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0月未来3-5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报告(63页)-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亿欧元(约合 )。 尽管美联储与世界各大央行不断向金融市场注入巨资,以尽量减少由此给世界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目前看来这一措施并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世界各主要股市在上周继续大幅下调,引起投资者恐慌。 投资者为了免于受害,纷纷卖出股票,卖掉外币,转投被认为是资金安全港的美国国债。 导致美国收益率直线下降,价格迅速上升。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震荡走低,目前大约在 %左右。 估计随着美联储降息进行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其实美联储已经开始在降息了,就在几天前,美联储大幅降低了联邦贴现利率,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降息。 但是美国楼市持续疲弱。 美国地产经纪商协会 8月 15日表示,美国 1/3大城市第二季度住屋价格下跌。 在 149 个城市地区中, 50 个城市的 独立家庭房屋价格中位数下跌,全国41 个州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整体楼价亦报跌。 第二季房屋销售以年率计由去年的 663 万间,下跌至 591 万间,跌幅达 %;第二季房屋价格中位数由去年同期的 227100 美元,跌至 223800美元,跌幅 %。 而据财经知名人士曹仁超称,即将公布的 8月份住宅市场指数,相信可进一步确认美国楼市进入 1989至 1991年式的衰退。 上一次是 1989年 10月,上述指数跌至 48 点(低于 50 点代表市场十分差), 1990 年 1 月更跌至 20点,到 1992年 10月才重返 54点,前后共 3年。 1990年第 四季美国 GDP下降 3%, 1991年第一季 GDP下降 2%,连续两季 GDP负增长,可以确认为衰退。 此轮住宅市场指数最高是 2020年 6月 72点,去年5月首次低于 50点,见 46点,今年 7月是 24点,估计 8月份可能低于 24点,代表美国楼市进入回落期已超过一年。 由于美国家庭的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占家庭资产的比重很高,随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和股票市场不景气,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密执安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下降,从2020年初的 110左右的高点下降到目前 85左右。 美国经济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是失业率一直维持历史低点, 通胀指数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也是目前市场期盼美联储降息救市的基础。 但是随着次级贷款问题的蔓延到公司债券市场,信用点差不断扩大,公司融资成本上升,公司利润增长开始下降,我估计很快会出现失业率上升问题。 同时由于大量资金进入美国,美国的通胀压力可能正在抬头。 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生产的商品开始涨价。 到那个时候美联储就会处于降息和降息的夹缝中,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滞胀问题。 当然,目前判断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为时过早。 但是随着全球利率上升带来的是资金成本提高,作为经济大国美国借债消费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美国人不得不压 缩开支,美国消费者的行为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 这个火车头一开始减速,很快会出现连锁反应。 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近在眼前了。 我们再来简单看一下欧洲的情况,欧洲经济走出困难其实没有多久,欧洲元区失业率在2020年年中达到了 %左右的高峰开始下降到 2020年 6月 30日大概在 %左右。 GDP从2020年 %左右的年增长到目前大概在 %左右。 核心物价指数从 2020年一季度 %高点回落到目前 %左右的水平(这应该是欧洲央行加息的主要结果)。 我们发现欧洲人没有过上象美国人那样的长达十年左右的幸福 生活,所以欧元区的经济还是比较脆弱的。 如果这次次级贷款危机拖累欧元区的话,很快会出现欧洲经济的不景气。 日本经济 2020年确定刚刚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但是目前的经济增长力度并不是特别强劲。 多个经济指标出现了互相矛盾的经济前景。 所以我们并不能指望日本经济能够像 80年代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综上,我认为世界经济可能在未来 23 年出现如下轨迹:随着次级贷款问题的逐步恶化,各国央行在基于通胀和失业率不高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利率挽救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信心,经济可能会出现短时期的回暖。 但是很快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又不 得不使央行加息,收缩货币发行量,全球经济至此进入为期至少 23年的经济萧条期。 情况估计更糟糕一点,由于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向全世界释放了大量的美元,看看亚洲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数据和 OPEC国家的石油美元就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美元在寻找投资机会了,加上美国从政府到个人的赤字消费和美国在全世界到处耀武扬威的巨额开销,美国人很可能会采用印钞票来从全世界抢钱,以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当然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的办法。 一旦全世界人民手中的美元回流美国,要求美国人兑付手中的美元时,美国人将为他们曾经享受过的全 球铸币税付出沉重代价,美元的信用一落千丈,美国的通胀持续上升。 当投资者意识到他们的手中的美元存在严重贬值的压力时候,会纷纷抛出美元,寻找资金的安全港 —— 黄金和石油。 美元有可能沦落到于欧元和日元相当的地位,各国的外汇储备不再以美元为绝对主导,而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主导。 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导致世界经济进入象 19291933年那样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出现 GDP负增长,失业率高达 30%等等情况。 当然,我假定的这种情况不一定出现,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完善的制度、最强大的军队、全 世界最优秀的人才纷纷移民到美国。 但是我个人认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 因为很多事实证明美国其实是一个无赖国家,首先美国一直在利用美元是世界货币和石油报价货币从全世界人民手中抢钱。 看看这次次级债危机就知道,全世界的投资者(包括中国外管局和中国的大银行)在为美国穷人的房子买单,让美国人的住房拥有率从 75%上升到 83%左右。 我相信终有一天这种滥用世界货币信用的报复会到来,美国会为它的贪婪和傲慢付出和当年大英帝国一样的代价,被新崛起的大国取代霸主的位置。 第四部分 未来 35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1) 一、 对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 我对中国经济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判断。 一是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周期的明显影响,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过大; 二是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 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 三是国有经济逐步收缩,从全面开花逐步过渡到控制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 断型大企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利益取向经常与国家和老百姓想反; 四是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国主要行业; 五是民营经济逐步活力渐显,在充分竞争市场和低准入门槛市场表现突出,但受到外资和国有经济的压制和各级政府歧视; 六是市场经济这座大厦的许多基础比较薄弱,例如所有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金融监管、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等等; 七是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问题突出,政府表现出明显的寻求短期利益倾向,经济腐败问题突 出,出现了权贵经济的苗头; 八是国内重要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对外的依赖程度过高; 九是经济发展分配不公,未富先老问题突出,未来存在严重的养老压力; 十是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中国正在逼近环境承受力的极限。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最容易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以及投资效率低下问题。 我们知道政府的本质是合法的黑社会,是一种强制性的代理人制度。 我们交的各种税其实和交给黑社会的保护费是一样的,我们交钱,政府养警察保护我们,养军队抵抗外敌入侵等。 但是政府和黑社会又是不一样的,黑社会经常发生火拼,我们可以选择对我们保护最强 的一家,但是政府一般是固定的,换政府需要闹革命或者搞选举,成本很高。 所以,我们必须监督政府,因为政府是我们请来的代理人,其利益取向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否则会出现政府只收钱不办事的情况。 中国各级政府基本上是五年换届,因为换届涉及到大范围官员调整,所以许多官员的利益取向是在换届前作出足够让上级满意的成绩来实现升官的目的。 又由于目前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是 GDP增长和城市建设发展情况。 所以许多官员为了显示政绩很容易出现涸泽而渔式短期发展冲动,完全不考虑环境、资源和当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而短期发展中最容易出成绩,最 容易操控的是投资,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新一届政府上台,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先改了上一任城市发展规划,扩大开发区范围,其次利用政府掌握的土地、税收、国有产权等资源不计成本地吸引外部资本进入该城市大范围投资,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 投资的进入带动开发区和城市地价房价直线上升。 政府通过出售土地获得大量资金再去搞其他投资,例如修建新的政府大楼、形象广场、修路铺桥等等。 由于新投资进入带来的污染和高房价等外部效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恶果,不在这届政府的考虑范围;所以经济经常出现 如下循环,新一届政府上台,经济开始不断加速,房价物价飞涨,到政府任期满时出现过热的征兆;下一届政府上台,又开始新一轮的经济泡沫式增长,直到国家出手进行调整。 由于很多政府投资效率低下,有时候甚至不考虑投资回报,往往出现政府隐性负债不断增加,眼下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县市级基层政府面临破产的危险,另外乡镇村级的政府破产已经发生了。 财政上不断向上集中,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收入连年高涨,但是基层政府寅吃卯粮,负债度日。 有学者估计全国基层政府的隐性负债数以万亿计。 我想这几年基层政府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因为全国范围内的 房地产上涨带来了地价上涨,各级政府依赖土地大发其财。 各级政府纷纷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经营土地,为了增加财力,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储备中心从银行贷出巨额资金。 有了这些资金各级政府开始了新一轮大兴土木。 我担心的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许多项目缺乏后续资金来源,全国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烂尾楼工程;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快项目推动,往往有 100块钱便办 200块钱的事,从国有银行融入巨资加快项目进程。 这些项目一旦下马,国有银行又得增加大量不良。 我们来看几个重要的数据。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 现在地方政府征来的土地基本上是这样分配的: 30%- 40% 左右的地用做基础设施、道路、学校等公共目的用地;30%40% 左右做工业用地;另外大约还有 30%用于商业和住宅用地,如果抛掉建经济适用房用地 5%,那么只有 25%才是真正的商业用地和房地产。 也就是说。 地方政府要供应的土地里面, 75%是没有多少利益的,只有 25%的地是可以挣钱的。 换个说法。 地方政府要想从土地上获得利益,就必须拿占总数 25%的商业用地,赚大于另外 75%的非营业性用地的成本才能有利润。 正是在这样一种机制的刺激下,地方政府自然要拼命的炒高房 地产,绞尽脑汁使占小部分的商业用地价值最大化成为自然的逻辑。 当然地方政府这么做也是有一些苦衷的。 因为 1994 年的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导致收入稳定、税源集中、增收潜力较大的税收,都被列为中央固定收入或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例如,铁道、银行、保险公司的营业税归中央财政;而留给地方政府的几乎都是收入来源不稳定、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中小税种。 在事权方面,中央现在把更多的事权下放给地方,设置经常让地方以地方税权为代价来完成中央的某些政策。 如中央制定的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廉租房、经济适用 房等优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支持义务计划等,都主要涉及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等地方财力。 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过大,财政自给率下降,容易出现地方财政亏空。 这样一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外收入对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明显,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一般是由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三大部分组成。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收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预算外收入中的重要性大大减低。 相比之下,土地出让所得的收入则变得越来越来重要,甚至发展到举足轻重的 地位。 我们以上海为例, 2020 年上海房地产税收及土地相关收入占了上海财政收入的25%;而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其地方税源充足,税基相当大,但房地产业的税费占其财政收入的比重如此高,就勿言其它经济发展不如上海的地区了。 这也是中央对房地产业调控谨小慎微的主要考虑之一,因为目前来看房地产业对中国各级政府来说太重要,以至于没有人敢去揭这个盖子,就怕揭开了就再也盖不上。 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两个主要的隐患是:房地产泡沫不能破,破了会对经济产生摧毁性的破坏作用;第二是政府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地扩大投资存在产能过剩和银行 坏账增加的问题。 (二)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 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 投资占 GDP比重过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这几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恶化,因为消费占 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我们来看数据。 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 GDP的比重在平均在 20%~ 30%左右;发达国家在 15%~ 20%左右。 中国 2020年的比例高达47%,在可获得数据的国家中居全球首位。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持续多年将投资占 GDP比重保持在 40%的水平,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利润水平下降,银行坏账增加,并可能引发经济和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