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管理-资料(doc1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已不是计划经济,但是一遇到具体问题,他的思路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改变传统观念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机制的羁绊 —— 老的机制让你必须上下对口,无法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指的就是这种弊端。 应该说,除了极少数的大型国企外,机制的问题应该得到改善了才对,其实不然,盘踞在人们内心里的那个机制还是很难改变的。 个人的素质 —— 自己没有办法,只好照抄别人。 不是不想搞好管理,而是苦于没有招数。 没有招数可以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是必经之路,这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的实际问题。 人为的因素 —— 企业开始建立时,本来并不繁琐,但是后来却逐渐繁琐起来。 往往是每经过一个环节繁琐就会加重,加重到连高层管理 者也感到茫茫然的地步。 各层管理者都强调自己主管部门的重要,拼命往里面加有利于自己部门的东西,日复一日,就会积重难返。 面子的观念 —— 不少人从骨子里认为只有复杂了,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水平。 似乎你写 10页纸,我就要写出 15页或者 20页纸才能证明我比你水平高。 君不见,各单位的年终报告不是都在“争比厚,试比高”吗。 惰性的存在 —— 与上面这个原因相反,繁琐竟然是由懒惰造成的。 既然有老的方法,管它繁琐不繁琐,就凑合着用吧。 管他复杂不复杂的,这么多年不都这样过来了吗。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8)利益的制约 —— 谁 搞得越复杂,谁就在努力工作,报酬就多。 就因为能折腾,说不定还能搞个先进。 就因为会搞繁琐,说不定还能得到提拔。 所以,“奖勤罚懒”不一定都对。 应该说明的是“勤快地做正确的事有奖”,“稀里糊涂做不应该做的事当罚”。 改革的结果应该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操作,而不是相反。 象电脑操作、无级变速汽车、傻瓜相机等的设计,就应该成为我们管理方面的有益借鉴。 《简约管理》系列讲座之八 :简约管理和其它管理方法的关系 每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的出现都是管理现实的需要,但是每一种管理方法都会有其适用的范围,或者说都 有其局限性。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包打天下的“盖世武功”。 那些标榜自己无所不能的“专家”其实是无异于江湖郎中的。 很久以前,在管理学术界就有过激烈争论。 有的专家说“管理无大事”,有的专家说“管理无小事”。 究竟是无大事,还是无小事。 争论不休。 其实这是不用争论的,只要我们适当把经营和管理分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表述为“经营无小事”和“管理无大事”,问题清晰可辨。 最近,争论比较集中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是“战略决定成败”。 其实道理也是一样,叫做“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战略决定成败”。 或者说《从经营的角度看 企业(其它机构亦然)“战略决定成败”,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细节决定成败”。 都没有错,何必争论。 你不能说,航天器撞彗星时耐热的外壳重要,还是某一个电脑原件更重要。 因为他们都在自己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争论的目的无非是说“你不行,我行”。 所以我说“还是应正学风”。 事实上,管理专家是不必象饶颖之流靠骂名人来使自己出名的。 简约与简化的关系,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因为我们在本讲座中经常把简约和简化混用,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用在思维方法和管理体系上称之为简约,用在处理某一个具体问题上称之为 简化,目的是使我们的描述更加贴切。 某一名牌时装的广告不是说“简约但不简单”吗。 只是不要落入“简单化”的陷阱就是了。 湖南长沙的白沙集团推行的“简单管理”就是一套不错的方法,他们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就事论事,因而效率也就更高。 “简约管理”则更加注重整体系统的优化,因而也就更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者并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相反可以相互借鉴,各自完善,岂不是一件好事。 新的管理方法并不是以往管理方法的混合版和加强版,也不是仅仅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装饰起来的换汤不换药的旧模式,不是管理时尚的大杂 烩。 简约管理是我在所服务的企业中,与成功企业家们共同得出的结论,也是我近十几年来从事管理咨询,从实践中探索出的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方法。 我们要建立一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西方科学化管理精髓的,以情理法相统一的中国式管理框架。 这就需要我们在 27年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庞大系统中撷取有用的东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集成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各种管理方法都是我参考的范本,但决不可能是抄袭。 简约管理很好,并不妨碍别的方法优秀,在此我也重申:简约管理除了在涉及管理的诸多领域发挥作用外,希望能够成为各 种管理方法的简化工具,以便帮助那些本已优秀但失之稍繁的管理方法更加简便实用。 当然,“大专家”们拒绝我的帮助则另当别论。 《简约管理》系列讲座之九 :简约管理的主要方法 《简约管理》如果只是一种理论,意义就不是很大,关键在于有着一套可以实践的方法。 一、简约的范围 简思想负担 —— 别怕说标新立异,别怕简完没事干 思想负担减轻了,你的眼界就会更宽,就能发现更多机会,就会更有大事可做。 简组织机构 —— 只要那个庙还在,那神就请不走 有一个什么科,就要有一个什么科长,科长就要至少配两个科员,科 员还想当科长,于是就又陷入了“帕金森”定律的陷阱。 简人员配置 —— 只要那个神还在,就得琢磨事干 不琢磨事的人可恨,老琢磨不该琢磨的事的人可恶。 我们还真的要说琢磨事的人的事业心还没泯灭。 但是,有那个部门,有那个部门的一批人,事就少不了,因此把“神”请走方为上策。 有研究证明:在项目组里增加两个人,烦心的事就会增加四倍,因为人与人之间要处理的关系比效率的增加比率要高得多。 简工作流程 —— 只要还是老流程,效率就难提高 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你沿着老路走不是还要走到老地方去。 因此,把路(流程)修成 新的捷径很重要。 二、需要做哪些改变 改思维习惯 —— 遇事首先要想到,还能不能再简单点 如果你认为没有什么可改的了,怎么还能改。 别人让你改,你也会抵制。 从自身改变思维习惯很重要。 ( 1)简约思考 —— 事物本来没有那么复杂,找到关键点很重要。 ( 2)换位思考 ——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原来会是另一种景象。 ( 3)逆向思考 ——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竟然别有洞天。 ( 4)积极思考 —— 永远朝太阳升起的方向看,心里就充满希望。 改工作方法 —— 决不能诸事平推,而要选准工作重点 方向不能改,而方法则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再改。 方法是为方向目标服务的 ,而不是相反。 ( 1)改大为小 简约的方式,还有“小”,这与某些人专门追求大正相反。 小有小的好处,小有小的优势。 永远不要忘记,至少本世纪不要忘记,中国是小生产的汪洋大海,丢了中小企业还会犯更严重的错误。 以小博大正是知识经济所要求的。 近年来,中小企业运转的魔力正逐步显示出来。 中小企业的真正价值正在中国经济运转中充分得到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