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pt4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特点:顺序性差。 Fig. 113 注意 :连接并不意味可靠,可靠要通过确认、重传等机制来保证。 2. 服务原语 服务在形式上是由一组接口原语(或操作)来描述的。 服务原语可分为四种类型: 请求( Request),指示( Indication), 响应( Response),确认( Confirm) Fig. 114 Fig. 115 典型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 ( 1 )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一、电信标准 1865年成立国际电信联盟 ITU( International Telemunication Union) 1947年 ITU 成为联合国的一个组织,由三部分组成: ITU R:无线通信 ITU T:电信标准, 1956 1993 年称为 CCITT ,下设许多研究组SG,研究组下设专题,例如: Q42/SG VII 专门研究 OSI 参考模型。 ITU D:开发 二、国际标准 1946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负责制定各种国际标准, ISO 有 89个成员国家, 85 个其他成员。 ISO 有 200 多个技术委员会 TC,每个技术委员会下设若干分委员会 SC,每个分委员会由由若干工作组 WG 组成。 典型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 ( 2 ) 例如: TC97 计算机和信息处理 TC97/SC21/WG1 OSI 体系结构、概念性方案和形式描述 一个国际标准的形成: CD (Committee Draft) DIS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其它标准化组织: ANSI: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 ISO 的美国代表 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美国商业部的标准化机构 IEEE:发表行业标准。 例如 IEEE 802,后成为 ISO 8802。 ATM Forum: ATM论坛 OIF( Optical Interworking Forum) 值得注意的是, ITU T 和 ISO 之间有很好的合作和协调。 典型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 ( 3 ) 三、 Inter 标准 Inter 的标准特点,是自发而非政府干预的,称为 RFC ( Request For Comments)。 1969 年 ARPANET 时就开始发布 RFC,至今已超过 3000个。 1983年成立 IAB( Inter Activities Board) 1989年在 IAB 下又成立了 IRTF 和 IETF, IETF的各工作组负责组织提出相应的 RFC 建议。 典型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 ( 4 )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参考模型 1983年 ISO 的 OSI 模型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Fig. 116, Fig. 117 1. 物理层( The Physical Layer) 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位(基本网络硬件)。 2. 数据链路层( The Data Link Layer) 在有差错的物理线路上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Frame)。 3. 网络层( The Network Layer) 控制通信子网提供源点到目的点的数据传送( Packet)。 4. 运输层( The Transport Layer) 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5. 会话层( The Session Layer) 为用户提供会话控制服务(安全认证)。 token management and synchronization (insert checkpoints into the data stream) 6. 表示层( The Presentation Layer) 为用户提供数据转换和表示服务。 7. 应用层( The Applicat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