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工业园区十一五专项规划(doc39)-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36 页 高新技术配套产业;充分发挥本地区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业。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 ——南昌昌东工业园区。 增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配套,大力发展针织服装、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化工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备的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新区。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 80 亿元。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信息光电、食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着力建设江西九江经济开发区、九江出口加工区、江西共青城经济开发区、江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江西永修星火经 济开发区)、江西德安工业园区、江西九江沙城工业园区、江西修水工业园区、江西瑞昌工业园区、江西星子工业园区、江西都昌工业园区、江西彭泽工业园区、江西武宁工业园区、江西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等 13 个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200 亿元的工业园区 1 个, 100- 200 亿元的 4 个以上,超 50- 100 亿元的 3 个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以上,利税总额 100 亿元。 ——江西九江经济开发区。 以出口加工区、综合工业组团、汽车工业组团为主平台,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的关联项目入园建 设,利用产业的聚集优势和链变效应,走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 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动力,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 通过引进与吸收并举、建设与改造同步,全面拉动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提升产业质量,把开发区建成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36 页 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超 300 亿元。 ——九江出口加工区。 充分发挥九江的口岸优势,整合资源,提高外向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外向型企业入区聚集,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扩大外贸出口,把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先导区、高新技术的聚集区和 出口创汇的重点区。 到 2020 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超100 亿元。 ——江西共青城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服装纺织、生态休闲、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国际国内著名服装品牌承接和培育的载体,生态人文旅游度假的休闲胜地,青年学习和交流创业的平台。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 亿元。 ——江西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 以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产品生产、研发为主导产业,以提高我国有机硅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硅产业基地。 发展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 到 2020 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 150 亿元。 ——江西德安工业园区。 重点培植纺织、服装、电子、食品等特色产业。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 ——江西瑞昌工业园区。 充分发挥长江岸线和资源优势,重点培植建材、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做强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矿冶等四大产业。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 亿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36 页。 重点发展以陶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电子通信为主的特色产业。 着力建设江西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西乐平工业园区、江西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等 3 个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的工业园区 2 个, 50- 100 亿元的 1 个,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 300 亿元,利税总额 30 亿元。 ——江西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规划建设综合工业园、陶瓷工业园、昌河汽车配件工业园等园区。 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内部配套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陶瓷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到 2020 年,实现年销售收入 100 亿元。 ——江西乐平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 到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 亿元。 重点发展冶金、机电、陶瓷、精细化工、建材、制药、塑料制品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着力建设江西萍乡经济开发区、江西芦溪工业园区、江西莲花工业园区等 3 个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100亿元的工业园区 1 个,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力争达 300 亿元,利税总额 20 亿元。 ——江西萍乡经济开发区。 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体,适当发展产业链较长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园区建成新型材料、冶金、工业陶瓷、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基地。 到 202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 200 亿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36 页 ——江 西芦溪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电瓷、建材、汽车配件、纺织产业。 到 2020 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 重点发展以冶金、精细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着力建设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江西分宜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的工业园区 1 个,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 20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 20 亿元。 ——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 以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为战略方针,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的聚集,催生和发育高新技术产业,完善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研发孵化区,建成新余市的创业和创新基地;完善区内 各产业群体的集中组团式布局,形成以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机电五金加工产业、健康生物工程产业、地毯产业、安全防护用品及服饰产业、物流及交通运输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群。 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 200 亿元。 重点发展以铜及铜金属制品、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化工、眼镜、节能灯、水表及水泵、阀门、微型元件、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着力建设江西鹰潭工业园区、江西贵溪工业园区、江西余江工业园区等 3个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100亿元的工业园区 2个,50- 100 亿 元的 1 个,全 市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 300 亿元以上,利税总额 30 亿元。 ——江西鹰潭工业园区。 依托 “铜都 ”和中国眼镜之乡的优势,重点发展铜加工产业,扶持发展服饰产业,大力发展光学眼镜产业。 以产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36 页 集群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壮大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聚集,实现产业升级,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园区工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 100 亿元。 ——江西贵溪工业园区。 发挥铜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铜产业及配套产业。 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做齐铜产品,提高附加值,形成铜产业精深 加工多方发展的格局。 同时,紧紧围绕电子、化工、建材、医药、食品等产业,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以铜、机械、电子、建材等主导产业。 到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 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及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轻纺、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和制药等六大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钨、稀土、氟化工、脐橙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好以钨、稀土、氟化工、机械、食品和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 着力建设江西赣州经济开发区、江西龙南工业园区、江西兴国工业园区、江西于都工业园区、江西南康工业园区、江西赣州沙河工业园区、江西瑞金工业园区、江西赣县工业园区、江西信丰工业园区、江西大余工业园区、江西定南工业园区、江西全南工业园区、江西宁都工业园区、江西会昌工业园区、江西安远工业园区、江 西上犹工业园区等 16 个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的工业园区 1 个, 50- 100 亿元的 4 个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 800 亿元,利税总额超 80 亿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36 页 ——江西赣州经济开发区。 充分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有色产业雄厚的产业基础,搞活大流通,提供大服务,壮大现代轻纺、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机电制造、医药和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 ,寻求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物流等新兴产业配套、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到位、服务业发达的产业结构体系,力争使开发区成为长珠闽经济资源转移的桥头堡、赣湘闽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纽带。 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 200 亿元。 ——江西龙南工业园区。 增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配套,大力发展纺织制衣、电子五金塑胶制品、食品药品加工、稀土深加工与应用等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备的以现代制造加工业为基础的工业新区。 到 2020 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0 亿元。 ——江西兴国工业园区。 大力发展以 “新型建材、机电制造、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现代轻纺 ”等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备的现代制造业工业新区。 到 2020 年,实 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 ——江西于都工业园区。 充分依托人力资源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实现产业整合和升级、增强产业的关联性和集聚度,加强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 培植壮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力争形成钨、摩托车齿轮、汽车变速箱、电子、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36 页 轻纺制衣的重要生产基地。 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到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超 50 亿元。 ——江西南康工业园区。 围绕成衣、家具二大省内同行业最大市场,不断推进服装、针织、高档家具产业升级、结构调优、行业配套,重点突破 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矿产品加工及食品行业的规模、特色和产业化水平,建成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的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小区、城市新区。 到 2020 年,实现年销售收入 40 亿元。 重点发展以医药、机械电子、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林产工业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利用宜春钽铌资源及现有企业优势,发展钽铌产业;充分发挥樟树 “药都 ”品牌优势,发展医药产业;以竹笋、猕猴桃、百合、大米加工为主,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着力建设江西宜春经济开发区(江西袁州医药工业园区)、江西奉新工业园区、江西上高工业园区、江西高安工 业园区、江西丰城工业园区、江西樟树工业园区、江西万载工业园区、江西宜丰工业园区、江西靖安工业园区等 9 个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的工业园区 1 个, 50- 100 亿元的3 个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 600 亿元,利税总额超 60 亿元。 ——江西宜春经济开发区。 以高技术产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地理优势,结合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发展以医药、钽铌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鞋业、新材料等产业,建设好医药园、汽摩配件园、。江西省工业园区十一五专项规划(doc39)-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以现有核心企业为基础进行布局, 整车生产布局在南昌、九江、景德镇等三个地区,零部件生产围绕核心骨干企业和特色工业园区进行布局。 要坚持走开放与合作的道路,靠大联大,增强竞争 中国最大 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33 页 力和抗风险能力。 江铃、昌河要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国内汽车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力度,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务用车、家用轿车、新型发动机
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 在城镇布局上,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功能互补。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建设可持续发展、集约式的昌九城市群,在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实现城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53 页 镇化进程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吸引各类 生产要素向南昌和九江这两座城市集聚,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
共性服务费用主要由如下一些项目构成: (一 )管理、服务和维修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及社保基金; (二 )共用部位、共用设施、共用设备日常运行 .维修、保养及公共场所照明、路灯、节日 ‘ 灯饰等公用水电费。 (三 )绿化养护费; (四 )公共环境清洁卫生费; (五 )安全保卫费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 作者所有 ) 第 4 页 共 7 页 (六 )办公费; (七
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进行维修; (六)接到物业损坏报修时,限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七)做好物业管理费用收支 的各项账目,妥善保管物业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财务账册; (八) 6个月公布 1次物业管理服务费、维修基金的使用情况,接受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九)定期听取业主委员会、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管理服务; (十)发现违反本条例或者业主公约的行为,立即进行劝阻、制止
强防治步伐。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 万平方公里;加大水土流失重点地区的防治力度,减少泥沙下洩;进一步建立健全水保监督网络,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基本建立起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統;水土保持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加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尽快适应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 ( 3)节水与灌溉 重点 进行大型灌区的更新改造工程
产能力,通过扩大旱涝保收面积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使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每年增加 10 亿斤 ,2020 年达到 400 亿斤水平 ,确保粮食安全。 合理调减早稻面积,大力发展优质、专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61 页 用粮食品种。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棉花、油料、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苎麻、花卉等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 改革沿江、沿湖、沿库等易涝地区耕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