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实用手册(doc30)-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 自测血压时,也以 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 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 135/85mmHg 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 BHS 和 AAMI)的监测仪。 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 测压间隔时间 15~30 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 一般监测 24 小时,如果仅作诊断 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 24 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29 页 我国和世界高血压流行现状 高血压患者占全国人口比例及患者类型图 发达国家高血压的演变历程 在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随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 1 期又称瘟疫期。 在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 5%10%,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 第 2 期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 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 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中 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 第 3 期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交通发达,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 5560 岁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 35%65%, 人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 第 4 期由于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降至 50%以下,且多发生于 65 岁以上人群,如目前北美、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大流行 多数发展中国家亦基本上按上述四阶段发展。 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加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 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 预测心血管病将在亚洲、拉美、中东和非洲的某些地区大规模流行。 印度 1990 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的 29%,据预测至 2020 年将升至 57%。 中国将由 58%升至 2020 年的 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 20 年后,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 我国高血压现状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 “三高 ”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 “三低 ”特点。 2020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 亿,比 1991 年增加 7000 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 %、 %和 %。 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高血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29 页 压患者占全国人口比例及患者类型图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有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另外我国农村高血压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 “城乡差别 ”明显减少;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更明显。 35 岁至 44 岁人群高血压患病增长率男性为 74%,女性为 62%。 总体来讲,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快速增加。 我国成年人中估计的高血压人数已经从 1960年的 3000 万增加到 1980 年的 5900 万,而后又增加到 1991 年的 9400 万 ,而现在是 亿,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 600 多万,另有 150 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 由此可见,我国的卫生保健教育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2020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报 1991 年高血压调查报告 高血压患者如何运动 适宜的运动: 有氧代谢运动( aerobics)是通向全面心身健康( TotalWellbeing)的桥梁。 竞争性或使用爆发力的运动,如举重,会使血压升高,而轻、中度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不但不会升血压,反而有利于血压下降。 这些运动首推快步走路,也可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绳、爬山等。 适宜运动量: 坚持三、五、七。 三指 3 公里, 30 分钟以上 ,一次走完最好,两三次走完也可以;五指每周运动五次左右,如能每天都运动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最为理想;七指运动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是指运动中的心率达到( 170年龄)次 /分。 比如, 65 岁运动时的心率 =17065=105 次 /分。 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用 10分钟放松。 运动刚结束时计数的脉率(等于心率)比运动中的心率慢 10%。 运动结束即刻计数 15 秒内的脉搏跳动数乘以 4 为每分钟的脉率或心率,加上该数的 10%即为运动中的心率。 例如,运动结束即刻 15 秒内脉率为 30,30 4=120,120+120 10%=120+12=132 次 /分。 高血压人群干预的意义 高血压的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高血压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 由于慢病的很多危险因素都是相同的,如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等,所以干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同时降低糖尿病、肿瘤等其他慢性病的危险。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平均每下降 3mmHg,脑卒中的危险将下降 32%,冠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29 页 病的危险将下降 19%。 另外,各国的实践也证实高血压的人群干预是有效的。 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等国 都成功地开展了高血压人群干预,美国 10 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 35%,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 48%。 而我国 7 城市的干预成果是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 50%,死亡率下降了 45%。 因此控制高血压是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据报道,美国每年在高血压一项疾病上的损失为 2900 万个劳动日和 20 亿美元。 而我国的有关调查表明若使舒张压平均每下降 3mmHg,每年就可减少 万的脑卒中和 万的冠心病病例,按每一例溶栓治疗花费 7000~8000 元计算,仅一年就可为国家节约几十乃至上百亿的医疗费用,这 样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而且也减轻了社会负担。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 日均摄盐量每增加 1 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 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 30 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 “高血压王国 ”和 “脑卒中王国 ”。 相反牙买加某岛每天摄盐小于 2 克,则无高血压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 6 克,这里的 6 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 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 “限盐勺 ”来 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 “限盐勺 ”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 2 克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 1/3—1/2 的办法。 控制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计算方法为: BMI=体重(公斤) /身高(米) 2 BMI≥25为超重, BMI≥27为肥胖。 高(厘米) 超重(公斤) 肥胖(公斤) 150 54 63 155 160 165 170 175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29 页 180 (表)不同身高时超重和肥胖的标准 摄入食品的 “宜 ”与 “忌 ” 1)碳水化合物 适宜 ——米饭、粥、面食类、芋类、软豆类 应忌 ——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2)蛋白质 适宜 ——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猪瘦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黄豆粉、豆腐丝等)。 应忌 ——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无鳞鱼等)、肉类加工品(香肠等)。 3)脂肪类 适宜 ——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 应忌 ——动物油、生猪 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4)维生素、矿物质 适宜 ——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水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类、菌类。 应忌 ——纤维硬的蔬菜 (竹笋、玉米 )、刺激性强的蔬菜 (香辛蔬菜、如芥菜、葱、香菜类 )。 5)其他食品 适宜 ——淡红茶、酵母乳饮料。 应忌 ——香辛料 (辣椒、芥末、咖喱粉 )、酒类饮料、咖啡、浓红茶、碳酸饮料、盐渍食品 (咸菜类、咸鱼子、腥鱼子、糖酱油煮的菜、酱菜类 )。 限酒、戒烟。 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 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 1992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步行。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性别与年龄 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29 页 不良生活习惯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 另有研究表明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甚至发生中风,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 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性格 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血压升高。 遗传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 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 28%;父 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 3%。 超重或肥胖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 2~ 3 倍。 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据测:吸两支烟 10 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而且烟叶中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饮酒 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 —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 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 超过 30mg(约 1 两白酒 ),女性应不超过 20m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