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资管理公司组建方案框架(doc29)-投资融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江西中医学院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复方草珊瑚含片”,开发了江中系列产品,创办的“江中制药厂”,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进入全国中成药重点企业 50 强、512 户国有大中型重点工业企业行列,销售收入迅速增长,近年来累计创利税 13亿元,人年均创利税 25 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当前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的巨大竞争和挑战压力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校企的长远发展乃至高校的声誉。 缺乏现代企业制度 亚商 云南大学 002 第 12 页 当前我国许多校企都是由高校直接创办的,高校在发展教育、科研的同时又在创办企业,将学校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结合 在一起,使校企过多的是由学校以行政事业法人单位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带来很大弊端,使校企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创办校企使学校面临经济风险 高校作为事业法人直接创办企业,显然面临着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 这势必会影响高校教育、科研建设的稳定发展。 高校科技成果从孵化到产业化面临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难题 当前我国的企业研发水平还比较落后,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还较为有限,在企业中尚未形成技术创新中心,致使高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 高校的优势在于人才、科 研的技术,但高校在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影响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五) 校办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0 年 7 月,全国高校校办科技型企业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 诸多媒体纷纷对高校校办产业进行报道、评论。 从各媒体的舆论报道来看,社会各界对校办企业改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普遍要求规范校企关系,实现校企分开,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做到产权明晰,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在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自 2020 年 10 月以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全国高校科技产 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先后作了五次重要批示,涉及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一是高科技企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和管理,高校应避免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和风险;二是要建立高校资产从企业撤出以及撤出后继续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三是要确保在高校科技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020 年 7 月 27 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座谈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讲道,“高校撤出不是不办”,“不撤出一点用于教学、科研的话,学校就没有积极性了。 ”“撤出机制的建立是必要的,高校还是要办科技企业, 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好, 继续为 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做出贡献。 ” 日前,国务院关于高校企业改制方案已下发到清华和北大两所试点高校。 按照教育部要求,清华、北大将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报国务院审亚商 云南大学 002 第 13 页 批。 据悉,改制方案授予高校一定的资产处置权,明确应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来代表学校统一持有学校公司的股权,按授权进行经营,并承担对企业经营性资产保值的责任,对经营性资产的占有、使用有一定的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利,行使投资人职能;同时方案还允许企业拿出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对管理和科技人才的奖励。 总之,政策、舆论导向以及近 期出台的清华、北大校企改制方案,都指出了高校产业的发展方向, 高校产业不是不办了,而是要更规范的办好,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晰产权关系 首先要建立起以产权为纽带的校企关系,使学校不再以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而是以股东的身份来对企业行使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同时高校对企业也变为有偿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企业也可以不再受学校人事、行政方面的干预,而完全以企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 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规范运作 校办企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 的以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界定三会以及经理层的责任和权利,制定三会以及经理的议事规则、程序和行为准则。 根据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原则,形成由三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各司其职,有效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以规范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校办企业的运营效率。 实现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器的功能 高校企业有别于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高校企业既要追求股东价值最 大化,同时还要注重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孵化。 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高校在承担起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责任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校办企业的孵化器功能支持和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孵化器源源不断地将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转让、孵化,不仅大大鼓励了科研、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亚商 云南大学 002 第 14 页 且也解决了技术人员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不能产业化的后顾之忧;同时技术人员获得的科研成果转让资金也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联合社会资源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成果在最初的孵化成功之后, 离最终的产业化尚有相当的距离,高校在资金、产业管理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因此需建立市场化主体,并在此平台上引进社会资源,借助外部投资者的资金优势、产业管理经验、资本运营能力,使科技成果进一步产业化,以充分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 建立高校资产有效的退出机制 校办企业的规范办好,还表现在要建立一种合理的资产退出机制和再投入机制。 高校企业不同于社会企业,高校的最终目的不是办企业,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技术创新。 只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才能使高校回笼足够的资金继续进行科技孵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教育、科研,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云南大学校办企业现状 (一) 基本情况 云南大学校办企业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云南大学和广大在校科技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进一步落实学校“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想,以科技成果和声誉为无形资产出资,形成了多家控股、参股的颇具规模的高科技公司。 截至目前,云南大学已形成下属校办企业有 29 家。 企业情况统计如下表: 亚商 云南大学 002 第 15 页 企业名称 经济性质注册资金(万元)云大持股 成立时间1 云南大学科工贸总公司 国有经济 230 1988年7月28日2 昆明云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 202035%(声誉及技术持股)2020年1月19日3昆明云大单克隆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4昆明云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280 11%(声誉股)5昆明云大科技微生物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 202025%(声誉及技术持股)2020年9月17日6云南高科环境保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 800 1999年8月11日7 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 100010%(声誉及技术持股)1999年5月9日8 云南大学出版社9 云大出版社印刷厂10 云大宾馆11 云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2 云南大学劳动服务公司13 云大科技文化园14 昆明云大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 120 2020年1月12日15 云南大学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 产业办 100 1996年5月17日16 云南云大应用化学开发研究所 生化学院 80 1993年17科技咨询开发部(云南大学科技开发处)科研处 2018 昆明云生科技开发公司 生化学院19 昆明云大生化经贸有限公司 生化学院20 昆明云大迈科天然产物开发有限公司 重点实验室21 云南云微科贸有限公司 微生物所22 云达电子电信技术公司 电教中心23 云大国际交流事物所 国际交流处24 云大国际事务咨询服务中心 西边所25 云大图书馆综合服务部 图书馆26 云大综合服务部 总务处27 云南云大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 产业处28 昆明云大高校科教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产业办29 云南大学野生植物开发研究所 地科系注:目前尚有云大通发生物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云大南亚纳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昆明云大信息工程技术公司、昆明云大财富咨询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处于筹建之中亚商 云南大学 002 第 16 页 (二) 云南大学校企对学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云大科技成功上 市后,近两年来云南大学校办高科技公司不断涌现,对云南大学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经济建设、品牌与声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 高校的高科技成果本身就是源于学校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科技人员“带土移植”深度开发研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云大下属的各企业依靠企业再开发基金的投入和设备条件的改善,不仅带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云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条件。 例如,由于云大- 120 开发成功,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云大科技成立了国家“芸苔素内脂类 产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 5%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建立“科研开发基金和科研奖励基金”。 依托于云大化学系和其他高校的教师、研究生开展工作,大大促进了云大化学系有机合成学科的建设。 公司上市后,又决定向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投入基金,共同申请获准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从事微生物农药产业化的研究。 云大科技还决定建设微生物农药的中试生产线,这就使云南大学在微生物领域内形成了从基础研究 — 应用开发研究 — 产业化研究的完整体系,大大增强了该学科的建设。 最近,云南省人民政府已正式批准,同 意在云大科技建设“天然药物中心”。 云南大学和云大科技以此为契机,由企业投资共建了云南大学药学院,共同申报和建设“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进一步构建“云大生物科技产业园”,真正成为云南省以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现代医药产业的一个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毫无疑问,它对云南大学的学科建设将做出重大贡献。 为学校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 知识经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