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翻译-ni-ptfe化学复合材料镀层的研究译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硬度的测定 6 清洗过的低碳钢钢板用 EN/PTFE 电镀,其硬度用维氏硬度方法测定。 菱形对角线 型 的压痕是在 已知载荷 和 确定时间 下压出的并用装有校准目镜的显微镜测试。 依照菱形的长度来估算维氏硬度。 EN/PTFE 电镀试件先被称重,然后把试件放在一对 较重 的 有严格控制结构的研磨轮(每个 500g)下 ,这对研磨轮在这种方式 以导致研磨轮与工件表面之间发生侧滑。 试件 经过称重后, 研磨轮每 1000 转 在试件上转换一次。 重量差就是磨损指数(泰伯指数)或磨损率。 进行两次实验, 取平均值。 在用只镀镍的试件进行相同的实验,比较镀层 含 PTFE 和不含 PTFE 的试件的耐磨性。 取 两个相同的试件。 一个只镀镍,另一个镀 NiPTFE 复合镀层。 二者均在 400℃下进行一个小时的热处理。 然后用泰伯测试仪测定耐磨性。 不锈钢钢板在多种环境下镀 EN/PTFE 镀层。 钢板浸蚀在浓盐酸中 12min 并在氯化钯溶液中活化。 然后镀上 EN/PTFE 复合镀层。 把镀层从钢板上取下并称重,溶解于 20ml 40%浓度的硝酸中,在倒入 100ml 的标准测量烧瓶中。 溶液中的镍含量通过 EDTA 法( 乙二胺四乙酸胰蛋白酶法 )分析,磷含量通过铵磷方法。 两块低碳钢被截取成 7515mm 规格,进行机械抛光,与三氯乙烯进行皂化作用, 60℃ 下浸蚀在浓度 20%的硫酸中 2 分钟。 一块钢板只镀镍而另 一块镀 EN/PTFE复合镀层在 90℃ 和 的环境下电镀 2 小时。 在每个(含 PTFE 和不含 PTFE) 7 镀件的 1cm2区域上用恒电位进行 稳态 极化测量。 铂用作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研究中电解液是 3%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都进行。 图标显示出了电流密度与电位的关系。 用塔菲尔推算法,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被确定。 毫升每年的腐蚀速率被计算出。 4. 结果和讨论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如图表 1 所示。 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 溶液的温度的升高是溶液发生对流,使溶液流向电极。 因为金属电镀总是涉及到以有限扩散速率发生的反应过程,溶液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镍离子向电子移动,因而导致高沉积率。 PTFE 共沉积的体积百分数也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表 1. 的镀液中温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温度, ℃ 沉积速率, 60 70 80 90 图表 2 展示了沉积厚度随沉积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随沉积时间的增加,镀层厚度也增加。 表 2. 90℃ , 的镀液中沉积时间对 沉积厚度的影响 沉积厚度, 沉积时间, h 8 1 2 3 4 5 PTFE含量的影响 镀液中 PTFE 的含量在 5g/L 至 20g/L 之间变化,镀层中镍和磷的含量是分析过的。 分析结果表明次磷酸盐的增加来减少镍离子,使磷含量达到 8%。 镀层中镍的数量随 PTFE 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可以明确的是 PTFE 的体积分数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PTFE 的体积分数得到了 15g/L 的恒定值。 PTFE 含量的影响在图表 3中给出。 表 3. 镀液中 PTFE浓 度的影响 聚四氟乙烯浓度, g/L 聚四氟乙烯在 EN /聚四氟乙烯沉积 % 5 7 9 11 13 15 17 19 9 PTFE和热处理对 镀层 硬度 和耐磨性 的影响 比较镀镍试件和镀复合物试件的硬度。 这些测试证实了镀镍过程加入聚四氟乙烯颗粒会减少镀层硬度,以为它减少电镀的有效承载区域。 这两个试件在 400℃环境下进行一小时的热处理。 热处理导致 EN 和 EN/PTFE 复合镀层硬度的增加。 然而,发现 EN/PTFE 镀层的硬度 比 EN 镀层的硬度低。 PTFE 颗粒通过热处理过程被烧结,这使得在镀层表面留下富 PTFE 的膜,因为高温将 PTFE 颗粒压到顶部。 结果列于图表 4。 EN/PTFE 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比镍镀层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