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道德经译注doc2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三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 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四 大道无所不在,可以在左,可以在右。 万物依赖它生存而它并不讲什么。 事情作成功它也并不显名,养育万物却不做主人, 可以称作 极小。 万物归依于它而它不做主人,又可名为 极大。 正由于它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五 执大道之象,可以走遍天下。 到任何地方不会遭遇祸害,从而安全、平和、顺达。 音乐美食,会令过客止步。 道进 入口中,却淡而无味。 看起来看不见,听起来听不见,但用起来却用不完。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六 将封闭它,就先让它打开。 将削弱它,就先让它强大。 将废贬它,就先让它升华。 将夺取它,就先授予它。 这就叫黑暗中的光明。 柔弱能战胜刚强。 鱼不能离开水源, 统治国家的利器不可传示于人。 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七 道永远什么都不作,但却无所不在。 如果王侯能把握它,万物都会自然生化。 如果在生化中有所兴作,我就以 无名 的方法来治理它。 用 无名 之法去治理它,就可以消除贪欲。 无贪欲则入静,入静则天下自然安定。 下篇德经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 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下篇德经 三十八 上品德性看不出德性,才是真正有德性。 下品德性不能失离于德性,所以本质是无德性。 上品德性不作什么,但无所不能, 下品德性什么都作,但作不成什么。 崇尚仁者什么都要作,但作不成什么 崇尚义者什么都作,结果什么都要作。 崇尚礼推行而不得回应,只好扬臂而扔出去。 所以丧失大道而后才讲德性,丧失德性而后才讲仁爱, 丧失仁爱而后才讲教义,丧失教义而后才讲礼制。 所以利制 只是忠信的一张表皮,是乱世之开端。 自以为有先见之明,那不过是玩弄道的虚华, 而实际正是愚蠢之至。 所以男子汉,选择厚重而不选择轻薄, 选择朴实而不选择虚华,不要后者而要前者。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耶。 非乎。 故致数誉无誉。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 珞珞如石。 三十九 自古以来成功靠统一。 天得一统则澄清, 地得一统则安宁, [神得一统则灵验。 泉谷得到一统则盈满,万物得到一统则生存。 侯王得到一统,才能主持天下之大政。 ] 所以必须致力于统一。 天不清明怕会分裂,地不安宁怕会爆震, 泉谷不充盈怕会干涸,万物不能生存怕会消灭。 神灵不灵就无人信仰,君主失政就会颠覆。 所以贵者要以贱者为根本,高者要以下者为基石。 所以君王自称孤、寡人、不足 这不正是以贱为本吗。 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荣誉。 不希求明亮而如玉,却宁可落落如顽石。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 向反面发展就是道的运动, 弱小的东西正是为道所利用, 天下万物的生存形态是 存有 , 但是存有的生存形态却是虚无。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 上品之人听了道,努力而奉行。 中品之人 听了道,似信似不信。 下品之人听了道,必哈哈大笑。 若不被这种人笑话,则道就不能称作道。 所以我要立言于此 光明之道恰似黑暗,进取之道恰似退守, 直达之径反而似曲折。 上品之德反而似缺陷, 大白之色反而似黑暗。 宽广的品德仿佛有所不足,强韧的品性反而似偷安, 纯真的品质仿佛似污染,大方之形仿佛似无棱角。 大器必晚成, 宏亮之声反而听不清。 至大之象反而无形。 道就隐藏在无名之中。 只有道,善于等待也善于成功。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二 道生化为一(太一),一生化为二(阴阳), 二生化为 参 (混合), 参 生化出万物。 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合。 人性之所厌恶,无过于孤、寡、不足, 而王公却以此自称。 所以事物的规律, 有的被损害反而得益,有的受益反而被损害。 人们常讲的警言, 我也要以此为戒 强横的人不得好死。 我以这句话作为一切教诫之母。 四十三章 天 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三 只有世上最柔软的,才能出入于世上最坚硬的。 只有空无,才能出入于无限。 我由此而知道无为之有益。 不出言而行教化,无作为而有成果 世上很少有人理解此中的道理。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四 名誉与身体谁对我更亲近。 财货与身体谁对我更重要。 得之与 失谁对人更不利。 所以,过于爱吝必会导致大破费, 多储藏反而会多损失。 知道满足则不会遭受屈辱。 知道安止则少失败,这才是可以长治久安之道。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五 大器作成后总似有缺陷,但它用起来并不残破。 充盈看起来反而似空虚,但它用起来却不穷尽。 直线的极端似曲线,巧妙的极致似笨拙,最善辩者却似笨嘴。 安静可以克胜急躁,寒冷可以战胜炎热。 清静无为才可以作为治天下的准则。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六 天下太平,乃以战马之粪用于肥田。 天下大乱,孕娩的母马生子于战场。 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灾祸就是贪心利得。 所以只要知足而足,就永远会富足。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七 不需要出门,反而可以知晓天下之理。 不需要看窗外,反而可以察知天道。 出外愈远,所知愈少, 所以圣 人不需远行而可以预知。 不见其物而可知其名,不用作为而可以成功。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八 学习得愈多,离大道愈远。 远而又远,最后达到无所有。 无所有则无所不有。 治理天下必须无所事事。 如经常有事,就不能治理天下。 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 之。 四十九 圣明之人没有固定之心,他只以百姓之心为自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对他善良, 因为我的德性就是善。 有信义的人我相信他,不可信的人我也相信他, 因为我的德性就是诚信。 圣者让天下安安定定,让天下人浑浑朴朴。 老百姓都睁亮眼耸着耳朵 圣人对待他们就象对待孩子。 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五十 出离生命就进人死亡。 生命之地十分之三, 死亡之地十分之三。 出生入死之地也十分之三。 为什么。 因为养生过于厚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