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285-90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doc60)-工程监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顺坝的整治水位应通过专题论证确定。 二、当干、支流均有通航要求时,除采取措施减小汇流角外,还应根据支流是在干流凹岸或凸岸入汇等不同情况,统筹规划干、支流整治线走向,并按兼顾干、支流的原则,布置整治建筑物。 当汛期汇流口淤沙量大时,宜适当提高整治水位,必要时结合疏浚。 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过充分技术经济论证 ,也可将支流河口改道,使入汇条件获得明显改善。 第 4. 2. 7条 散乱浅滩整治 散乱浅滩的整治应固滩护岸,控制河势,堵汊并洲,集中水流,稳定中枯水航道。 具体工程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平原河流因边滩切割而形成的散乱浅滩,应按微弯河型规划整治线,建丁坝群加高和固定上下边摊,形成稳定的过渡段航道。 二、平原河流因河岸和河床均不稳定而形成的散乱浅滩,应利用节点,统筹规划整治线,采取建丁坝群和护岸措施,固定边滩、心滩,保护可以作为主导河岸的滩岸,结合新航槽的开挖,形成稳定的中枯水河槽。 三、山区河流以汊流纵横交错、主槽迁徙不定为特征的散乱浅滩,整治时应妥善选择主航槽,用低顺坝连接洲头,封堵支汊,并采取工程措施,保护洲头和受冲部位的局部河岸。 第三节 泥 质 浅 滩 第 4. 3. 1条 整治泥质浅滩直以疏浚为主,浚深航槽,切除突嘴,除达到规定尺度外,可另加适当的备淤深度和宽度,延长挖槽使用期。 第 4. 3. 2条 挖槽定线直符合中枯水流向。 当浅滩上洪水和中枯水流向有较大偏离,或挖槽有淤积变化时,可布置整治建筑物,调整流向,稳定航槽。 第 4. 3. 3条 对有跌坎的泥质浅滩,宜市置较长的挖槽,调整其纵比降,并注意避开有沙质夹层的部位,以免形成新的跌坎。 第 4. 3. 4条 当挖槽较长或疏浚量较大时,应进行挖槽水面线计算。 第四节 石 质 浅 滩 第 4. 4. 1 条 整治石质浅滩应采取炸礁开槽措施,必要时与筑坝壅水相结合。 第 4. 4. 2条 对有底沙运动的石质浅滩,整治时应分析其冲淤规律和变化趋势,除炸礁开槽外,必要时可筑坝以增大输沙能力。 第 4. 4. 3 条 对无覆盖层的石质浅滩,整治时宜按中枯水流 缓曲线,坝头宜伸入或接近下深槽,并保持水流平顺。 二、以拦截横流为主的洲头与洲尾顺坝宜沿洲脊线布置,与江心洲地形平顺衔接。 三、调整过分凹入的河弯,以及引导主流从一岸过渡到另一岸,可采用丁顺坝。 第 4. 5. 3 条 建锁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平原河流上的锁坝,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宜建在封堵汊道的中段,并与主流向正交。 当汊道的水面落差超过 时,宜分别在汊道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建锁坝。 二、山区河流上的锁坝,可根据地质、地形及水流条件,布置在汊道的上段。 第 4. 5. 4条 护岸工程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坝后河岸受顶冲的部位,如可能发生变化,影响航道稳定,应视情况适当布置护岸。 二、护岸工程宜采用平顺式。 局部岸线不规则时,可用顺坝或丁坝予以调整,护岸丁坝的间距可按表 4. 5. 1选取,以主流不冲刷河岸为原则。 第 4. 5. 5条 挖槽布置及弃土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挖槽布置 1.挖槽的位置宜避开泥沙淤积区,并与整治线相协调。 2.挖槽与中枯水主流向的交角不宜大于 15176。 3.短挖槽可用直线连接上下深 槽,长挖槽可用折线构成微弯型与上下深槽平顺衔接。 4.挖槽的进口段必要时可拓宽成喇叭形,平原河流的挖槽出口段宜酌情增深。 二、弃土处理 1.应充分利用疏浚土筑坝、填塞支汊或抛置于边摊、坝田,调整河床形态。 2.无直接利用条件时,可抛置于不影响航道的深槽区,并应避免污染环境。 第五章 急 滩 整 治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 5. 1. 1条 急滩整治可按基岩急滩、溪口急滩、崩岩滑坡急滩、卵石急滩等类型,并区别突嘴、窄槽、潜埂等形态,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第 5. 1. 2条 急滩整治的资料搜集与勘察测量除按第二章规定外,还应补充下列资料: 一、船舶绞滩与海损事故的调查分析; 二、成滩期上行船舶实船试验与航线上的比降、流速的观测成果; 三、整治范围内陆上与水下部分的地质资料; 四、溪沟内山洪来石量及其相应水文条件的调查或观测成果; 五、对崩岩、滑坡区的地质调查与勘探资料。 第 5. 1. 3条 急滩成滩期的上限、下限与最汹等特征水位,应根据实测的河床地形和水文资料,通过分析成滩期滩段比降、流速的变化及其对上 行船舶的影响情况确定。 第 5. 1. 4条 急滩整治应在技术可能、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达到船舶能自航上滩。 如整治工程量与投资较大,亦可采用整治与绞滩相结合的方法。 第 5. 1. 5条 急滩整治可采用炸礁、疏浚与筑坝等工程措施,以拓宽滩口过水断面或适当壅高水位,减缓流速与比降。 第 5. 1. 6条 船舶自航上滩允许的比降和流速,可通过实船试验、船模试验或分析计算确定。 第二节 基 岩 急 滩 第 5. 2. 1条 突嘴型急滩整治可按对口、错口等滩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对口型急滩可根据航行需要切除一岸或两岸突嘴,扩大过水断面,减缓流速与比降。 二、错口型急滩除切除突嘴外,可通过整治适当延长错口长度,便利船舶交替利用两岸缓流上摊。 三、多个突嘴相邻近的急滩整治,应考虑各突嘴间的相互影响,因地制宜地确定方案。 必要时可进行模型试验。 第 5. 2. 2条 窄槽型急滩整治,可扩大卡口处的过水断面、拓宽缓流区航道,或在滩下深槽筑坝壅水,使流速、比降满足船舶自航上滩的要求。 第 5. 2. 3条 潜埂型急滩整治,可扩大潜埂处的过水断面,必要时在下游筑坝壅 水,使滩口比降、流速满足要求。 第 5. 2. 4条 急滩整治设计,应进行整治前后水面线计算,检验其对上游河段的影响。 第 5. 2. 5条 整治开挖线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开挖线应适应整治后航线变化的需要,使水流平顺、便利航行。 二、为拓宽或开辟缓流航道的开挖线,应布置在有缓流的一岸;以减缓流速、比降为主的开挖线,则宜布置在主流偏向的一岸。 三、开挖线布置应保持整治区不产生泥沙淤积并能满足挖泥船施工的要求。 四、整治成错口滩型式的开挖线布置,上凸嘴宜切除其下游 部分,下凸嘴宜切除其上游部分。 五、开挖线宜采用直线,如开挖线较长时,也可采用折线。 六、开挖线的高程、平面布置与整治断面形态相互关联,设计时应综合研究确定。 七、开挖线的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既能减缓滩势,便 第 5. 3. 4条 溪沟口有适宜筑导流坝条件,滩下有容纳 5年以上淤积量的深沱区时,可在溪口建坝,将沟内来石导向滩下深沱。 溪口改道的导流坝宜建在基岩或坚固的基础上,并尽量避免受山洪的顶冲。 如溪口改道无天然的沟槽可利用,则需采用人工开挖导流沟,如图 5. 3. 4。 第 5. 3. 5条 溪沟拦石坝与溪口导流坝可采用浆砌条石、混凝土结构。 拦石坝可采用透水的栏栅式坝型。 第四节 崩岩、滑坡急滩 第 5. 4. 1条 崩岩、滑坡急滩整治除参照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整治区宜布置在非滑坡的一岸。 如必须整治滑坡一岸时,应慎重研究整治开挖线布置与整治断面形态,尽量减少对滑坡体稳定的不利影响。 二、进行崩岩、滑坡急滩的整治,如需采用爆破工程时,应对滑体稳定进行计算与监测,限制每次起爆的最大用药量。 第 5. 4. 2条 为巩固滩口整治效果,对稳定性较差的崩岩与滑坡体,必要时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一、在滑坡范围外,设置一条或多条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人滑坡区,并在滑坡范围内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置排水系统。 二、采用削坡减载、抗滑桩、锚杆、支档等措施。 第五节 卵 石 急 滩 第 5. 5. 1条 整治卵石急滩应查明滩段的河床组成和卵石运动状况,分析成滩原因。 第 5. 5. 2条 卵石急滩可采用疏浚方法,扩大滩段过水断面,以减缓流速。 如疏浚后有局部回淤,应根据具体情况,布 置整治建筑物。 第 5. 5. 3 条 对较短的卵石急滩,其下深槽较深时,可在下深槽筑潜坝或填槽调整滩段的比降、流速。 第 5. 5. 4条 较顺直宽浅的卵石急滩,可布置错口丁坝,使船舶能交替利用两岸的缓流上摊。 第六章 险 滩 整 治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 6. 1. 1 条 险滩整治可按礁石险滩、急弯险滩、泡漩险滩。 滑梁水险滩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第 6. 1. 2 条 险滩整治的资料搜集,除按第二章规定外,还应补充以下资料 : 一 、水下暗礁或重要局部地形的 1:1001:500测图; 二、泡漩水的强度,横流的速度、流向,跌坎的落差和回流的范围、速度等; 三、上、下行船队的航迹、航速。 第 6. 1. 3 条 成滩的上、下限水位与最汹水位,应根据险滩在各级水位下的碍航情况确定。 第 6. 1. 4 条 险滩整治主要采用炸礁、筑坝、疏浚、切嘴等工程措施。 拓宽、加深航道,增大弯曲半径,改善不良流态 第二节 礁 石 险 滩 第 6. 2. 1 条 对危及航行安全的礁石险滩,应查明其碍航的具体地形,地质和水流条件,采取炸礁、筑坝等措施。 第 6. 2. 2 条 航道狭窄、边缘凹凸不平、水流紊乱的礁石险滩,应通过计算或必要时进行实船试验,确定航道尺度和开挖部位,采用切除突出部份的石梁、石嘴,或建顺坝平顺岸线,予以整治。 第 6. 2. 3 条 航道内水下礁石的清炸深度,应根据改善险情的要求,参照第 3. 2. 2条的规定适当加深。 第三节 急 弯 险 滩 第 6. 3. 1 条 整治急弯险滩应加大航道宽度或弯曲半径。 消除或改善扫弯水和回流等不良流态。 以满足标准船队安全下驶的要求. 第 6. 3. 2 条 整治急弯险滩可采用以下工程措施; 一、炸除弯道的突嘴、暗礁,加大航道尺度 ,改善流态。 二、弯曲半径不够的单一河道,可切除部分凸岸,加大航道的弯曲半径。 必要时还可在凹岸筑坝,增加凸岸一侧的单宽流量。 三、急弯深槽形成的扫弯水,可在弯顶上游建顺坝或下挑丁坝,也可在弯顶附近建潜坝以调整流向和流速公布。 四、弯道内流速、比降大,可视具体条件在下游建丁坝或潜坝,抬高水位,调整比降,改善滩势。 五、汊道急弯险滩,在条件许可时,经充分论证,可废弃老槽,另辟新档。 第 6. 3. 3 条 整治开挖线的布置,应根据河床形态,注意上下河段连接和通观条件 ,着重满足下行船队的需要。 第四节 泡 漩 险 滩 第 6. 4. 1条 整治泡漩险滩应从河床形态、水流条件及河床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泡漩水的主要成因。 第 6. 4. 2 条 整治泡漩险滩可分别采用以下工程措施 : 一、对于河心突立的礁石或急剧上升的河底受底流冲击形成的泡漩水,可将其炸至适当深度或炸填结合,调整河床高程和流速公布。 二、对于顺直段岸边突嘴受水流顶冲形成的泡游水,可炸除突嘴,平顺水流。 三、对于凹岸顶点下游突嘴产生的泡漩水,可在突嘴上游或适当位置建了坝或潜观,调整流向,扩散底流。 四、在汊道进口因洲头处的斜流顶冲河岸形成的泡漩水,可建洲头导流顺坝 ,调顺进口段主流流向。 第五节 滑梁水险滩 第 6. 5. l 条 整治滑粱水险滩应根据河床、水流的相互关系分析其成因,并查明成滩期的比降、流速、横流强度、石梁上水深,及其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等。 第 6. 5. 2 条 整治滑粱水险滩可采用以下工程措施 : 一、当一岸有滑梁水时 ,可根据滩险情况。 采用炸低该岸石梁或建顺坝抬高石粱高程,消除滑梁水对航行的影响。 二、当两岸同时产生滑梁水时,可采用炸低一岸石梁 ,或建顺坝抬高另一岸石梁高程,使两岸产生滑梁水的时间错开,船舶沿一岸航行,避免两岸同时存在滑梁水对航行的危害。 三、滑梁水险滩河段有副槽可利用时,可浚深副槽通航。 第七章 潮汐河口航道整治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 7. 1. 1 条 整治潮汐河口航道应掌握水流动力条件、。jtj285-90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doc60)-工程监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