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标准化作业(doc32)-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包括万一有残留于食品时)的卫生管理人使用或其监督下进行。 9 制程管理 ,由生产部门主办,同时须征得品管及相关部门认可 ,修订时亦同。 ,制造作业标准书应详述配方、标准制造作业程序、制程管制标准(至少应含制造流程、管制对象、管制项目、管制标准值及注意事项等)及机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 、训练员工依制造作业标准书执行作业,使能符合生产、卫生及品质管理之要求。 、有毒成分(例如树薯中之氰成分)等去除至可接受水准之主原料或配料。 来自厂内外之半成品或成品,当做原料使用时,其原料、制造环境、制造过程及品质管制等,仍应 符合有关良好作业规范所要求之卫生条件。 ,自原产地或供应处尽速进厂,迅速加工处理,未处理或未及处理之原料应冷藏或放置于原料场贮存场所妥善管理,防止污染或品质劣化。 ,应逐批抽取具代表性之样品作检验,检验不合格之原料,须明确标示「检验不合格」及作隔离管制。 原料使用前应加以目视检查,必要时加以选别,去除具缺点者及外来杂物等。 ,必要时应予清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用水若再循环使用时,应经适当消毒, 必要时加以过滤,以免造成原料之二次污染。 品。 、易辨识处标示中文名称,且依原料之种类及批号,分别贮存于适当通风及温湿度条件下,并按时作仓储之温湿度记录。 ,并作仓储之存量与领用管理记录。 ,及其它防止原料与食品添加物之外包装遭污损之措施。 18℃ 以下。 若使用前 必须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劣化之条件下进行。 、食品添加物等务必密封,依其保存之需要,存放于适当之保存场所,防止污染,并于品质正常期限内尽速优先使用。 (包括包装与贮存),应符合安全卫生原则,并应快速而尽可能减低微生物之可能生长及食品污染之情况和管制下进行。 (如时间、温度、水活性、 pH、压力、流速等)及制造过程(如冷冻、冷藏、脱水、热处理及酸化等),以确保不致因机械故障、时间延滞、温度变化及其它 因素使食品腐败或遭受污染。 (特别是食品中毒原因菌或食品中毒原因微生物)之食品,应在足以防止其劣化情况下存放。 本项要求可由下列有效方法达成之: 7℃ 以下、冻结点以上。 ,其中心温度应保持在 18℃ 以下。 ,应适当的加热以消灭中温细菌。 (特别是食品中毒原因菌或食品中毒原因微生物)之方法,如杀菌、照射、低温消毒、 冷冻、冷藏、控制 pH或水活性等,应适当且足以防止食品在制造处理及储运情况中劣化。 、生鲜果蔬或易腐败之原料应快速处理,若因机械故障而致延滞生产,对已调理或调配完成之半成品,应及时作有效之应变措施以防止其劣化、变质,若因此而延误,于恢复生产时,须对该时段之半成品、成品作检验、品评,已劣变者应即废弃不得再加工处理。 ,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以防止加工中或贮存中食品被原料或废料等污染。 、装载或贮存原料、 半成品、成品之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使用与维护,应使制造或贮存中之食品不致受污染。 与原料或污染物接触过的设备、容器及用具,除非经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否则不可用于处理食品成品。 盛装加工中食品之容器不可直接放在地上,以防溅水污染或由器底外面污染所引起之间接污染。 如由一般作业区进入管制作业区应有适当之清洗与消毒措施,以防止食品遭受污染。 ,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并在卫生条件下制成者。 本项要求可以:筛网、捕集 器、磁铁、电子金属检查器或其它有效方法达成之。 ,置于贮存桶时应防患外来杂物之污染及贮存时间勿过久,若须冷藏时,应控制贮存品温于 7℃ 以下。 、成品之路径应严格控制,避免不同产品或其它酸、碱溶液、糖液或清洗水等混入而影响品质。 ,并依清洁作业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之标准执行,且其杀菌、充填作业必须按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以防二次污染。 、空瓶或空盒等容器,务必事先清洗,必要时应再消毒灭菌,尤其回收空 瓶更应彻底清洗消毒、再洗净检查。 包装水(含矿泉水)充填时因作业不当致空瓶掉落地面时,该瓶应予丢弃或再经有效之清洗作业始可再行充填。 ,不可延滞过久致品温下降,影响杀菌安全。 ,应定时检查封口之安全性并作成纪录。 ,应定期拆解检查是否渗漏。 ,其用水应经其它灭菌或除菌等处理,以期其成品能符合卫生主管机关所设之卫生标准。 ,应严格控制杀菁温度(尤其是进出口部位之温度)和时间并快速冷却,迅速移至下一工程,同时定期清洗该设施,防止耐热性细菌之生长与污染,使其污染降至最低限度。 已杀菁食品在装填前若需冷却,其冷却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pH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之食品,如酸性或酸化食品等,应调节并维持在。 本项要求得以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有效方法达成之: 、半成品及成品之 pH。 用在正常储运、销售过程中可适当保护食品,不致使有害物质移入食品并符合卫生标准者。 使用过者不得再用,但玻璃瓶及不锈钢容器等不在此限,惟再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再洗净和检查。 ,仍须符合「食品 GMP包装水(含矿泉水)工厂认证基准」(如附录)之相关规定。 包装水业者申请之水源如作为矿泉水水源,应先通过食品 GMP矿泉水水源环境及取水方式勘查。 10 品质管制 ,由品管部门主办,经生产部门认可后确 实遵循,以确保生产之食品适合食用。 其内容应包括本规范 ,修订时亦同。 ,应定期与标准法核对。 (如温度计、压力计、秤量器等)应订定年度校正计画,并依计画校正与记录。 标准计量器以及与食品安全卫生有密切关系之加热杀菌设备所装置之温度计与压力计,每年至少应委托具公信力之机构校正一次,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资料。 工厂应建立并维持合约审查及其业务协调之各项书面程序。 在接受每一份订单时,应对要求条件加以审查,以确保要求事项已适切的明文规定,并有能力满足所要求之事项。 在履行合约或订单中,遇有修订时,应将修订后之纪录正确的传送到有关部门,并按照修订后之内容执行作业。 ,应建立其原材料供货商之评鉴及追踪管理制度,并详订原料及包装材料之品质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抽样计画(样品容器应予适当标识)及检 验方法等,并确实实行。 ,方可进厂使用。 、重金属或黄曲毒素等时,应确认其含量符合相关法令之规定后方可使用。 ,惟有改变供货商或规格时,应重新由供货商提供检验报告。 ,应予准用,不合格者应予拒用。 包装水成品的容器(含空瓶及瓶盖)应经有效的品检,必要时应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包装作业中散落地上的空瓶或瓶盖应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应以先进先用为原则,如经长期贮存或暴露于空气、高温或其它不利条件下时,应重行检验有无可能引致变质之成分。 ,应予标示「禁用」或「可经适当处理后使用」,并 分别贮放。 ,由专人负责管理,注意领料正确及有效期限等,并以专册登录使用之种类、卫生单位合格字号、进货量及使用量等。 其使用应符合卫生署「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之规定。 ,其贮存及维护应加以管制,如有遗失、损坏或不适用时,均应作成记录, 并通报委托加工者做适当之处理。 (含矿泉水及包装饮用水)工厂,其原料水之水源水质应符合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之水源水质检验规定。 ,应定期检查原料水中之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粪便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必要时加验其它可能发生之病原菌。 、卫生管制点,并订定检验项目、检验标准、 抽样及检验方法等,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并作记录。 、时间应定时检核并作记录。 、混合加工之器具、设备使用前是否保持清洁、适用之状态。 、比重计、秤量计等量具,使用前应予校验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糖液、水质及其它配料、食品添加物等应确认其外观性状、风味无异常且无夹杂物后方可使用,其用量应依配方正确使用并作记录。 、风味、糖度、酸度及夹杂物等作检验,以确认有无异常。 ,其用水应符合饮 用水水质标准,并在卫生条件下制成者。 ,在调配加工使用前须脱氯时,于脱氯过后应即检验其游离余氯是否去除完全。 ,应检查其充填温度是否符合管制条件。 ,若有异常应及时调整。 于继续生产后亦应定时作此项检查以确保密封之完整与安全,并确实记录。 、时间之记录图或表,并应定时检查是否符合设定条件。 ,应迅速追查 原因并加以矫正。 ,应详订成品之品质规格﹑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 ,抽取代表性样品,实施成品检验。 、碳酸饮料成品应检验下列项目: pH值 (限于果蔬汁饮料) (金属罐、铝箔包装产品适用) : pH值 :应检测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粪便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必要时加验可能发生之病原菌。 ,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惟易腐败即食性成品,应保存至有效期限后一至 二天。 必要时,应做成品之保存性试验,以检测其保存性。 ,不合格者,应加以适当处理。 ,并应符合现行法定产品卫生标准。 原材料、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等之检验状况,应予以适当标示及处理。 11 仓储与运输管制 、雨淋、激烈的温度或湿度变动与撞击等,以防止食品之成分、含量、品质及纯度受到不良之影响,而能将食品品质劣化程度保持在最低限 之情况下。 、整顿,贮存物品不得直接放置地面。 如需低温储运者,应有低温储运设备。 、品名、包装型态及批号分别堆置,加以适当标识及防护,并作管制纪录。 、湿度等条件下贮存。 需冷藏之瓶装或纸盒装饮料应保存于 7℃ 以下。 ,如有异状应及早处理,并应有温度(必要时湿度)纪录。 包装破坏或经长时间贮存致品质有劣化之虞者,应重新检查,确保食品未受污染及品质未劣化至不可接受之水准。 ,宜遵行先进先出之原则。 ,确实符合产品之卫生品质标准后方可出货。 :。 ,应用帆布、塑料布等防止日晒雨淋之遮盖物防护。 、纸盒装或铝箔包装成品应有适当之防护措施,防运输之碰撞、挤压而致影响品质安全。 、半成品或成品之虞的物品禁止与原料、半成 品或成品一起储运。 、车辆应检查,以免造成原料或厂区之污染。 物品之仓储应有存量纪录,成品出厂应作成出货纪录,内容应包括批号、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以便发现问题时可迅速回收。 12 标示 「食品卫生管理法」;该法未规定者,适用其它中央主管机关相关之法令规章之规定。 :(包括标示顺序) :应使用国家标准所定之名称,无国家标准名称者,得自定其名称。 自定其名称者,其名称应与主要原料有关。 、容量或数量。 (果蔬汁饮料必须标示)。 、地址及消费者服务专线或制造工厂电话号码。 ,或制造日期及有效日期,或保存期间及有效日期;惟标示有效日期者,其品质管制标准书须载明该产品之保存期间。 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指定须标示制造日期、保存期限或保存条件者,应一并标示之。 本项方法应采用印刷方式,不得以卷标贴示。 :以明码或暗码表示生产批 号,据此可追溯该批产品之原始生产资料。 :视需要标示。 :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CNS3192(包装食品标示)、 CNS2377(水果及蔬菜汁饮料)、 CNS976(食品罐头检验法总则)。 惟包装水成品尚须依照 CNS12700(已包装矿泉水)及CNS12852(包装饮用水)之规定。 ( Bar code)。 ,以利仓储管理及成品回收作业。 13 客诉处理与成品回收 处理制度,对顾客提出之书面或口头抱怨与建议,品质管制负责人(必要时,应协调其它有关部门)应即追查原因,妥予改善,同时由公司派人向提出抱怨或建议之顾客说明原因(或道歉)与致意。 ,以迅速回收出厂成品。 ,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数量、理由、处理日期及最终处置方式。 该纪录宜定期统计检讨分送有关部门参考改进。 14 纪录处理 ,应填报卫生管理日志,内容包括当日执行的清 洗消毒工作及人员之卫生状况,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 、加工与成品品管及客诉处理与成品回收之结果应确实记录、检讨,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 ,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 ,应以中文为原则。 ,每项纪录均应由执行人员及有关督导复核人员签章,签章以采用签名方式为原则,如采用盖章方式应有适当的管理办法。 纪录内容如有修改,不得将原文完全 涂销以致无法辨识原文,且修改后应由修改人在修改文字附近签章。 所有。饮料标准化作业(doc32)-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为第二十二条,理事单位的基本条件、权利与义务;第二十六,常务理事单位的基本条件、权利、义务;第二十七条,副理事长单位的基本条件、权利与义务以及第三十一条,常务理事长职权。 新增内容如下: “ 第二十二条 理事单位基本条件、权利和义务 甲:基本条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4 页 共 8 页 (一)履行理事义务, 本届内能按时缴纳会费,自觉任职; (二)重点饮料生产企业
老牌饮料企业的市场运做难度,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饮料市场的进入门槛,一个新饮料比较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注意和饮用。 一个与世界几乎同步的方向 —— 饮料渠道 洋饮料的大举入侵,尤其是两乐在中国的 进入和竞争实际上加速了中国饮料市场的成熟的速度。 这个方面表现在网络渠道方面比较突出。 整体的饮料行业的网络渠道比较成熟。 两乐的渠道比较垂直,对经销商管理是比较严格的。 同时两乐深度分销工作是很出色的
米 2 城市规划:城市建制达到 镇建制达到 全国城市非农业人口 城市化水平达到 800个 2万个 一、 5亿人 28% 1200个 一. 5~ 3万个 5亿人 35% 3 建设城市住宅及房地产面积 9亿平方米 25亿平方米 4 村镇建设:建村镇住宅 建公共建筑 建生产性建筑 一、 4亿平方米 平方米 50亿平方米 8亿平方米 10亿平方米 5 建筑施工机械产品需求量 建筑施工机械产品产值
☆大肠 菌群 √ √ √ 17 ☆致病菌 √ √ * 18 ☆霉菌 √ √ * 19 ☆酵母 √ √ * 20 ★商业无菌 √ √ √ 21 苯甲酸 √ √ * 其他防腐剂根据产品使用状况确定 22 山梨酸 √ √ * 23 糖精钠 √ √ * 其他甜味剂根据产品使用状况确定 24 甜蜜素 √ √ * 25 着色剂 √ √ * 根据产品色泽选择测定 26 标签 √ √ 八、抽样方法
因 √ √ * 7 砷 √ √ * 8 铅 √ √ * 9 铜 √ √ * 10 食品添加剂 √ √ * 11 菌落总数 √ √ √ 12 大肠菌群 √ √ √ 13 致病菌 √ √ * 14 霉菌 √ √ * 15 酵母数 √ √ * 16 钾 √ √ * 运动饮料项目 17 钠 √ √ * 运动饮料项目 18 钙 √ √ * 运动饮料项目 19 镁 √ √ * 运动饮料项目 20 抗坏血酸
日起六个月,其中 510 月为三个月。 ( 6)添加剂:食用型防腐剂(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最大使用 量 克 /kg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5= 产品确立和定位 食用菌即食型包装,首先生 产大众消费的可作为人们餐桌上的方便美食,一类为价廉味美的休闲食品,作为人们旅游休闲、饮茶聊天的零食;再一类为高档的菜肴,根据各地区的口味进行生产,干货类食用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