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农业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生态项目建议书(28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⑥ 坚持 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 做到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落实”,采取有力 措施确保工程顺 利实施。 认真落实和用好 综合农业开发中央财政投资 项目资金,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保障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⑦ 坚持做好林业技术措施的“三个控制”(即立地因子控制、造林密度控制、遗传品质控制),加强抚育管理和森林保护,实行集约经营。 ⑧ 遵循“参与式” 项目建设 的原则,将行政决策、技术措施和社区发展需求相结合。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实施人工造林 2020亩,封山育林 3000亩,增加全县森林覆盖率 1‰,增加项目区妈姑镇森林覆盖率 %,能起到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作用,为项目区生态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规模与布局 项目实施面积 5000 亩,其中: 人工造林 2020 亩,封山育林 3000亩。 全部布局在生态环境特别脆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赫章县妈姑镇实施,涉及阿维寨、和平、拱桥、火炉冲、砂石、后河共 6 村。 技术措施方案 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 1)造林地现状 造林地位于阿维寨和火炉冲等村。 荒山造林小班选择坡度在 2535 度之间,土层厚度在 5080cm 之间的宜林地。 杂草覆盖度在 5085%之间,部分小班内有盖度在 2028%的杜鹃等小灌木(丛)分布,土壤 PH 值约为 ,偏酸性 ,属石灰岩或砂岩发育的沙质黄棕壤。 造林小班海拨均在 2020 米以上地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适于营建生态林。 ( 2)林种选择 根据长江防护 林 工程建设目标,按照 生态优先的原则 和造林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荒山造林 面积 全部设计为 防护 林 ,二级林种为水土保持林。 ( 3)树种选择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造林小班所处的立地条件,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适应高海拔 、 耐瘠薄 、抗寒力强、易成活、生长较快、冠幅大郁闭早、经济价值较高的华山松 、刺槐 等树种。 ( 4)整地 为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荒山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均采取沿等高线块状清 理、块状整地,保留现有灌木和草本植被,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的林分垂直空间结构,提高生态防护能力。 造林地清理用刀锄适当铲除种植点位周围的杂草灌丛,采用块状挖坑整地,规格 40cm 40cm 40cm。 为促进土壤熟化和蓄水保墒, 整地时间安排在造林当年 11 月进行(详见造林类型表)。 整地时要求先将表土置于穴的上方或斜上方,挖出的心土放于下方筑埂,然后将表层土壤回填到穴内。 整地时穴与穴之间的原生植被予以保留,禁止炼山,尽量控制水土流失。 ( 5)苗木与植苗 苗木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容器苗,严格进行质量检验检疫。 根据区域 气候和农村劳动力情况,造林时间安排在雨雪充沛造林易成活的农闲季节进行,为当年的农历 712 月。 人工植苗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栽植深度一般比苗木原土印深2─ 3 厘米。 先回填表土,苗轻放穴中,表土埋苗根,当填土到穴深的三分之二时,将苗木向上轻提,使苗根舒展,踩实土壤, 然后再填土,分层压实,填土至穴满再踩,最后松覆细土。 填土时应拣净石块和草根等杂物,容器苗在栽植时还应将容器袋底部撕通。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要求随起随运随栽,在起苗、运输和栽植过程中做好苗木保护,尽量对苗根使用保水剂并沾泥浆。 当天栽不 完的苗木要在背阴潮湿处做好假植。 ( 6)配置模式 由于造林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增强幼林抗逆性,促使林地早郁闭和提高林木通直圆满的干形,结合防护林经营目的,应适量加大造林密度,搞好密度控制。 设计 每亩 植苗 222 株,株行距 ,长方形配置植株,刺槐和华山松不规则小块状混交。 ( 7)抚育管护 新植 幼树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要进行精细的抚育,改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 ,促使幼苗幼树迅速生长及早郁闭。 抚育的 项目 主要是除草、松土、扩穴。 每年抚育 12 次,连续抚育 3 年,分别在 4~ 5 月和 7~ 8月进行。 第一、二年以 锄抚除草 为主 ,规格 30 30cm;第三年为刀、锄抚,主要是割灌草和扩穴,规格 50 50cm。 由 林业站工作人员和护林 人员 负责幼林抚育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做好幼树保护和 管理。 ( 8)苗木供应保障 赫章县境内目前培育有华山松、剌槐等各类苗木 1500 万株,能满足本项目的苗木需求。 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 1)封育区现状 封山育林规 划在妈姑镇实施。 该镇是赫章县工矿产业发展区,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 大损失。 仅 2020 年 5 月 5 日发生的洪灾,就造成 6 人死亡 3 人失踪,大量房屋被冲跨,大片良田好土被淹没。 妈姑镇总土地面积 13899 公顷,林业用地面积 公顷,有林地面积仅 公顷,灌木林地 4343 公顷,宜林地 782 公顷 ,森林覆盖率 %。 规划封山育林 面积 3000 亩。 重点布局在林地林木盖度较低, 比较适宜通过封山育林措施,提高林木覆盖度的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区域。 对这些宜林地实施封山 育林措施,能达到封育成效 ,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防护作用。 涉及拱桥、火炉冲、阿维寨、和坪村。 封 育地类均为宜林地,母岩为炭酸岩,岩石裸露度在 1535%,坡度在2035 度之间,属潜在石漠化。 主要植被和树种组成:覆盖度占比重较大的为天然次生灌木丛,主要以茅栗、杜鹃、杨梅、火棘为主,平均高约 米;乔木母树以麻栎、桦木为主,是封育的主要培育对象,平均每亩母树在 1520株,平均高约 米,幼树 2030 株,平均高约 米。 乔灌覆盖度 30%以下。 ( 2)封育类型 根据封山育林区的植被类型、树种组成和经营目的,以及母树、幼树分布情况,封育类型全部设计为乔灌型,面积 3000 亩。 封育主要乔木树种为麻栎、桦 木,灌木树种为杨梅、杜鹃、茅栗等。 ( 3)封育方式 为了使 封育 区域的森林群落利用天然下种和萌芽萌蘖的自然更新能力向稳定性群落发展演替, 尽快郁闭成林, 及早发挥封育区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必须在封育期内 禁止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殖的人 畜破坏 活动。 设计封育方式为全封。 ( 4)封育年限 在认真分析区域立地条件、林木繁殖体数量及分布、育林措施和封育类型等因子的基础上,为确保达到成林标准,将封育年限定为 6 年。 ( 5)封育措施 ① 管护措施 建立 管护组织 :根据封育区的实际情况, 以 乡或 村为单位 ,成立相应的造林工程管护领导机构,建 立管护组织 , 落实管护人员。 有组织有纪律地严厉打击 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扰乱林区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 ,确保封山育林成效。 健全 管护制度 : 以《森林法》 等 法律法规、政策为 依据 ,结合 各 村实际 ,制订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管护制度 和 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将村规民约 发放到工程区农户和有关人员手中,并在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建立固定碑牌进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彻底杜绝在封育区内放牧、樵采、用火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森林安全。 落实 管护人员 : 结合封育区面积、小班分布、人口密度和人为活动等情况,参照有关标准聘请专门的 护林人员进行管护。 ② 管护设施 管护碑 牌 :在封育区人为活动频繁的主要路口、路旁、山口、河流交叉点、村寨比较醒目的地方,树立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 、 封育四至界限、建设年限、建设单位、面积、封 育 时间、封育类型、封育方式、护林公约、奖惩规定和管护人员等内容。 封山 育林 碑 、牌 规格 : 碑为砖混结构,高 米 宽 2. 5 米 , 琉璃瓦盖顶镶瓷砖 ;牌为水泥钢筋结构,高 米宽 米。 碑 、牌 数量:共 7 块 ,其中 碑 1 块,牌 6 块。 ③ 灾害防护 按照 “ 预防为主、因害设置、综合治理 ” 的原则,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 , 制定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