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59页)-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宜小于 400mm。 排桩与桩顶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 C20;当冠梁作为连系梁时可按构造配筋。 基坑开挖后,排桩的桩间土防护可采用钢丝网混 凝土护面、砖砌等处理方法,当桩间渗水时,应在护面设泄水孔。 当基坑面在实际地下水位以上且土质较好,暴露时间较短时,可不对桩间土进行防护处理。 悬臂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 600mm,地下连续墙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不宜小于地下连续墙厚度,高度不宜小于 400mm。 水下灌注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 C20,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时还应满足抗渗要求。 地下连续墙的受力钢筋应采用 Ⅱ 级或 Ⅲ 级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ф20。 ,构造钢筋宜采用 Ⅰ 级钢筋, 直径不宜小于 ф16。 净保护层不宜小于 70mm,构造筋间距宜为200300mm。 地下连续墙墙段之间的连接接头形式,在墙段间对整体刚度或防渗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刚性、半刚性连接接头。 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结构的钢筋连接可采用在地下连续墙内预埋钢筋、接驳器、钢板等,预埋钢筋宜采用 Ⅰ 级钢筋,连接钢筋直径大于 20mm 时,宜采用接驳器连接。 锚杆长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 5m 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 ; 2 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 4m; 3 锚杆杆体下 料长度应为锚杆自由段、锚固段及外露长度之和,外露长度须满足台座、腰梁尺寸及张拉作业要求。 锚杆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 1 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 ,水平间距不宜小于。 2 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 3 锚杆倾角宜 15 176。 25 176。 ,为且不应大于 45 176。 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 宜设置一个定位支架。 锚杆锚固体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10。 钢筋混凝土支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混凝土支撑 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2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在同一平面内应整体浇注,基坑平面转角处的腰梁连接点应按刚节点设计。 钢结构支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结构支撑构件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高强螺栓连接; 2 腰梁连接节点宜设置在支撑点的附近,且不应超过支撑间距的 1/3; 3 钢腰梁与排桩、地下连续墙之间宜采用不低于 C20 细石混凝土填充;钢腰梁与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应设加劲板。 支撑拆除前应在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之间设置可靠的换撑传力构件或回填夯实。 施工与检测 排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 50mm。 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 2 钻孔灌注桩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 200mm;当用作承重结构时,桩底沉渣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要求执行; 3 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 24h 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4 非均匀配筋排桩的钢筋笼在绑扎、吊装和埋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安放方向与设计方向一致。 5 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地下连续墙施工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可根据槽壁稳定性及钢筋笼起吊能力划分,宜为 48m; 2 施工前宜进行墙槽成槽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流程,选择操作技术参数; 3 槽段的长度、厚度、深度、倾斜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槽段长度(沿轴线方向)允许偏差 177。 50mm ; —— 槽段厚度允许偏差 177。 10mm ; —— 槽段倾斜度 ≤1/150。 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锚杆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宜大于 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 3%; 2 注浆管宜与锚杆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 100200mm, 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 3 浆体应按设计配制,一次灌浆宜选用灰砂比 1: 1~1: 水灰比 ~ 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 ~ 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 ~ 的水泥浆。 4 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 ~ ,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一次注浆锚固体强度达到 5MPa 后进行; 5 锚杆的张拉与施加预应力(锁定 )应符合以下规定 : 1)锚固段强度大于 15MPa 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75%后方可进行张拉。 2)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 3)锚杆宜张拉至设计荷载的 倍后 ,再按设计要求锁定; 4)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锚杆杆体强度标准值的 倍。 支撑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 必须严格遵守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2 立柱穿过主体结构底板以及支撑结构穿越主体结构地下室外墙的部位,应采用止水构造措施; 3 钢支撑的端头与冠梁或腰梁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支撑端头应设置厚度不小于 10mm 的钢板作封头端板 ,端板与支撑杆件满焊 ,焊缝厚度及长度能承受全部 支撑力或与支撑等强度 ,必要时 ,增设加劲肋板。 肋板数量,尺寸应满足支撑端头局部稳定要求和传递支撑力的要求; 2)支撑端面与支撑轴线不垂直时,可在冠梁或腰梁上设置预埋铁件或采取其它构造措施以承受支撑与冠梁或腰梁间的剪力。 4 钢支撑预加压力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压力,预压力的施加应在支撑的两端同步对称进行; 2)预压力应分级施加,重复进行,加至设计值时,应再次检查各连接点的情况,必要时应对节点进行加固,待额定压力稳定后锁定。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测宜按下列规定进行: 1)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得少于 5根; 2) 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2%,且不得少于 3 根。 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身结构质量,检测槽段数应不少于总槽段数的 20%,且不应少于个 3 槽段。 当对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或对钢支撑焊缝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宜采用超声探伤等非破损方法检测检测,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5 水泥土 墙 嵌固深度计算 水泥土墙嵌固深度设计值 hd 宜按本规程附录 A 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确定 当基坑底为碎石土及砂土、基坑内排水且作用有渗透水压力时,水泥土墙嵌固深度设计值除应满足本规程第 条规定外,尚应按本规程第 条抗渗透稳定条件验算。 当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嵌固深度设计值 hd 小于 时 ,宜取。 墙体厚度计算 水泥土墙厚度设计 b 值宜根据抗倾覆稳定条件按下列规定计算 : 1 当水泥土墙底部位于碎石土或砂土时 (图 )墙体厚 度设计值宜按下式确定 : 2 当水泥土墙底部位于粘性土或粉土中时 (图 )墙体厚度设计值宜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 : 3 当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水泥土墙厚度小于 时宜取。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墙体厚度设计值除应符合第 节要求外,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1 压应力验算: 构 造 水泥土墙采用格栅布置时 ,水泥土的 置换率对于淤泥不宜小于 ,淤泥质土不宜小于 ,一般粘性土及砂土不宜小于。 格栅长宽比不宜大于 2。 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确定,考虑截水作用时,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150mm;当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100mm。 当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基坑内侧土体加固或水泥土墙插筋加混凝土面板及加大嵌固深度等措施。 施工与检测 水泥土墙应采取切割搭接法施工。 应在前桩水泥土尚未固化时进行后序搭接桩施工。 ,施工开始和结束的头尾搭 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消除搭接沟缝。 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掺入量或水泥浆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浆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 15%~18%;粉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 13%~16%。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确定不同土层旋喷固结体的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 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 ~。 深层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桩水泥土墙的桩位偏差不应大于 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 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应在桩顶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 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按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 高压喷射注浆应按试喷确定的技术参数施工,切割搭接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旋喷固结体不宜小于 150mm; 2 摆喷固结体不宜小于 150mm; 3 定喷固结体不宜小于 200mm。 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 少于总桩数的 2%,且不应少于 5 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6 土钉墙 土钉抗拉承载力计算 单根土钉抗拉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 : 单根土钉受拉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 荷载折减系数 ξ 可按下式计算 : 对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土钉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试验确定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可按下式计算 (图 ): 土钉 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土钉墙应根据施工期间不同开挖深度及基坑底面以下可能滑动面采用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 (图 )按下式进行整体稳 定性验算 : 单根土钉在圆弧滑裂面外锚固体与。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59页)-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