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问卷设计与回收技术doc14-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卷的效度问题。 问卷的效度是指问卷题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即问卷题目是否准确地反映和代表了调查者的目的和目标。 问卷题目的效度越高,问卷资料利用率就越高,反之,效度越低,问卷资料利用率就越低。 确保获得的资料真实可靠,是高校问卷的信度问题。 问卷的信度是指问卷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也就是说问卷资料能否客观真实的反映问卷对象的情况。 3.问卷设计的原则: ( 1)问卷的设计必须有效和准确地搜集到所需的资料 —— 效度保证。 为了提高高校问卷的效度,设计问卷时,要建立“分级目的目录”。 问卷设计的过程就是将问卷调查的总目的逐步具体化的过程。 为此,总目的以及各层次的具体目的,就构成了“分级目的目录”。 问卷中所有大小问题均应纳入“分级目的目录”之中,所要调查的每一个具体问题,在问卷中都有反映。 若问卷遗漏了某方面的设计题目,其结果就会缺乏调查所需的某方面的资料,从而影响目的的实现。 但是,如果存在“分级目的目录”之外的问题,就意味着是与问卷调 查无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应在调查问卷中出现。 通过“分级目的目录”,可以剔除无用的题目,同时可以鉴别、补充出遗漏的题目。 要实现这一点,问卷设计时要明确与调查目的有关的那些变量,以及用来调查每个变量的具体指标。 例如:我们假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下列因素 (变量 )有关,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五项,问卷的设计就要以这五个调查变量为依据,每个调查变量分别拟定几个题目,加以调查。 建立“分级目的目录”切忌随意和盲目。 一定要先考虑调查目的的需要,以此为基础,再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依据,这样 ,整个“分级目的目录”就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了。 为此,建立“分级目的目录”还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各项指标的内涵,结合实际,科学的提出各项调查目标和指标。 建立“分级目的目录”,必须使目标具体化。 例如,在教育管理中,常常要调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积极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使其具体化,即通过一系列具体指标,来直接测量其积极性。 我们可设计一些指标:“是否有转专业的想法;对任课教师是否满意;是否以本校为荣;对同学的感情如何;是否认为当学生很苦;是否愿意与老师交流专业学习的问题;学习中遇到 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等等。 这些指标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化,根据这些指标就会很容易地设计出问卷的题目来。 ( 2)问卷的设计必须确保能客观真实反映调查对象的情况 —— 信度保证。 对于那些侧重于思想、意识资料的收集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与问卷对象的情绪波动有关,因此,信度保证有一定的困难。 如:若问卷设计过于敏感,问卷对象则会应付了事;若问卷过于复杂,问卷对象心情好与坏,其回答结果有可能大相径庭。 因此,问卷的发放情景、问卷的导语、项目与题目的设计、表达的技巧是设计问卷时应一并考虑的因素,应该尽量给被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调查者创造 一个轻松愉快的答卷氛围。 ( 3)问卷的设计要确保获得的资料便于统计分析。 在问题的选用上,如果不能预先确定如何统计和分析该问题,就可以不必问这些问题,以免造成统计上的混乱。 设计问卷时,要考虑问卷形式。 做定量分析,可采用封闭性题目;做定性分析,可采用开放性题目。 再者,要考虑答案的复杂程度。 答案的层级越多,越难统计。 有的问卷要考虑对结果作相关分析,在问卷正文部分应该设计有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一些变量的题目,如性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 此外,为了便于统计,题目和页码应该标有数 码。 ( 4)问卷的设计符合人的心理、思维和视觉反应规律。 问卷的题目不能堆放拥挤而不整齐,必须使卷面清爽、明朗、有较多的空间。 问题和它的选择项最好在同一页上。 一般来说,问卷语言要简短,其长度只要足以获得重要资料即可。 题目的数量一般以 20- 40 分钟能够完成为宜。 太多则容易导致被调查者的厌倦情绪。 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题目,简单的题目,尽量放在问卷前面;容易引起紧张的、牵涉个人问题的、或复杂的问题可放在问卷后部;先问事实方面的问题,再问观念、态度方面的问题;可以相互检验的问题必须分隔开;同时要按照逻 辑顺序,相同或相近内容、有逻辑联系的内容应该尽量放到一起。 此外,问题题目的陈述方式应该契合被调查者的心理需要,应该使其看来亲切、感到无比的尊重。 4.题目设计 上述问卷设计的描述中,已经提到了关于题目设计时在题目种类、数量、顺序、陈述方式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给大家具体提供一套问卷调查题目制定的小规则,以供大家借鉴。 题目制定准则小览 [2]: ⑴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 ⑵题目中避免使用模糊的、技术性的术语及行话。 ⑶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 违反这条准则的复合性问题的例子如,“你喜欢所在学校组织实行的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职级制吗。 ” ⑷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如“管理专家认为校长的知识、品德等影响力所起的作用往往大于校长的法定职权的影响力,您同意吗。 ” ⑸避免会对被调查者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如问一个老师“您对维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感到困难吗”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⑹避免问个 人的或微妙的问题,如确定的个人收入及卷入违法活动的程度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