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99页-地产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柱产业 ,也是大邑县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2020 年, 国内旅游人数 达 245 万人次,旅游国内旅游收入 37700 万元;接待海外旅游者 4538 人次,旅游创汇73万美元。 2020年 末, 全县总人口 506051人,其中农业人口 319152人,占 总人口的 %,城镇人口 186899 人,占总人口的%。 全县人口密度 334 人 /平方公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三、 行政区划 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撤乡并镇工作通知》 要求,2020 年, 大邑县将唐场、元兴 2 个镇所属行政区域 并入安仁镇,丹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悦来镇 , 三坝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 出阝江 镇 , 高山乡并入三岔镇 , 龙凤乡并入董场镇 , 敦义乡并入王泗镇 , 天宫庙镇与花水湾温泉区合并更名为花水湾镇。 第二 节 土地资源利 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规划基期数据进行了转换 ,本轮规划 基期数据在 2020 年的“国控”数据 基础上转换而来。 2020年 末,全 县农用地 面积为 136834公顷,建设用地 面积 为 10867 公顷 , 其他土地 面积为 3939 公顷, 分别 占土地总面积的 %、 %、 %。 表 1 1 2020 年大邑县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地类 2020年 面积 比重( %) 土地总面积 151640 农 用 地 耕地 29580 园地 2952 林地 68107 牧草地 9383 其他农用地 26812 农用地合计 136834 地类 2020年 面积 比重( %) 建 设 用 地 城镇建设用地 2060 农村居民点用地 7402 采矿用地 149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183 交通水利用地 712 其他建设用地 361 建设用地合计 10867 其他 土地 水域 2639 自然保留地 1300 其他土地合计 3939 资料来源:大邑县国土资源局 农用地 耕地 面积为 29580 公顷,园地 面积为 2952 公顷,林地 面积为 68107 公顷, 牧草地面积为 9383 公顷, 其他农用地 面积为 26812 公顷 ,分别 占农用地的 %、 %、 %、%、 %。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9794公顷, 交通水利用地 面积为 712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361公顷 ,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 %。 其他土地 在 其他土地中,水域 面积为 2639 公顷,自然保留地 面积为 1300公顷, 分别 占其他土地 面积 的 %、 %。 二 、土地利用特点 林地面积大,生态效益好 2020 年末,全县林地面积为 68107 公顷,其中有林地 面积为 49662公顷,大面积的林地是大邑县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有利条件。 城镇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分散 大邑县地形以山区为主,山区占总面积的比例为 %,全县城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东部平坝区的乡镇,西部山区较少。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7402 公顷,用地总量偏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 232 平方米 /人,用地粗放,布局分散, 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潜力大。 二 、 土地利用 问题 灾后重建用地需求大, 使灾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地震及次生灾害造成全县 20 个(乡)镇部分耕地受损,城乡住房大量倒塌和 损毁,大量建设用地功能受损和部分建设用地灭失,一些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受损严重,恢复重建用地需求量很大,灾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受损,环境承载力 和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 震后次生灾害频发, 亟需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加大了灾区以外转移承接地区用地压力。 人均耕地少,可垦、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较少 2020 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 29580 公顷,人均耕地仅为 /人,低于全国人均耕地 /人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四川省人均耕地 亩 /人的平均水平。 全县可供开 发后备耕地资源,零星分散于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土地开发成本高, 由于灌溉条件的限制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可垦宜耕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的潜力有限。 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大邑县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基础设施建设 相对 滞后, 2020 年末, 全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2060 公顷 ,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所占比例偏小;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分 别为 7402公顷 ,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所占比例偏大; 第三 节 上轮 规划实施及评价 一、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大邑县上 一 轮 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于 1998 年底完成, 2020年批准实施,上轮规划期限是 1997—2020年,以 1996年为基期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 耕 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 保护面积 上轮规划确定 , 2020 年 末 大邑县的耕地保有量 为 3383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为 28919 公顷。 2020年 末 ,根据大邑县 1996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 调查成果 ,全县 耕地 面积为 29580 公顷,相对于 1996 年的耕 地面积 33557 公顷,净减少 3977 公顷。 耕地 净 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 非农业 占用耕地。 同时, 本 县也通过土地整治,对耕地进行了一定 数量的补充。 2020 年末,大邑 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29160 公顷。 大邑 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全县各类建设未占用基本农田。 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 上轮规划确定 , 2020 年 末 大邑县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382 公顷, 到 2020 年 末 ,大邑县建设用地实际占用耕地 236公顷。 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 补充耕地 上轮规划确定 , 2020 年 末 全县土地 整理 、复垦、 开发 共增加耕地面积 933 公顷。 2020 年 末 ,全县土地 整理 、复垦、开发 增加耕地总面积 710 公顷,完成了规划新增耕地总目标的%。 二 、 上轮规 划实施成效 《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20年》自 2020 年批准实施以来, 社会经济 快速 发展 ,建设 用地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通过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控制与引导,较好协调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 29160公顷。 通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不断提高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地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大邑县 粮食产出率由 1996 年的 吨 /公顷增长到 2020 年的 吨 /公顷 ,全县农业总产值从 1996年的 2020年的 ,增长 倍。 土 地利用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人均 GDP 由 1996年的 4585元 /人增加到 2020 年的 9159元 /人,单位面积 GDP 由 1996年的 /公顷增长到 2020年的 /公顷。 生 态环境明显改善 19972020 年,在县境西部山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恢复自然植被,在中部丘陵区实施生态退耕工程和微水治旱工程,在东部平坝区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对出阝江河、斜江 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林地面积由1996年的 65803 公顷上升到 2020 年的 68107 公顷。 土地 利用规划意识不断加强 通过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的实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建立健全了土地管理的行政、法律机制,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全社会土地利用规划意识不断加强,为更加科学管理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 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 有利条件 与 制约因素 20202020 年 ,是实现大邑跨越 式 发展 、 富民强县 、 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 凸显 期,为实现县委县 政府提出的“ 早日跨入 全省 经济强县 ”战略目标,必须科学分析经济发展和土 地资源利用的新形势,充分认识全县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一、有利条件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全县 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和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的战略机遇 , 依托位于成都经济区的良好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承接 东部产业转移 , 推进产业升级,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总体部署, 规划期内 大邑县 将面临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大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 变 大邑 县 委、县政府提出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的发展思路, 着力打造 成都市重要的工业园区和粮食产区, 显著提升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 ,实现经济强县的跨越。 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 制约因素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本世纪头二十年, 大邑县 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 , 大邑县还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 期内保持较高水平;按照 大邑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 “ 1231”发展重点 , 将拉动全县 基础设施用地的进一步增长。 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在土地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耕地保护形式将更加严峻 由于人口总量 的持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随着西部大开发、 灾后恢复重建 和产业转移的各类建 设项目的陆续开展,耕地保护与利用难度不断加大,对全县 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 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 汶川地震使灾区大量耕地、建设用地损毁,土地供需矛盾加剧; 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土地利用的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土 地利用布局调整的需求迫切。 调整土地利用布局 、修复土地生态功能 以及震后次生灾害 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任务难度大 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下,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多元化的 影响,县 内各区域间土地利用矛盾将 日益突出,亟待统筹各区域土地利用,调整优化区域用地政策与宏观布局,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各地区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区域。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难度较大 大邑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 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 是成都市重要的生态屏障。 在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下,面对全县 加快发展的建设需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因灾受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 章 规划 目标 第一节 规划 原则 一、 严格保护耕地 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积极恢复灾毁耕地数量,有效提高复耕耕地质量,严格耕地的用途管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二、 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以内涵挖潜为主,切实改变外延扩张的传统用地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统筹灾后恢复重建新增 建设用地,积极推进灾毁土地整理复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布局。 三、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贯彻落实四川省和成都市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地震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客观评价土地利用的安全性,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引导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自然、历史、民族文化保护,逐步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 增强土地宏观调控能力 按照促进全县 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 节 规划目标确定依据 根据《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五 ” 规划纲要》,大邑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思路,“成都市重要的工业园区与粮食产区”,早日跨入全省经济强县。20xx-20xx年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99页-地产综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