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国际化之路(doc1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可能会支付等值的股票。 而IBM 的承诺是:如果 IBM 的 PC 员工不愿意在新联想工作,那么也不会给这些员工提供在 IBM其它部门的工作机会。 新的联想将会采用英文作官方语言,这是杨元庆和沃德商议的结果。 业务整合 按照规划,联想将完全消化 IBM 全球 PC 业务的时间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整合双方的组织架构、职能 平台,以及供应链等。 这一阶段将耗时12~ 18 个月;随后是第二阶段,重点是新公司的产品、销售队伍,以及渠道、研发的整合;第三阶段,就是整合品牌,进入到一些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 联想预计:完全消化 IBM 的全球 PC 业务要用 5 年时间完成。 18 个月后,市场上出现的有可能是 IBM联想的联合品牌。 到了 2020 年,联想将大力宣传自有品牌, “Lenovo” 品牌最终将取代 IBM 品牌。 沃德认为:联想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市场极为强大,尤其是在零售(联想有 4000 家专卖店)和小型企业领域。 在这些领域, IBM 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发展,而联 想基本没有涉足亚洲之外的市场,因此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整合工作的难点是如何整合采购业务,联想会统一和英特尔以及微软等厂商进行谈判。 此資料來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資料下載 沃德已经做好了准备去和 IBM 的老客户沟通。 现在的沃德每天都会收到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后的反馈:客户是否理解他们的战略。 客户是否受到了其它 PC 厂商的骚扰。 那些厂商向他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是否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是否很好地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但就在联想激动人心的日子里,位居 PC 老大的戴尔,用对这次并购的轻蔑伤害了联想。 戴尔说: “ 在 IT 这个领域里,成功的并购已经是多少年以前的 事情了。 ” 杨元庆马上不客气地回应: “ 我想跟戴尔先生说两句话:戴尔公司的成功,一方面是它的业务模式和高效运作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一些大公司,像康柏、 IBM 没有重视他们,悄悄地就起来了。 所以我希望他不要犯他的同行们所犯的同样的错误,今天的新联想是一个效率和它同样优秀的企业。 ” 文化整合 „„ 目前,联想还没有就文化整合提出设想。 在 12 月 9 日本刊采访联想时,被告知专门负责整合的机构还没有设立。 收购协议签订当天,柳传志和杨元庆给全体员工的信如此开头: “ 联想集团的全体同仁:我们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向大家宣布 „„” 与此同时, IBM 的董事长兼 CEO 也向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 “ 亲爱的 IBM 员工们,我有重要的消息和你们分享 „„” 同仁 vs 亲爱的、宣布 vs 分享,这只是细节的差异,却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双方背后深远的文化距离。 并购的七七定律是: 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 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与小企业不同,大企业更侧重于用精神和文化的力量统帅企业。 但是它们在企业文化方面,都有既有的强硬度,一旦合并,相融甚难。 特别是跨国并购,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差异,难度更大。 两个文化打架时谁会占上风。 是谁控股谁占上风,还 是谁的产业文化成熟谁占上风呢。 谁该向谁妥协。 这可能是杨元庆和沃德共同要思考的。 最令柳传志担心的,也正是杨元庆能不能与洋 CEO 实现良性协作。 好在令他很欣慰的,是他看到杨元庆已经开始学会了妥协。 不错,新联想的总部定在异乡纽约,而不是古都北京,就是杨元庆对沃德的最新妥协。 杨元庆:其实联想都想到了  急转弯,豁然见大海 „„ 《中外管理》: 3 年前为什么不是一个合适的收购时机,而现在是。 杨元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在 3 年前 IBM 跟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觉得它体量太大,我们能不能管理得了。 如果不赚钱,我们要它干 什么。 何况,我们在自己的地方活得挺好 „„ 但 2020 年年终时,我们在认真地分析了过去 3 年的战略成败以后,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决定把 “ 集中在中国市场进行多元化发展 ” 的战略,调整为 “ 专注在我们的核心业务领域 ”。 同时,将国际化优先于多元化加以考虑。 此資料來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資料下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很简单, WTO 改变了我们。 WTO 之前,其实中国市场对于国外厂商来说,还有很多竞争屏障,市场化不够,不那么透明。 但是 WTO 以后,这两个客观环境在 IT 领域里面都不存在了。 更重要的是, WTO 以后,所有国际厂商都进来了,在所有领域里都有一个或几个世界级 的选手竞争。 如果要想在中国这个市场上面去多元化发展的话,那就意味着在每一个领域里面,你都必须要玩得过那些国际大腕儿们。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你怎么可能在 PC 上很强,在手机上也很强,在 IT 服务也很强。 所以,我们调整为专注于核心业务,寻找机会国际化。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开始认真地去考虑跟 IBM 有没有合并的可能性。  因为是 IBM,所以亏损。 《中外管理》:那么联想如何保证迅速赢利。 杨元庆:这 13 个月我们和 IBM 密切接触,仔细看了 IBM 的财务报表以后,我们的看法与刚开始又不同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业务。 它的业务毛利比联想高出接近 10 个百分点。 联想现在毛利率是 14%~ 15%,仍然可以获得 5%左右的净利率,那是因为我们的效率比较高,费用率比较低。 IBM 的 PC 看似不太赚钱,为什么。 就是因为它是 IBM。 因为 IBM 历来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业务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 IBM 坚持向服务转型,要转移到继续可以维持它的高投入、高产出这样一个业务模式。 但是, PC 工业已经是一个效率致胜的工业,你不讲究效率,承担这样大的摊销,你是不可能胜出的。 我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IBM 是一个穿皮鞋的公司, PC 工业可能需要一个穿草鞋的公司。 效率是你能够在这个产业里面健康生存的基础。 而效率的基础是规模,但是 IBM 的 PC 不可能有规模,为什么。 因为 IBM 的战略是要给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PC 只是 IBM 大战略当中的一个棋子。 IBM 的 PC 主要客户群只能是 IBM 的客户群,所以看不到 IBM 有消费电脑,也看不到IBM 在中低端企业里面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而没有这两块市场怎么有规模呢。 没有规模,它又怎么去和戴尔和惠普竞争呢。 而 IBM 的 PC 和我们结合在一起的话,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因为联想基于中国市场的运营平台,我们有非常好的效率。  IBM 员工是至宝 《中外管 理》:联想选择新 CEO 的具体标准有哪些。 杨元庆:对新 CEO 的选拔过程,我们是非常严谨的。 我们大概 3 个月以前就成立了一个遴选委员会。 我们选择新 CE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