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如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发展-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0 年代以来的经济政策调整,推动西方国家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西欧国家继续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 12 化,并且波及到日本;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福利国家政策改革的总趋势,是将某些福利计划实行社会化、市场化,由社会承担;改革金融体制等。 其中,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使国有企业数目减少,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但不可能完全消失。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它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这些社会职能难以 转由私人承担。 如果说,第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话,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的取向是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更好地结合,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修正。 这次调整同 30 年代不一样, 30 年代产生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从自由市场经济转变到现代市场经济。 这次变化不大,但影响深刻。 一是它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二是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尤其是美国,信息产业的增长超过其他产业, 1990 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着美国率先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13 但是这次调整美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出现了双赤字,财 政赤字和贸易赤字。 财政赤字到 1992 年达到创记录的2900 亿美元,以后不断下降, 1998 年的财政预算 30 年来首次出现预算盈余。 但贸易赤字却在增大, 1999 年为 2650 亿美元, 2020年为 3000多亿美元。 两次调整的意义。 20世纪资本主义进行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但却增强了对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调节能力,减轻了经济衰退发生时的剧烈程度,二战后,资本主义再也没有发生过 像 30 年代初那样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获得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 ( 2)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特别是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行,缓和了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3)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14 展。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耗资和风险都很大,一些关键科研项目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广泛协作,私人企业不愿投资或难以胜任,所以,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由政府投资、直接组织,或官民合作搞出来的。 再有,政府为教育所做的巨额投资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 到%,美国为 7%。 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 这是因为,它仍然保持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分配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这些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因为国家调节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15 (二)科技革命是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自资本主义 时代开始,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是 18 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以蒸汽机、珍妮纺织机为代表的机器革命;另一次是 19 世纪下半叶的电力革命;再有,就是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在 80年代得到深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前两次科技革命发生在单一的部门,加工和动力部门,而这次科技革命是一个群体,涉及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空间工程技术。 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新产品、新产业的不断涌现,据统计, 1970 年生产的消费品中,有 90%是 1900 年还不曾见过的。 新的科技革命也以新技术装备了传统产业部门,使旧产业重新恢复了活力。 ( 2)科技成果更新换代加快。 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如果拿第一台与现在 16 同样性能的电子计算机比较, 40 多年来,它的体积缩小到了 3万分之一,价格下降到万分之一,运转速度增加了 30 多万倍。 ( 3)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为缩短。 第一次科技革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应用的时间为 100 多年,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几十年,如电话为 56 年,汽车 27 年,电视机 12 年。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更新产品所需 的时间为3 年左右,微型计算机仅隔几个月就有新机型问世。 正是上述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支持了二战后经济较长和较为高速的发展。 19501973 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和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由这次新科技革命支持的。 美国经济所以好于西欧和日本,除它调整的好之外,还在于它的基础科学研究是世界第一。 目前,世界上 3/4 的科技人员集中在美国,美国充分利用了世界上的人力资源。 二战后,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 17 息革命所以发生在美国,是靠人才流入美国,计算机本来是匈牙利人发明的,氢弹之父是德国科学家。 美国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 1969年 7月,阿波罗 11 号在月球着陆,靠的是德国人,包括中国人, 30 靠华人。 1997 年,索杰纳火星车在火星成功着陆,并对火星表面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