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公司规章制度(doc14)-物业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联系,报告处理结果,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业主投诉处理和分析制度 一. 凡业主对管理处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如信函、 电话或面谈,均由客服务中心进行接待、记录,然后按照投诉内容反馈给各相关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应做好相应记录。 二. 各责任部门接到投诉后,在预定时间内向业主答复采取何种补救措施,答复时间最长不应超过三天。 三. 各责任部门按照业业投诉的内容,安排相应人员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部调度室。 四. 对重大问题的投诉,各责任部门不能处理的或需统一协调的问题,直接报办公室主任,由主任作出处理决定。 五. 服务中心应采用电话或其他形式跟踪投诉解决后是否仍存在问题,如有,仍需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处理。 六. 对业主的投诉,分 半年和年终进行分析总结,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并找出解决办法,防止重复发生。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业主意见调查和回访制度 一. 客服中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业主意见调查,业主意见调查应列明业主对以下方面的满意程度: a) 供电管理; b) 供水管理; c) 消防治安管理; d) 卫生管理; e) 绿化管理; f) 公共设施管理; g) 维修服务; h) 服务态度。 二. 服务中心对回收的意见表进行统计分析工作,并将结果如调查表的回收份数,总的满意率以及分项满意率,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意见(共性的意见)等书面报 告办公室主任。 三. 对各部门存在问题,办公室主任提出整改意见,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四. 对业主的误解,服务中心应进行必要的耐心解释。 五. 对业主意见调查结果及整改方案应定期向业主委员会进行通报,接受监督。 六. 物管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相关业主进行回访。 七. 回访时,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接受批评,采纳合理化建议,做好回访记录。 八. 回访中,对业主的询问、意见,不能当即答复的,应告知预约时间答复。 九. 回访后遇到的重大问题,应上例会讨论,找出解决方案,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管理处接待 来访投诉定期固访制度 为加强管理处与住户的联系,及时为住户排扰解难,把管理工作置于住户监督中,从而集思广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特建立接待来访投诉工作制度。 一. 接待来访投诉工作 1. 接待来访望风披靡工作由服务中心物管员负责,管理处应广为宣传接待投诉的办公地点、电话,让住户投诉有门。 2. 任何管理人员在遇到住户来访投诉时,都应给予热情接待,主动询问,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当住户有不理解住宅区的管理规章制度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住户理解并支持管理处的工作。 3. 对 住户投诉、来访中谈到的问题,接待人员应及时进行记录,当天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将处理结果汇报管理处责任部门和主任;不能解决的,要将问题和意见向有关部门和主任汇报,由主任决定处理办法。 4. 当住户主动前来提合理化建议时,要详细、认真地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主任汇报,由主任决定采取或制定整改计划,并张榜公布整改措施和表彰 “ 爱我小区 ” 的住户名单,同时给住户优先评选 “ 文明户 ”。 5. 责任部门在处理来访、投诉时,要热诚、主动、及时,要坚持原则,突出服务;不得推诿责任、为难住户或乘机索取好处,在处理完毕后应将结果回复住户 和管理处主任,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6. 全体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为住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尽量减少住户的投诉、批评。 将住户的不满消解在投诉之前。 7. 当同行物业管理单位要求参观时,管理处员工应给予热情接待,把住宅区情况做全面的介绍,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小区管理水平。 二. 回访工作 1. 回访要求: ( 1) 办公室主任把对住户的回访列入职责范围,并落实到每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评比中。 ( 2) 回访时,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接受批评,采纳合理化建议,作好回访记录。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3) 回访中,对住户的询 问、意见,如不能当即答复,应告知预约时间回复。 ( 4) 回访后对反馈的意见、要求、建议、投诉,及时逐条整理综合、研究、妥善解决,重大问题向公司请示解决。 回访处理率达 100%,有效投诉率力争在 1%以下。 2. 回访时间及形式: ( 1) 办公室主任每年登门回访 1~2 次。 ( 2) 物管员按区域范围分工,每季回访 1 次。 ( 3) 每季度召开一次住户座谈会,征求意见。 ( 4) 利用节日庆祝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村民集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住户反馈。 ( 5) 有针对性地对住户发放住户调查问卷,作专题调查,听取意见。 回访工作 制度 一. 维修回访由经理、主管、维修负责人担任。 其中:经理回访率不低于 10%;主管回访率不低于 30%;维修负责人回访率不低于 60%。 二. 回访时间安排在维修后一星期之内。 其中:安全设施维修两天内回访;漏水项目维修三天内回访。 三. 回访内容: 1. 实地查看维修项目。 2. 向在维修现场的业主(住户)或家人了解维修人员服务情况。 3. 征询改进意见。 4. 核对收费情况。 5. 请被回访人签名。 四. 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 24 小时内书面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整改。 住宅区管理处回访回访制度 为加强物业管 理处与广大住户(业主)的联系,使管理处各项工作置身于住户(业主)监督之中,从而集思广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对住户回访制度。 一. 回访要求 1. 物业管理处正、副主任把对住户(业主)的回访列入职责范围,并落实到每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评比中。 2. 回访时,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接受批评,采纳合理化建议,作好回访记录。 3. 回访中,对住户(业主)的询问、意见,如不能当即答复,应告知预约时间回复。 4. 回访后对反馈的意见、要求、建议、投诉,及时逐条整理综合、研究、妥善解决, 重大问题向公司请示解决。 对住户(业主)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回访处理率达 100%,投诉率力争控制在 1%以下。 二. 回访时间及形式 1. 牧业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每年登门回访 1~2 次。 2. 物管员按区域范围分工,每月回访 1 次。 3. 每季度召开一次楼长会,征求意见。 4. 利用节日庆祝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公关活动等形式广泛听取住户反映。 5. 有针对性地对住户(业主)作专题调查,听取意见。 6. 物业管理处设投诉信箱,投诉电话,由专人接收,交办公室主任及时处理。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7. 随时热情接待来访,作 好登记。 工程部的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制订小区内公共设施、建筑物、设备系统的管理规定; 负责新接管物业项目的供电、空调、给排水、消防、电梯、弱电系统及建筑装修项目的验收和资料核实工作; 负责查验用户装修报批手续及审批装修方案、监督装修方案的实施; 负责编制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负责做好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合同评审; 负责小区内的工程改造、设备更新、方案及预算的编制并送有关部门评审; 负责对维修装修项目、设备的保养进行验收,负责对设备保养、维修、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审核; 负责所有设备、设施系统(供电、空调、给排水、电梯、电话、卫星及有线电视、消防、计量等)的。物业管理公司规章制度(doc14)-物业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 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8 页 共 21 页 员工行为是高度职业化并经过良好训练的。 例如:在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都应友善,注意礼貌的。 员工应提供节约成本卓有成效的服务,以确保公司在财务上成功以及有利于员工自我的职业发展。 员工在完成它的工作,任务时应讲究时效,有序地 ,区别轻重缓急地以及迅速的分配工作,定量的利用资源。 五﹑职业培训
50% ( 20: 20: 06) 04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Y 05 环境卫生管理的含义、范围、原则 Y 06 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和材料 Y 07 绿化的概念与功能 X 08 居住区绿化的类型 X 09 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 Y F 住宅小 区的管理 ( 02: 02: 00) 01 住宅小区的含义与特点 Y 02 小区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X 03 小区管理的目标 Y 04
管理资料下载 8 ,了解物资的使用情况 ,质量是否合格、优良 ,如发现质量问题 ,及时与分供方联系退换 ,对确不守信誉、质量无保证的渠道 ,不再合作 . ,便于质量低劣物品的退换 ,对采购的物品尽可能采取延期付款的 方式来制约 . ,对不合格物品的退换起监督作用 . ,核销物品采买的手续 ,不许拖拉压票影响财务部结帐 . ,对所分配的采买任务要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提高工作效率
入柜 输入电脑 C、 档案分类: ◇ 物业公司管理文件档案 ◇ 房屋结构、建筑工程档案 ◇ 设备、设施档案 ◇ 住户档案 ◇ 各项服 务档案 D、 档案资料受控管理: 为避免档案资料损坏、遗失,使重要档案能长期保存,而又方便经常使用,对使用频率高的档案实行严格控制管理。 E、 相应文件、资料: ◇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管理公约 ◇ 业主公约 ◇ 住户手册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0 ◇ 装修手册
,从而指导物业管理公司的实践,是物业管理公司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物业管理公司公共关系管理 是一种协调关系活动,其工作人员就是要找到本公司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其他组织相关的东西,然后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处理与调整。 由于多种关系的复杂多变,以及工作人员受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局限,物业管理公司的公共关系最后会出现三种可能:一是对物业管理公司发展很不利,即关系恶化
指令 反馈 指示 工作计划输出 投诉 反馈 任务 A 执行 督导 命令 五、管理措施 在具体操作管理过程中,我们采取如下的十项措施: 1. 实施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动态管理; 2.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主动为业户提供动态的、主动的服务; 3. 对整个小区全面导入 CI 识别系统,规范管理; 4. 实施制度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执行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 5. 采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