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亚阈区工作的轨至轨输入cmos运放设计(doc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示。 图 2 ( ) 曲线 从该图可以求出 约为 , 约为 274。 这样,就得出我们设计时使用的公式 (3) 同理, PMOS有 (4) 4 电路总体设计 图 3是本文设计的轨至轨输入的运放 [4][5]。 该电路由输入互补差分对、共源共栅求和负载、跨导恒定电路、偏置电路基本单元组成。 M1~ M4管构成互补输入差分对,偏置在亚阈区;所有其他管子考虑到匹配和工艺的问题均偏置在饱和区。 M13是偏置电流切换开关,利用 M13实现输入级的 控制。 在低共模输入时,由于 M13截止, M1, M2通过 M16的偏置可以工作; M3, M4没有偏置电流不起作用。 可以得出此时的总跨导 = (5) 图 3 亚阈区工作的全摆幅输入运放 在高共模输入时,由于 M13导通, M3, M4通过 M15的偏置可以工作; M1, M2没有偏置电流不起作用。 同理,此时的总跨导 = (6) 在共模输入电压为 M13栅级电压附近时, M13会分流部分电流,并反馈到 M15。 这时, 和 输入对同时导通,总跨导为 (7) 从 (5)~ (7)可以看出,只要选择合适的比例 就可以保证在整个共模输入范围内输入级总跨导保持恒定。 正是由于输入对工作在亚阈区,跨导与偏置电流是线性关系。 相对于饱和区工作的平方关系而言,跨导的控制技术变的简单。 求和电路采用具有浮动电流源的共源共栅结构。 对于普通的求和电路(参见图 1),在互补差分对交替工作的时候,会引起求和电路 M5~ M12的静态电流发生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