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及其相关产品doc2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3. 4 国内市场销售情况 由表可见,抗生素类药占全部药品 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这一类药品的销售额逐年增长,年增长率分别为 7%和 30%;而青霉素类药品占抗生素类药品的比重同样在上升,且每年的销售额也在增长。 中国医药资讯网 青霉素 G 钠、 G 钾的销售额已降至近几年来的最低点,说明两者临床用药的增长遇到了阻力。 但两者相比,前者优于后者,说明钠盐仍有相对的发展空间,只是市场投放量与市场扩容量的矛盾所致。 从国内近年 80 万单位青霉素 G 钠盐制剂销售价格的变化也可略见一斑。 中国医药资讯网 青霉素工业盐虽然在 1997 年降到了 4 年来的最低点,但后两年价格回升。 这与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发展有关。 阿莫西林价格持续走低,根据此药的疗效及临床用药情况来看,这与市场的投放量有关。 3 国内外青霉素类抗生素品种状况 3. 1 国内外生产及销售的品种 3. 1. 1 国内情况 中国医药资讯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霉素制剂已从 1997 年的第 2 位上升到 1998 年的第 1 位,说明国内 第三次青霉素大战 已接近尾声,那些成本高、规模小的生产厂家逐渐退出市场竞争。 同时,也有半合成青霉素生产技术的 提高、部分原料或厂家转产半合成青霉素制剂、或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临床用药的原因。 氨苄青霉素位序的降低及销量的减少,结合其产量情况可能因前一年市场投放量过大,加剧市场供求矛循所致;同时,也有被其它药物所替代的原因。 中国医药资讯网 3. 1. 2 国外情况 中国医药资讯网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之一,抗生素类药销售额最大。 其中半 合成青霉素类占较大比重。 美国辉瑞公司舒巴坦钠 /氨苄西林钠 19871998 年销售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见图 2。 可见 1998 年该产品的年销售额 亿美元就占美国青霉素类药物年销售额 亿美元的 19%。 中国医药资讯网 中国医药资讯网 3. 2 国内医院用药情况 从上表中可见,青霉素钠的排位及销售额又回到 1996 年水平,临床用药还是以青霉素为主。 氨苄青霉素略有下降;阿莫西林增长很快;安灭菌则跨入了百位。 中国医药资讯网 表 22 表明了近年医院用药发展趋势,舒巴坦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盐、亚胺培南 基本稳定,青霉素 G 钠、氨苄青霉素的排位同样回到了 1996年的用药水平。 表 23 中的青 霉素类药物都进入了前 100 位。 从地区来看,上海医院使用的进口药物排序在提高,如: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这与该地区较高的医疗卫生水平有关。 在南京,被统计的国产药物排序在下降,如青霉素 G 和舒巴坦/头孢哌酮。 而进口的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则排在所有药物的最前面。 从单个品种来看,当同时有国产药和进口药时,进口药的位序较前,并且,长江上游地区比长江下游地区使用的进口药少,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中国医药资讯网 表 24 为 1999 年上半年 14 大城市(北京、天津、 上海、广州、哈尔滨、杭州、武汉、南京、西安、长沙、济南、石家庄、沈阳、郑州)用药前 50 位与 1998 年同期的对比。 可见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位序在提高,而阿莫西林等的位序在下降,这应该引起生产厂家的注意。 中国医药资讯网 另外,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长沙 5 大城市普及率 在 60%以上的药品的分析,青霉素类药品在医院的普及率见表 25。 中国医药资讯网 另外,最新资料显示,我国 1999 年 1~ 3 季度抗生素原料药中,青霉素仍处于产大于销的状态。 而阿莫西林产量增长很快,预计全年将达到 1200t。 制剂方面,青霉素 V 钾片增长 54%,阿莫西林胶囊增长34. 45%。 3. 3 品种研究状况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个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青霉素类品种的发展突飞猛进。 目前可分为青霉烷( penan)、青霉烯( penen)、碳青霉烯( carbapenen)等类。 临床上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等。 并已发展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抗生素。 中国医药资讯网 由于目前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 MRAS)、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VRE)、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PRSP)等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此 ,为了满足临床上的迫切需求,各生产厂家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半合成青霉素类产品。 韩国 15 家公司也投入大量财力用于青霉素类药物的开发。 目前,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 22 个研究项目,其中 β 内酰胺类药物有: 中国医药资讯网 我国曾在 80 年代以前仿制了一些半合成青霉素,有些品种已形成了生产能力,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无论在半合成青霉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非典型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应用方面,差距都是相当大的。 我国目前基本依赖进口的品种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三水合阿莫西林/单水合双氯西林钠等。 国内有生产但进口量较大的品种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舒巴坦 /氨苄西林、青霉素 V 钾、亚胺培南等。 中国医药资讯网 从以上最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 阿莫西林来看,我国的总产量仍为国外产量的很小一部分。 但随着青霉素的产大于销,以及国内中间体产量的提高,最近几年,国内阿莫西林发展速度很快。 然而,根据临床用药情况来看,作为单一组份的该药物,不如以该药物为主的复合制剂。 因此,半合成青霉素的开发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以此推动该类复合制剂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生产的半合成青霉素有: 中国医药资讯网 国内正在研究的品种有:舒巴坦钠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 /美洛西林、西胺培南 /西司他丁、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安迪泰)。 其中,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已在国内上市。 中国医药资讯网 从以上可见,在青霉素类产品中,碳青霉烯类以及半合成青霉素复合制剂是目前发展较快的品种。 现将重点品种介绍如下: 中国医药资讯网 哌拉西林钠 是第二代半合成青霉素中最有代表性的优良品种,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副作用轻等特点,且对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伴有肾功能损害者尤为适用,已在国外广泛使用。 在日本,该品种年用量约为 300t。 在我国,该品种的生产和应用刚刚起步,年产量只有 30t 左右,但其以显著疗效和 合适的价格,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并被卫生部列入公费劳保医疗首选药品。 江苏大海集团海宏制药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 4000 多万元,建成了年产 1000 万克(瓶)以上的派拉西林冻干粉针剂生产线。 中国医药资讯网 仑氨苄西林 该药物为半合成抗生素,是氨苄西林的前体药物。 1980 年由日本钟纺和鸟居公司联合开发成功, 1987年首次在日本上市。 仑氨苄西林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口服吸收好,与同类的酞氨西林、巴氨西林相比,其不良反应小,效果比氨苄西林强 2~ 4 倍。 1982 年日本给 1607 例口服本品进行 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 75. 7%,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对妇产科感染(有效率为 91. 3%)和口腔感染(有效率为 86. 1%),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 1%。 据专家预测,此药极有可能成为氨苄西林的替代产品。 1998 年初国外仑氨苄西林的年销售量已达到 1500 万美元。 鉴于我国青霉素(氨苄西林)生产厂家众多,产量颇大,转产仑氨苄西林又无太大的技术问题,因此,我国已把仑氨苄西林列入 九五 期间化学医药新产品开发的品种之一。 预计我国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着手开发研制仑氨苄西林,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医药资讯网 美洛培南( meropenem) 碳青霉烯类,由日本住友制药开发, 1994 年在意大利首次上市,次年在瑞典及英国上市。 日本住友公司把本品技术转让给 Zeneca 公司。 它和亚胺培南很相似,但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对人的脱氢肽酶很稳定,因此,不需要和酶抑制剂一起使用。 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不及亚胺培南,但对阴性菌特别是绿脓杆菌有高效,比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强 2- 4 倍,对其他难控制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也有强抗菌作用。 就神经毒性而言,比亚胺培南的安全幅度已有所增加。 而且,可以使用比亚胺培南更大的剂量。 国 内现无这类抗生素生产。 中国医药资讯网 亚胺培南( imipenem) 碳毒霉烯类, 80 年代开始应用,是临床评价最高的碳青霉烯类品种之一,但在体内易受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该酶的抑制剂西司他汀合用,半衰期也短。 对 G+菌与 G菌、需氧菌与厌氧菌均有强抗菌作用。 中国医药资讯网 帕尼培南( panipenem) 碳青霉烯类,由日本三共开发, 1994 年在日本首欢上市。 与亚胺培南同样,对 G+菌与 G菌、需氧菌与厌氧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