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设计手册(doc20)-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DN15 或 DN20 闸阀 管系放气 /排液 见“表 5” 闸阀 采样阀 第一道阀 DN20 闸阀 第二道阀 DN10 或 DN15 (针形阀) 软管站接头 DN20 闸 阀 蒸汽疏水配管用阀 与疏水器尺寸相同 闸阀 ( 1)在 DN50 以上工艺管道产生气袋的地方,应设置带螺纹管帽或丝堵的放空口;而在有集液的地方,不论直径的大小,都应设排液阀,其端部还要加螺纹管帽或丝堵。 ( 2)对需进行液体试压和试漏的公用工程管道(非净化风、氮气、蒸汽、乏汽),即使有气袋亦可不设放空。 ( 3)工艺及公用工程管道,特别是高温压管道上的放空阀可用盲法兰代替。 泄压与放空 (Relief and BLOWdown) ( 1)安全阀应尽可能靠近所保护的设备或主管安装,为防止安全阀放空时的振动, 安装有安全阀的管道需增设支架。 如安全阀无法靠近所保护的设备或主管设置时,为防止压力降的产生,需核算安全阀入口管道的管径。 ( 2)安全阀入口管系应布置成能使管内液体自流向所保护设备或主管道的形式。 ( 3)安全阀出口管与放空总管连接时,为使管内介质自流进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0 页 共 21 页 入总管,应顺着总管介质流向与总管呈 45176。 连接。 ( 4)泄压阀的出口为液体并与放空总管连接时,在背压许可的情况下,泄压阀可布置在低于总管的位置。 ( 5)泄压和放空总管应布置成能自流进入分液罐或凝液罐,如不能实现,可在液袋处设液位计和排液罐。 向大气排放的放空管口 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备上的放空管,尖高出邻近的操作平台 2 米以上; 二、紧靠建筑物、构筑物或在其内部布置的设备的放空管口,应高出建、构筑物 2 米以上。 ( 6)安全阀出口介质为气体并允许排向大气时,其排放口不得朝向邻正设备或有人通过的地区,排放管口端部必须高于安全阀周围 8 米范围内的最高操作平台和设备 3 米以上。 端部形状可呈 T型, I 型或 L 型,并切成如图 3 所示如 45176。 角的形式。 切口方向应避开周围道路和设备。 图 3 安全阀出口端形状(注 1) 注:原则上选 T 型,当受场地限制时可使用 L 型。 当使用 I 及L 型时,必须核算管系及支架承受安全阀放空反推力的受情况。 安全阀放空反推力的计算按照《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第一篇第十七章第四节四款的方法》进行计算。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1 页 共 21 页 ( 7)安全阀放大气时,如放空端部比安全阀高,应在出口管的最下部设Φ 6mm 的泪孔。 阀门及仪表安装方法 ( 1)所有阀门必须布置在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的地方。 (a) 阀门最适当的安装高度是距,操作面 米上下; (b) 阀门中心高于 米时,集中布置的阀组或频繁操作的单个阀门应设操作平台,不经常操作的单个阀,可设链轮,也可利用活动平台,但小于。 (c) 阀门手轮低于操作平台时,可采用阀门延伸杆。 (d) 从公用工程集合管分出的管系,其切断阀应设置在水平段上,阀门两侧的液体可向两侧自流。 ( 2)调节阀、安全阀和容积式流量计等,应设置在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的地面或平台上,管道上温度计、压力计的位置可自由选定时,原则上距操作面的高度不大于 米。 安装设备上各种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计、液面计等)必须设操作平台和梯子。 (a) 调节阀 ①调节阀应尽量靠近与其有关的指示仪表并尽量接近测量元件附近安装; ②调节阀公称直径小于管道直径时,大小头应紧 靠调节阀安装。 ③调节阀设有手动装置时,应确认膜头的上方或横向的空间,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使手动装置便于操作。 ③角式调节阀需根据介质流向(有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两种)确定角阀形式,并设置于无障碍的地方。 对压差较高的调节阀,应考虑防止噪音和振动。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