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 原则上在省会城市配置一套EMS/SMS,对全省同厂家的NE进行管理。 根据维护需要,可在必要的地(市)级城市配置远程终端,对授权范围内的NE进行管理。 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 过的,应优先考虑利旧,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NE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进行管理。 省会及地(市)级城市配置LCT一套。 本地网工程配置原则 WDM 本地网建设原则上应选择一个厂家设备,并配置一套相应的网管系统以及一套LCT。 本地网网管系统可采用镜像磁盘或者定期磁带备份的方式实现数据容灾。 12 13 6 工程网管系统与 WDM 综合网管系统互连 WDM 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应支持与运营商自己开发的上层 WDM 综合网管系统互连。 工程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互连方式,两种方式的选用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实现难易程度及 WDM 综合网管功能要求等。 ( 1) 与 WDM 工程中配置的EMS互连; ( 2) 与 WDM 工程中配置的SMS互连。 互连接口应为标准的 Q3/CORBA,具体要求见附录 B。 14 7 网管系统数据通信网设计要求 网络设计原则 (DCN)是为网管系统之间以及网管系统与网元间传递各种管理数据和指令提供的数据传送网络,其中 WDM 系统中内置的光监控通路通路 OSC 中的数据通信通道( DCCo)是DCN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具有高可用性,主要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通道应采用冗余保护。 中数据通信设备应 采用技术成熟的已投入商用的产品,应具有高可靠性。 ,以保证网管信息的快速传递,告警时延小。 : ( 1) 2Mb/s 专线网 ( 2) DDN网 ( 3) 帧中继网 ( 4) 其他专用或商用的数据通信网。 接口设计原则 ,具体如下: ( 1) 2Mb/s,以 同向接口为主 ( 2) DDN,以 和 同向接口为主 ( 3) 帧中继,以 和 同向接口为主 15 8 网管系统电源设计要求 网管 系统电源主机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等)采用220V交流电,通信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等)采用220V交流电或-48V直流电,电源设备的余量应结合工程发展的需要,适当留有余量。 网管系统交流电源设备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当网管系统位于通信楼内,应与电信设备合用一套高低压供电系统。 16 9 网管系统布线设计要求 网管系统的通信电缆应采取防火和防噬咬措施。 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线设计应以整齐和布放距离短为原则。 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分别按不同的路由进行布线设计,相互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00mm 以上, 不应相互交叉布放。 17 10 网管系统机房设计要求 网管系统机房可根据需要分设主机室和终端室,如果网管设备较少时也可以合设。 主机室主要安装主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终端室安装各种操作终端、显示屏等设备;小容量 UPS 电源(小于 10kVA)可安装在主机室或终端室,中大容量 UPS 电源(大于 10kVA)应安装在电力室。 主机室和终端室合设时,主机设备、通信设备、操作终端和小容量 UPS 电源等设备的平面布置应。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doc31)-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