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f69)-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呕吐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 , 精神萎糜 、 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 全身皮肤粘膜广泛淤点 、 淤斑 , 可迅速增加并融合成片。 休克是本型特征性表现 , 面色苍白 、 四肢厥冷 、 唇指紫绀 、 皮肤花纹 , 脉搏细数 ,血压下降 , 尿少或无尿。 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 易并发 ARDS或 DIC, 亦可引起MOF。 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 淤点涂片和血培养可阳性。 27  2. 脑膜脑炎型  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 , 除高热 、 头痛呕吐外 , 意识障碍加深 , 迅速昏迷 , 频繁抽搐 , 锥体束征阳性。 颅内高压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 常见的有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 或天幕裂孔疝 ( 颞叶钩回疝 ) , 均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28  颞叶钩回疝  (小脑幕切迹疝 、 天幕裂孔疝 ) 为颞叶海马回或钩回嵌入天幕裂孔 , 致脑干和动眼神经受压 , 表现为昏迷 , 疝侧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应消失 , 眼球固定或外展 ,对侧肢体瘫痪。 继而出现呼吸衰竭。 29  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  系因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而压迫延髓 , 表现为昏迷加深 , 眼球固定 , 瞳孔散大 , 对光反应消失。 肌张力增高 , 上肢多呈内旋 , 下肢呈伸直强直;并迅速出现呼吸衰竭 , 表现为呼吸速率节律异常 , 可有抽泣样呼吸或呼吸暂停等异常呼吸。 血压下降 , 呼吸心跳同时停止。 30  3. 混合型  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 , 病情极严重 , 病死率高。 31 (三 )轻型  表现为低热 , 轻微头痛及咽痛 , 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 脑脊液多正常无明显变化 , 咽培养可有病原菌。 32 婴幼儿流脑的特点 :  临床表现不典型。 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 、 吐奶 、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烦躁不安 、 尖声哭叫 、 惊厥及囱门隆起而紧张 , 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33 老年人流脑的特点  ① 暴发型发病率较高。  ② 临床表现重 , 意识障碍明显 , 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发生率高。  ③ 热程长 , 多 10日左右;并发症及夹杂症多 , 预后差 , 病死率高 , 据统计其病死率为 % , 而成人流脑病死率为 %。  ④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可能不高 , 示病情重 , 机体反应差。 34 实验室检查 35 (一 )血象 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中性粒细胞亦明显增高。 并发 DIC者血小板可减少。 36 (二 )脑脊液检查 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 可见颅压升高 ,脑脊液外观混浊 , 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为1000 106/L以上 , 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蛋白质含量增高 , 糖及氯化物明显减低。 但发病早期或败血症休克型病人脑脊液检查可正常。 必要时可复查脑脊液 , 以免漏诊。 37 (二 )脑脊液检查  对颅压明显增高的病人 , 腰穿检查应小心 , 注意防止发生脑疝 , 可先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压后再操作。 腰穿时应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 以免流出过快量多致颅压急剧下降 , 必要时穿刺针芯不要完全拔出。 操作后病人应平卧 6— 8小时。 38 (三 )细菌学检查  1. 涂片 淤点涂片 , 阳性率可达 80%;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做涂片染色 , 阳性率为 60% 一 70%。  2. 细菌培养 可取血或脑脊液检测 , 但阳性率较低 , 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检测。 如细菌培养阳性 , 则须做药物敏感试验。  因本病原菌体外易自溶 , 故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39 (四 )血清免疫学检测  可协助确诊 , 多应用于已用抗菌药物治疗 , 细菌学检查阴性者。  1. 特异性抗原 可用对流免疫电泳法 、乳胶凝集试验 、 葡萄球菌 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 、 ELISA或免疫荧光法 , 检测病人早期血及脑脊液中之细菌抗原。 上述方法灵敏 、 特异 、 快速 , 有助于早期诊断。 40 (四 )血清免疫学检测  2. 特异性抗体 可用间接血凝法 、 杀菌抗体试验 、 ELISA及 RIA法检测 , 阳性率约在 70% 左右。 尤其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 (SPRIA)可定量检测 A群脑膜炎球菌特异性抗体 , 阳性率可高达 90% , 明显高于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