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0 化。 服务功能 通过项目建设,土肥测试化验能力得到提高,地力及墒情监测能力得到加强, 测、配、施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以完善,能够满足项目区和全市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 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国内小麦价格总体上稳中有涨,优质小麦供应偏紧,同时,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中筋、强筋小麦需求量将更大。 通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将形成一个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实现优质加无公害,因此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加强,通过粮食 直补、良种补贴、农资价格补贴等措施,加大了农业投资,控制了农资价格上涨,市场风险相应减小。 我们将以较高的产量优势和质量优势以及无公害品牌驾驭市场,保证产品无市场风险。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1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基本情况 承担单位:舞钢市农技推广中心 性 质:事业全供 法人代表:王小勇(中心主任) 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该实施单位主要承担全市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土壤养分监测、土肥技术推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项业务。 能独立进行所承担业务的技术 宣传、培训与推广实施,多次被评为省、市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人员构成 该实施单位现有职工总数 4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8人,管理人员 5人,技术工人 15人。 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 2人,中级技术职称的 11人,初级职称的 15人。 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有王合生、王忠伟、王梅香、徐进玉等。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2 主要技术成果获奖情况及转化能力 该承担单位集中了项目区域内土肥、植保、农技、种子等方面大部分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肥料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的技术 优势,能够承担农技、植保、种子、土肥专业及相关专业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曾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 2 项;市级科技成果 18 项。 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 该承担单位现有土地面积 25346平方米,房产面积 2500平方米,现有各类仪器设备 22台套。 其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台,紫外分光光度计 1台,火焰光度计 2台 (详见附表)。 该承担单位每年开展大型农情调查 40余次,对关系全市农业生产的苗情、墒情、产量、品种利用、种植意向、物资投入等农情及时开展详细调查,对土壤肥力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2020 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25 个,推广 农业新技术 18项,完成国家和省市试验示范项目 17 个,将对舞钢市的粮食生产和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积极作 用。 资产与财务状况 河南省舞钢市农技推广中心,为事业全供单位,以财政拨给事业经费为主要收入,每年市财政拨款为 116万元,工资、福利、办公费每年支出 110万元。 该单位现有固定资产总额 60万元,净资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3 产总值 元(见资产负债表和事业单位支出明细表)。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4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项目建设将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项目 总体要求,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优质粮生产基础、水源和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并且能够长期保持不被转为非农用地,土壤肥力在中上等的枣林乡洪建等 5个行政村为项目区。 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农田基础工程关键设备和设施的建设,使农田基本 建设 、地力建设和农技推广体系相配套,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项目区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服务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 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为 970万元,两年完成。 包括土建工程、农田基本建设、仪器设备充实及配套体系建 设三个方面的内容。 土建工程建设 新建配肥站一个,上 2条配方肥生产线,年产量达到 2万吨左右,除满足项目区需要外,示范带动全市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 占地面积 ( ),主要建设配方肥原料库、成品库;综合化验分析室,肥料样品室、土壤样品室、办公室等,总计土建面积 2130平方米(详见附图)。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5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新打机井、修复旧井、新建修复排水桥涵、修复排水沟、新修机耕路等。 地力建设 主要用于深耕深松,打破梨底层,加厚 活土层;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耕层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作物产量要求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全面开展测土施肥,逐步培肥地力,达到良性生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仪器设备充实及配套体系建设 仪器设备充实主要用于配肥站的监测化验及地力与墒情监测体系建设。 配置定时定位土壤水分监测仪 1套和便携式土壤水分检测仪 2套,在项目区每年每 100亩取样化验,全市范围每年每 400亩取样化验,测试土壤常规养分,监控粮田质量,为粮食生产及时提供决策参考 依据。 普及应用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保优节本等农业技术,提高粮田的科学管理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产品方案 项目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建设标准粮田 万亩,分别种植小麦 万亩、夏玉米 万亩,单产分别达到 460 公斤 /亩、 490 公斤 /亩,总产达到 736 万公斤、 784 万公斤。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6 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 ⑴项目区位于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内,并保持长期不被转为非农用地; ⑵单个工程规模不少于 1000亩,在此基础上集中连片; ⑶土壤肥力中上 等,水质条件良好,增产潜力较大; ⑷地势平坦,外部水利设施基本建成,有一定的农田基础设施; ⑸乡、村两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较为健全,技术服务能力较强; ⑹是传统粮食生产区和种植优势区,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 ⑺项目区内及周边农民自有农机具较多,机械化耕作水平较高。 依上述原则和要求,项目区选定在舞钢市枣林乡洪建等 6个行政村(见表 14)。 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总面积 ,建在舞钢市枣林乡洪建等 6个行政村。 项目生产用地为农民责任田,全部在基本农田划定区内,可以保持长期不被转为非农业 用地。 新建配肥站及新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7 建晒场 1500平方米,土地产权归舞钢市农业局所有,属于城市建设规划用地(见附件 5)。 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生产用地 ,建在舞钢市枣林乡洪建、后袁、吕店、直李、岗郭、苗洼等 6个行政村, 面积分别为 2500亩、 2100亩、 2900亩、 3200亩、 2200亩、 3100亩。 地点位于枣林乡中部,舞钢市政府所在地北 10公里,周围均为耕地或村庄,无大型工业企业(见附图 4及附表 14)。 ,位于舞钢 市健康路北段路东。 (见附图 2)。 舞钢市属温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自然降水偏丰,年均降水量 1000㎜ 左右 ; 光照充足, 年均日照时间 2230小时;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 238天;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176。 C)。 全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为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优越的自然条件, 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 多种 农作物生长。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8 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科学种田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特别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惠农政策支持下,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舞钢市常年粮食种植总面积为 57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4 万吨左右。 项目区一直在国家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内,农业基础条件都 比较好,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 万亩(其中:小麦 万亩左右,平均单产 400 公斤;玉米 万亩左右,平均单产410 公斤)。 粮食生产水平在全市具有典型代表性。 项目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 万千瓦, 现有拖拉机 285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1 台。 常年机 耕面积 ,机播总面积 ,机收总面积 万亩。 项目区现有机井 140 眼,电网覆盖率 100%,田间水利工程有一定基础 (见附表四)。 能源、交通、通讯及环境条件 项目区公路纵横交织,交通十分便利;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话入户率达到 85%以上,通讯条件良好。 项目区环境优越,地下水资源无污染,空气状况良好。 项目区主要资源、基础条件的供需平衡测算 项目建设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利用充分,交通、通讯便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 但由于小麦、玉米等粮食效益比较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对农业投资的不足,加之一些支农政策不能全面落实,以至于造成农业生产特别是粮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19 食生产徘徊不前,甚至出现阶段性滑坡的局面。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减少,包括井、桥、路、涵、沟等;二是肥料施用量不足且不平衡;三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损毁严重,已为本来就发展缓慢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显示问题;四是年久失修的田间道路也为机械化作业带来了不便。 按照小麦、玉米两个粮食作物生育期对灌溉用水和降水的需求分析,当地水资源(包括降水和蓄水)表现明显不 足。 加上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季节性强,径流损失严重,利用率仅占 40%左右。 小麦全生育期需 23 次灌水,玉米全生育期需 34 次浇水。 而河道、沟渠主要体现排水功能,浇灌用水 80%来自地下水。 从现有状况看,项目区现有机井 140 眼,其中损毁 100 眼,特别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后期,需水不能保证及时供应。 从土壤的养分含量看,由于多年来施肥结构与施肥数量的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很不平衡,因此推广平衡施肥,实施秸秆还田已成为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农业产量的当务之急。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组织 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 项目区土壤、水质条件良好,是传统粮食生产区和种植优势区, 粮食产品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20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踊跃投工。 项目区农田集中连片,交通便利。 农业技术推广和水利服务网络较为健全,应用基础好。 项目承担单位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 50 多个农业科技项目,常年承担市、市以上科研试验项目 30 余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能力较强。 市委、市政府及项目区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 目区涉及乡、村均已签订项目协作协议。 项目选址区位合理,能发挥良好的示范样板作用。 项目互适性分析 项目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对当地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地环境也不会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建设和本地的各项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适性。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21 第七章 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农艺技术方案 项目农艺技术选择的原则 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远目标,以及尽快提高粮食产量的当前需求,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和符合性的思路,以提高基础地力、 改善耕地质量、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为核心。 项目农艺技术方案 依据标准粮田建设要求,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完善打井配套,整修机耕道路,推广平衡施肥,逐渐培肥地力,完善土壤地力与墒情监测体系,实现各项高标准粮田建设目标。 农艺流程框图 取土化验 建设区域 配 肥 打井配套 修建机耕路 粮食种植 配套技术 销 售 粮食产品 加 工 储 存 河南省舞钢市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22 配肥工艺框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