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如何分析市场研究报告(doc14)-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报告时间,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前面数据可以修订,这个在市场研究这个圈子里面一个通常做法,在 2020 年时候有可能对 2020 年数据做出修正,如果你拿到的还是 2020 年报告,这个数据有可能是错误的,在 2020 年已经被修正了,这个不仅仅在公司里面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国家,包括统计局给出来的数据里面都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引用最新的 数据。 包括报告人是谁,刚才说了八万多家企业,怎么保证报告权威性,以及怎么相信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大家希望自己拿到的是最准确、最真实的,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报告人。 我第一个建议一定要看报告以外东西。 第二建议从两头看,大家拿到报告,往往一页一页翻,其实没有必要, 100 页的报告算比较专业的报告了,你把目录顺下来也基本知道报告讲的内容了,你基本知道有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了,再一个看最后,最后一般是结论,国内报告一般是这样排的,待会儿可以给德国银行做的一个报告,国外报告往往把结论放在前面,无论国内国外你看完两头这个报 告基本上大概了解了。 再一点从观点到数字,这里头有一个判断,一个报告里面什么最重要,是观点重要还是数据更重要,其实,不同人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自己的体会是往往数据比观点更重要,大家看到的时候可以先翻一翻观点是什么,因为所有报告是人出写出来的,跟没有绝对客观新闻一样,报告也没有绝对客观报告。 我存很多数据,比如两个竞争媒体,如果想证明哪个排名第一,我们打不同数据测算都可以得到出这个结论,一定要看观点是什么,最后看数据,如果一个客观 此資料來自 , 大量管理資料下載 的报告,什么是客观的。 它的数据应该是客观的、真实的,如果大家做一个有心 的记者,可以把数据存下来,可以做自己的归纳、分析、总结。 还有要从一看到多,什么意思。 同样一个问题,你千万不要相信某一个企业的报告,或者某一个公司的报告,比如讲 3G,或者讲中国电信,讲 IT,讲笔记本市场分析报告,包括国内 IDC、 CCID 等等,看不同分析报告同样你还要看同一个公司里面不同分析师做的报告,可能得到的结论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就是将来新闻点。 我找过一个例子,是北京现代商报在今年 3 月 24 号,大家知道年度报告发布期一般在过完春节,二月份或者一月底二月初这个阶段,我觉得现代商报这个记者真的比较有 心,他标题叫 IT 市场排名纷争不断,咨询公司厂商各有忽视,他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现象,他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同样我们看对市场大数估计,包括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手机数量和 CCID 公布的手机数有时候是不一样,这里面有些时候由于统计方法原因,还有口径原因,刚才给出一个 IT,大家知道IT 背后可能含义非常非常多,包括信息产业和 IT,和电子信息产业和 IT 是什么关系,和电信是什么关系。 再有销量,销售到最终用户手里称之为销量还是出了厂商手里,哪怕还在渠道库里压着也算销量,这个不一样,所以大家研究这些都是时候,不同概念底下所圈定的范围 是不一样的,在阅读这个报告的时候,学问或者这个差异性往往就在这些地方体现出来。 这是看。 当然其他报告阅读很简单,你是专业背景,你感兴趣,其他你们都可以自己看。 二慢,我觉得慢就是你用这个报告之前,你一定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或者这个报告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我归纳几类:第一你可能就是想了解学习,大家有的可能不是学 IT 的,或者有的不是学金融的,仅仅有兴趣,想对一个产业整体概况有一些了解,你可以找一些研究报告来读,或者你想选择研究方向或者选择重点公司时候,比如在座各位想研究上市公司里面东软,可能你对东软以前根本 不了解,其中 此資料來自 , 大量管理資料下載 有一个很好办法,你们可以把证券公司券商写的研究报告拿来读,包括公司财务状况,你就很清楚了,至少在可披露情况下你很清楚了,他的两大产品线都清楚了,包括股东是谁,因为现在企业里头,我们讲东软,有的指东软上市公司,东软股份,通过这些报告对这些东西基本上有一个清楚认识,这也是一个目的,就是了解学习用的。 第二做文章素材,在现在报社里面,在现在上版时候遭到主编的唾弃,实际上这些研究报告给大家提供非常好的手段。 比如你写联想时候可以把联想一年市场份额做出来,包括券商研究报告里面,东软最大竞争对手是什么,他们之间 关系如何,这样报告都是经过东软自己确认过的,不会遭到企业或者太多人的置疑,这是取巧的一个办法,可以拿来做文章素材。 还有一些做采访话题,采访技巧说起来也很多,但是有一点,我们做采访时候,可能觉得跟对方 话题没法深入进去,或者没法和谈话面铺开,或者没有办法吸引跟你受访者的兴趣,这个报告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很好工具。 可以以份额为切入点,谈份额历年变化,谈今年产业变化,一般会很感兴趣,体会跟你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也是采访里面的一些技巧,甚至跟他交流时候验证市场份额一个数据的时候,比如公布排名情况,比如联想今年家用 30%,联想本身怎么看,这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可以跟他交流,他如果不愿意谈怎么绕他,怎么做一个套把他装进来,这都是采访里面很有意思的话题。 还有一类挖掘新闻线索,我刚才给出现代商报一个例子,比如用友和金蝶关系比较微妙,不同报告结果不一样,还有一些报告讲发展速度,说 IT 冬天,大家也都讲,到底什么是冬天,其实在研究圈子里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就是 20%是一个界限,低于 20%速度认为比较缓慢,所以可以测算从什么时候整个 IT 发展速度跌破 20%警戒线,这些都是可以做文章的点,你一定要去挖掘。 要想去挖掘,我给大 家举一个例子,一定要加强定量研究方法,因为所有研究报告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