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doc5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仅注册了村姑背着小背篓的商标,创作了 “小背篓 ”员工之歌,还取得了 “野生菌滋补保健火锅汤 ”的专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中国连锁企业百强 ”称号、中国食用菌协会 “全国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 ”称号。 更可 喜的是, “小背篓 ”把食用菌做成了文化大餐,进到 “小背篓 ”的 12家连锁店中的任何一家,你都会被 “小背篓 ”的食用菌文化所包围,墙壁上、报架上、内刊上、手册上、样单上到处都是食用菌文化的内容,使你似乎进入了食用菌文化展览馆,连餐桌上的小器具都是各类菌菇的模型,不用说纸巾和筷子套。 “小背篓 ”的蘑菇节都举办了 3次,大量的关于蘑菇的古代诗词对于我这位学中文的来说都从未谋面。 “小背篓 ”的老总应该算得上是有心人了。 作为消费者,我处处能看到 “小背篓 ”细节的入丝入扣。 可惜,我们周围的企业管理者们像这样细致入微地设计、管理企业的 ,太少了。 我在做职业经理的时候,总是担心哪些事没有抓落实导致企业出问题。 我觉得自己不过中人之资,除了要勤勉,别无选择。 曾经有一位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读完 MBA的朋友,给我列过一个清单,我每天、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应做的事都一一做了规定,我始终怕自己工作中抓大放小,挂一漏万,于是把朋友给的单子始终保存着,并以之作为加强自我约束的镜子。 现抄示于后(见附录 3:《总经理必须做的事》),也许于正在做职业经理的同道有用,对有思路但多忽视细枝末节的管理者应该更为有益。 当然,为了事情做到位,把小事做细,我也会 采取一些办法。 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承诺制、表格化。 承诺制就是书面地答复我何时完成何事,达到何标准;表格化就是把所有琐碎的小事用表格框定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书后的附录,就有一些表格,都是在落实一些小事情。 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你的对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 上一本书《营销人的自我营销》就辟有专门的一节讨论这个题目,如今谈论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更应该充分说透这个题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8 页 共 58 页 我始终不明白,电影电视里的武打设计,总要设计一些奇招、怪招、绝招,观赏性 强了,使观众赏心悦目;但大多不符合实际生活,而且还误导了青少年,使他们总认为生活中也是这样 ——一招通吃。 但当这些观众再去看散打比赛的时候,方才明白打架并不是那么好看的,再厉害的冠军选手也始终没用上所谓的 “绝招 ”。 武术本没有绝招,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策划市场、管理企业,也都不会有什么绝招。 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 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垮了。 可惜啊,明白这些的人并不多见。 我曾在 一所财经大学讲课,课间我们做过一次小小的测试,一个班 50 位大四的学生,每人模拟填写一份增值税发票,结果填写完全正确的只有 2人。 作为学生,一张票据十几个栏目填写错了一两个栏目,老师还会给个 70、 80分;但作为企业的职员,发票填错一栏,整张票就作废,那就是 0分;如果填写错了没有被及时发现,那就麻烦大了,就不只是 0分的问题。 如果你去公司财务部就职,发票若老是开错,我看你就该走人了。 做过我下属的人,大多数都觉得我要求甚严,因为我有两个要求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我都不 听;第二,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我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 我曾经跟我的秘书分析说:安排你做的事,无论巨细,你不去做就该我做,你做不到位,我就要返工。 从管理角度说,公司花了大价钱请我,成本在你的 10 倍以上,从经济的意义上说,我花一小时能做的事,你花一天的时间做好,值。 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我,当我发现了不足,再去补充、修订,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费你半天时间都要合算。 你把小事做细了,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从此,她的工作越来越到位,我的工作也就渐渐顺手了。 前不久,我带队走访一家涂料企业的经销商,发现的问题大多数是一些小事,是一些细节;但小事成堆了,对市场的影响就不小了。 列出部分细节如下: 绿色认证、环保标志、保险公司承保等各类荣誉称号和标志总共有 17 种之多,是否应全部在包装上反映出来,还是突出 23种。 包装箱罐与各类宣传资料上的标志不统一是怎么回事。 产品作出修改或发出的新产品,有没有人及时通知经销商。 发出的货,质量上有细小的差别,有需要注意的事项,谁去告知和提醒经销商。 很多经销商手中有成捆的促销资料用不上,只能闲置在库房,是如何造成的。 没有一种宣 传资料和促销品配足了,经销商自己出钱又能给足吗。 如果让经销商自己印刷,谁为客户提供样稿。 要求客户投诉填写统一的表单,但客户没有表单,样表又是怎样造成的。 订货单要求统一没错,但提供的统一的订货单纸张却特别薄,传真机走不过去,非得让客户复印一次后再传。 包装材料和宣传资料上的注册商标往往没有加注 “R”是谁的失误。 公司大量的文件、资料往经销商处发,有谁去了解经销商收到了什么资料和文件。 代西安客户处做的名片地址却为 “烟台 ”,应该由谁对此承担责任。 产品包装上注明了 “国家装饰材料协会 ”的咨询电话,但公司本部有 谁打过这个电话。 咨询电话的应答是否有利于增进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 据反映接受咨询的电话那边的回答并不好,不如取消这个咨询号码,有谁关注这些。 某客户发货价值 970元的货,运输费花了 368元,什么叫成本控制。 客户对此是什么印象。 帮另一家公司做咨询,他们的 CI 手册颁布实施好几年了,但一直觉得没什么大用。 我去检查的时候,却发现 CI应用很不到位。 于是,给他们把 CI应用范围重列出来: 事务用品系列:名片 /国内标准信封、信纸 /国外标准信封、信纸 /公文夹 /公文封、件 /便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58 页 传真纸 /合同纸 /事务贴纸 /打卡纸 /工作证、工作卡 /荣誉证书、奖状 广告、公关、促销系列:公司简介封面 /请柬 /产品介绍封面 /贺卡 /台历封面 /招贴、报纸、杂志封面广告 /展览摊位设计 /包装纸 /广告用手袋 室内外广告系统:大型霓虹灯 /直式楼层标志牌 /科室标志牌 /服务性公共场所指示牌 /前台、会议室 旗帜系统:公司旗 /挂旗 /吊旗 服装系统:白领男女装(春、夏) /蓝领男女装(春、夏) /领带、领带夹等饰物 交通车辆系统:货车三面图 /中巴车二面图 /人货两用车二面图 通用包装系统 赠品系列:钥匙牌 /笔 /笔记本、名片夹 日本人做事就比较到位。 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 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1966年 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 30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 1966 年 10 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 “马家窑 ”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 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 1959 年 9 月。 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 设备进口市场。 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在指导客户的营销管理工作时,我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并非是我有多高的水平,而是你们很多常规的活没做到位 ”。 比如做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报告》做得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滥竽充数的多,市场调研也就往往应付了事。 当我把我亲自主持调研市场并形成的标准版的《市场分析报告》(参见附录 4:《市场分析报告目录》)交给客户时,他们觉得很管用,事情就做得扎实多了。 消费品生产企业多设专卖店作为直销主渠道,但专卖店该怎么开,如何筹 建,如何布置,如何管理,如何正常运营,如此等等,均不求甚解,结果自然是效率差、效果差。 几家客户在拿到我给他们的《专卖店手册》(参见附录 5:《专卖店手册目录》)时,顿开茅塞。 这其中哪里有什么新招呢,更不用说绝招了。 对于营销顾问来说,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做熟了,就觉得简单了。 有时间,把做营销顾问必须的一些营销工具,包括企业营销管理常见的文本,汇集成册,也许还真正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呢。 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0 页 共 58 页 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 什么干不过肯德基。 ,凯马特申请破产 —— 细节造成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 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有一次,与从德国回来的一位 “海龟 ”朋友聊天时,我自然问起了他留德的感受,并问他对德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就是德人的严谨,德国人对任何工作细节的关注。 他说了令我吃惊的一件事:现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有的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 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看看有多少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 不是。 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我们的差距其实就在我们的思想里。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的故事。 有一位名人说过: “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 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 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 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 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 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出 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 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 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 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 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 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 上体现着 “以人为本 ”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 50 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 “警惕 ”,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 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 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 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 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 得非常拥挤。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58 页 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 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 “节省成本。细节决定成败(doc5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形态与结构 细 胞 壁 一、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滲环境 二、特异性抗原与细菌的血清型分类有关 三、某些成分与致病有关 : A群链球菌膜磷壁酸 抗吞噬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 A蛋白 抗吞噬等作用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 多种生物学效应 细胞壁缺陷细菌 形成条件 生物学特性 与医学关系 形态与结构 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 的直接破坏或合成抑制而形成。 形态多形性 染色革兰阴性、
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多,织物组织,经纬纱原料及特数,经纬纱密度及在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张力等的不同,都会引起缩率的变化。 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量取 10cm的织物长度。 并记上记号(试样小时,可量取5cm的长度),将边部的纱缨剪短(这样可以减少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来时产生以外伸长),然后轻轻将经(纬)纱从试样中拔出
培养基不变色。 实验仪器 ,材料和用具 实验仪器 37℃ 恒温培养箱、 20℃ 恒温培养箱(室温代替)。 微生物材料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这四种菌种的斜面各 1支。 试剂 甲基红试剂、 V. P试剂、吲哚试剂、格里斯试剂(硝酸盐利用试验 )、卢戈氏碘液 (淀粉水解试验 ) 实验仪器 ,材料和用具 实验用具 试管:每份每个试验 2根试验, 1根对照
dize阳性处理 seal封孔 revision版次 part number/P/N料号 good products良品 scraped products报放心品 defective products不良品 finished products成品 disposed products处理品 barcode条码 flow chart流程表单 assembly组装 stamping冲压
e not always nice places to work. ATTRIBUTES OF AN HPO Driven by leader •Very high performance aspirations held by all key leaders •Demanding, ―unreasonable‖ CEOs •Effective working group at top
建立机制 — 发挥制度选才、育才的效果 发展人力 —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均保费 — 有赖技能的提高 业绩成长 —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部门建设 部门发挥功能 — 运用好功能小组 人员高效运作 — 人尽其才 团队协作默契 — 抱团打天下 部门建设(续) 业务组: 差勤、激励、关怀 增员组: 流程、渠道(陌生、市场、开会 …… ) 培训组: 早会、衔接、专题 总务组: 活动、职场、会计 建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