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法(doc34)-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这种习惯上司才敢授权。 四、无可无不可 孔子说:“无可无不可”。 棗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结果没有一条路是通的。 主管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你只要有目标、有标准,其他应该让你的部属自由去衡量他应该怎么做,要给他适当的权限,你要抓住原则,方法要让你的部属去权变。 部属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达一主管交街的目标,这就叫权不离经。 具体做法可分为几个步骤: 主管要把基本要求让部属知道得很清楚。 对部属的要求不要太多,约法三章最重要。 规定要详细说 明,灌输在部属的脑子里。 要求他要记住,告诉他可以变的是什么,不可以变的是什么。 检查他是否做到了,做的好就奖励他,做的不好要规劝他,辅导他。 五、权不离经 权不离经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变,变到连原则都变掉了,就成了离经叛道,是违反原则的,这不叫变而叫反。 变是同质的变,不是异质的变。 只有同质的变才会万变不良其宗,千变万化不离目标。 经必须很慎重,尤宜时时修正。 六、权不损人 任何一件事情要改变,都会有人得到好处,有人得到伤害。 经不损人才能普遍获 得支持,权而损人,受害人就会阻挠。 凡有权宜应变,先让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共商利弊。 取得协调之后,上司行命名同意权,部属自然会顺利执行。 实在无法达成协议,上司才出面协调,但应一本公诚,绝不偏私。 在权变中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 七、权不多用 权变是应付紧急、偶发、非变不可的事情,要尽量减少权变,就要常常修改经。 权而多用表示“经”有了问题。 制度常常例外,便是没有制度。 权而多用除了严重影响常规、破坏组织层次、养成钻营风气外,还会使更多的人对法制失去信心。 权不多用才是必要的权变,大家才会谅解。 权不多用可以防止营私舞弊和形成派系,有助于同心协力。 八、经法原则 《易经》中有四个字,要好好记住:即时、位、中、应: 时 —— 时机。 我们做事情,应先考虑时间对不对。 选择好做事情的时机。 位 —— 身份。 我的身份做这件事合适不合适。 如果不合适,可让别人去做。 应 —— 反应。 如果时机和身份都合适就去做,做了之后要看反应,随时随地进行机动调整,以求其中。 达成目标是不变,可是怎么样才通达成目标,却随时要变。 只要心很正,意很 诚,察颜观色并不是小人的行为。 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变的原则,应付万变的现象,这就是经权。 原则不能变,目标不能变,管理要求安人不能变,其他都是万变的。 用这种不变的原则,来应付万变的现象,不管怎么变,都会命中目标。 中国人最懂得持经达权。 我们不能有经无权,有经无权的人太固执、太呆板,而有权无经是乱变,要避免有权无经。 也要避免有经无权。 我们中国人最了不起,有经有权,有不变的部分,也有变的部分,不变的部分要坚持,变的部分要放手,抓住目标,放手让部属去发挥,这样,我们的管理就会有很大的功效。 第七讲 经权配合怎样 才能合理 管理要不要制度化。 管理要不要求新求变。 什么事都求新求变,怎样维持制度。 如果一切讲制度,那又怎样求新求变。 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制度是管别人的,而管不了他自己。 一、中国人最喜欢合理化管理 管理就是管得合理。 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 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 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不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 这要看需要而定。 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管得太晚,是马后炮;管得太多,他不高兴,而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 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 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达到目标。 二、到底什么叫合理 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最难,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又说东。 中国 5000年的资料非常丰富,顺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 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中国人喜欢比大小。 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 说的。 ”如果说他的错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讲话(实际上是申诉);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 ”(我难看,也让你难看)。 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 企业内部不和谐,就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制度合理化验室。 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 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 旦走上恶性竞争,就会两败俱伤。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主管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老板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专家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员工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而不是谁说了才合理的总是合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什 么叫做合理。 例如绩儿评评估,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 ( 1)评估的基准; ( 2)责任的归属; ( 3)有儿而落实的追踪考核。 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 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要合理化。 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这样才能逐渐合理化。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总是这样就会比较合理。 因为,我们讨厌;我们喜欢的人,人家多半也喜欢。 所以,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你我他、上下左右都要考虑到。 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 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关心、休谅”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 管理者将心比心,要把握四个原则: ( 1)凡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 2)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 3)对别有的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 事情,最好不做; ( 4)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三、员工自动自发的三进程 自助自立自主 让员工帮助他自己,从给他责任开始,让他提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自己尽到责任,当他能够把自己的责任做好以后,再让他自主。 自立的目的,是让他有信心。 他自己做的很好时,才给他相当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展,走上自主管理。 主管始终不放手让部属去发挥,部属就永远长不大。 然而,主管一下子就放手,部属就会摔跤。 因此要慢地放手。 主管要做到以下三点: ( 1)适时支援 ( 2)尽量鼓励 ( 3)表示感谢。 第八讲: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是什么 “M”代表很多意义,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统统在里面。 创造M理论不是要与西方面的 X理论和 Y理论相对抗,而是在中国人的文化、民族性里面,的确存在着M理论。 一、 X理论和 Y理论的简介 X理论棗认定员工懒惰、不负责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改变,没有抱负,容易受骗。 因此,管理者不想念员工,要掌握大权,自己做决定,并参加控制,善于利用奖惩。 相信 X理论者就是权威主义者,喜欢用操纵的型态来管理员工。 Y理论棗认为员工勤奋、负责任 、发展自己的能力、自己朝向组织目标,既有野心、想把事情做好、开拓自己的前途,又有想象力。 因此管理者就用友善、坦诚、正直的态度对待员工,跟员工共同分享决策,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我们称之为:民族主义、触媒型态。 实际上,人不像 X理论那么坏,也不像 Y理论那么好,二者各偏一端。 人不完全是 X理论,也不完全是 Y理论。 二、日本的 J理论简介( J理论只适合日本的民族性) ( 1)团体意识 —— 彼此很信任,相互有一种很微妙的亲密关系。 ( 2)终身雇用棗自己训练员工,实行内部升迁。 三、另一种 M理论简介(不同于中 国式管理的M理论) 认为员工的表现常受到环境、早期教育及其性格的影响。 同时员工如果了解他所需要的东西和自己的目标,他就能自然而然的关心这个目标。 管理者能够看出个别差异用共所长,关心部属,部属才有信心。 四、中国人有三个“性”,是非常固定的 ( 1)合理性 —— 讲道理。 (义)合理不合理(经权之道) ( 2)主动性 —— 不喜欢被动。 (礼)洁矩之道 ( 3)交互性 —— 彼此彼此。 (仁)人爱人 —— 安人之道 五、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简介 人性可塑。 管理的条件: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即 安人之道。 给员工相当的责任,让他自己想办法完成规定的目标。 给他经,让他有权变的范围,即经权之道。 在都需要被了解和同情。 因此要彼此同情。 管理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洁矩之道。 六、管理三向度 任何事情都用安不安来做考虑的标准。 股东、员工、顾客、社会大众会安吗。 (安人) 如果安,你做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安,就要适时调整(经权)。 沟通时,要将心比心。 对高兴的人,要鼓励他,使他做的更好,对不高兴的人,要安抚他使他安心接受改变。 (洁矩) 中国的主管对员工的要求:( 1)忠诚;( 2)持久;( 3)肯干;( 4)能干。 能干与否、忠诚与否,都是可以改变的。 但是,要 —— ( 1)慎选员工:看看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可用就用,不可用则不用,宁缺勿滥。 严格训练新员工,并让老员工及时照顾新员工。 ( 2)诉之以诚:用诚意来发行新员工,介绍公司环境;辅导其一件一件的做工作,让其适应并改善环境,将其塑成公司所需要的员工。 ( 3)待之以理:尊重员工,使其愿意留下来。 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就是要使员工既忠诚又肯干。 七、使员工忠诚肯干的法宝 安人之道。 了解员工的不安。 不安全 为个别不安和团体不安。 个别不安要给予解决;团体不安,要向上级反映,做整体考虑,全面解决。 实在做不到,要给予说明和答复,取得谅解。 只有员工心安,他才能忠诚、肯干。 经权之道。 使员工了解持经达权的道理,即上级交待的原则不能变,但是为了达到原则的方法可以变,如果能够真正变通,就可以放心授权,反之,则不能授权。 但是,违法的事情不能做,即不能使其侵权、越权,只有切实授权,员工才能忠诚而又肯干。 洁矩之道。 安人与经权,都应将心比心。 凡事尊重对方,片此协调,解决面临的总是修己并且安人,员工才能忠诚而肯干。 修己是基础,一切从修己开始。 安人是目标。 一个人只会修己不会安人,那他只配做隐士。 而管理者应既会修己又能安人。 方法是:有计划,能控制,透过组织,适当领导,会协调,不断训练,通过这些活动,修己后才能安人。 主管修己后要能发挥一种感应的作用,即主管的感,要有员工的应,才能产生力量。 第九讲 M理论的实施架构是什么 中国人的管理一向都是按照情、理、法,我们称之为中国式管理M理论的架构。 要了解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最好采用“垂直式”思考法。 因为中国是一个哲学民族,考虑任何总是都有层次性,对甲合理的事情 ,对乙不一定合理,可见层次不同,它的道理就会起变化,因此,中国人喜欢用层次性的思考,我们称它为“垂直式思考法”。 情、理、法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架构。 法是基础,离开法就不能谈情和理。 做人应该守规矩,大家都要崇法务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也典章制度。 法提升到理 规矩如果定的合理,大家就乐于遵守。 制度要时时求其合理,才是合理化的管理。 中国人最重视理 中国人又认真,又不太认真,这是有道理的。 东汉以前多说道,东汉以后多说理。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道理,中国人常用道理来批判一切。 “这是什 么道理。 “”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 “岂有此理。 ”可见中国人很重视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不会僵化,比较可以变通。 天有天理,物有物理,而理是不变的。 物比较没有变化,人却有变化,因此,管物比较可以科学化,而管人就要相当艺术化。 理不容易讲得清 理是可以变动的,粗理很好讲,细讲不好讲,微理就更难分得清。 宏理犹可讲,妙理不可言。 理多数是相对的,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绝对有理,因为:人喜欢把道理往自己这边拉,而不喜欢把道理推到那边去。 真的希望管理合理化,就应该道理很难讲,到底怎样才合理,应该是 大家都谦虚一点。 不要自以为是,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片此多沟通,从而找到最适当的这才叫合理。 理再提升到情 情,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