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xx年)(doc5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沿江金融贸易区和武昌临江金融贸易区,结合沿江滨水景观,开辟绿化用地,建设公共广场,重点设置金融、贸易、保险、信息咨询机构。 外迁王家墩机场,在机场原址布置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重点设置博览、金融、贸易、商业服务机构。 ──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社区中心四级商业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加强江汉路、六渡桥、汉正街等传统商业区建设,以中山大道为主轴,以商业零售、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建设形成辐射中国中部地区的现代化中心商业区;扩大、提高武昌中南路、汉阳钟 家村商业区的规模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分别服务武昌和汉阳的市级商业中心;建立后湖、汉口火车站前、古田二路、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52 页 里铺、四新、沌口、解放路、徐东路、白沙洲、鲁巷、南湖、八大家等 12 个市级商业副中心;在各居住用地集中的主要地区规划布置 9 个社区中心。 、贸易为主,以全国性、区域型大型市场为骨干的开放性商品流通市场体系,重点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平方公里至 平方公里的额头湾农副产品及小商品、谌家矶生产资料、十升汽车、四新汽车零配件及工业品、白沙洲建材等 5 个大型市场。 融贸易区及商业区,规划布置会议中心和商务旅馆,利用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规划布置旅游渡假旅馆,建立多种类、多档次的旅馆体系,满足各类需求。 ,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庄严、宏伟的建筑景观,保证省级行政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 在市政府现址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扩建,利用汉口江滩综合改造,结合长江景观轴线和绿地建设,开辟开敞的滨水市政中心广场,建设完善市级行政中心。 ,提高文化设施水平。 规划建设三大文化中心,其中,在汉口二七片规划布置综合文化中心,建设 图书馆、展览馆、艺术馆等设施;结合武昌沙湖地区改造,布置影视中心,建设大型影剧院、歌舞剧院等设施;在汉阳月湖地区布置艺术中心,建设艺术馆、音乐厅等设施。 在外围各综合组团中心,结合自然山水环境布置一般规模为 8— 10 公顷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52 页 的文化中心,建设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游乐设施,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建,加强基层文化场所建设。 继续完善现有的文化设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用地,同时在新区规划预留发展用地,以满足未来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要,规划建 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 平方公里的洪山、塔子湖、罗家港等三大体育中心和一处大型水上运动中心。 进一步提高新华体育场、鹦鹉湖训练基地、北湖游泳馆、武汉体育馆、合作路体育馆、江汉二桥体育基地和武泰闸体育场等现有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 结合新区开发,主要在各综合组团内布置一般规模为 5— 10 公顷的体育活动中心。 调整、完善基层体育场所,加强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体育设施和中小学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 、保健、防疫设施,规划布置急救中心、康复医疗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 专科医院用地。 结合城市综合组团、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建设,完善区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综合医院、卫生院 (所 )和医疗保健站,形成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至 2020 年,达到每千人拥有 6— 7 张床位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完善中、小学教育机构的布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和成人教育,增设特殊学校,调整充实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9 页 共 52 页 高等院校的用地布局,促进教育水平和市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至 2020 年,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20%以上。 在各综合组团分别布置 1─ 2 所一般规模为 5— 10 公顷的中等专业学 校或成人业余学校和一所一般规模为 1— 2公顷的特殊教育学校。 在十升组团布置一所用地规模为 10 公顷的大型特殊教育学校。 在常青、南湖和关山组团布置高等院校发展用地,总规模为 1— 平方公里。 ,重点规划布置大型科技设施和各具特色的高技术密集区域,促进武汉科技事业发展。 在关山组团和二七区片布置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在鲁巷和工农兵路布置技术交易中心及新技术展览中心;在关山组团、二七区片、后湖组团布置技术中试基地及科技小区;继续完善关东、关南、庙山、沌口高科技工业园;以省农科院、华中 农业大学为依托,布置南湖高科技农业园;形成以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的科、农、工、贸一体化产业格局。 ,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在徐东路以北施家湾布置领事馆区,占地约 平方公里。 重点安排外国领事馆、国际组织机构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在维护现有特殊用地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予以适当调整和完善;外迁王家墩机场,在机场搬迁之前仍按现行有关规定及武汉市政府意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0 页 共 52 页 严格控制飞行净空;在部分综合组团规划预留特殊用地,以满足特殊部门的 发展需要。 、汽车、机电设备、钢铁四大支柱工业和食品、工艺美术、印刷包装、服装、家用电器等工业,适当增加工业用地,调整工业区布局,完善工业区配套设施,提高环保质量水平,规划将主城工业用地由 1994年的 平方公里增加到 70 平方公里左右,占主城建设用地的比例由 1994 年的 %调整到 %。 ,从核心区向外,依次划定工业严格限制区、限制区、控制性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 一环路以内地区为工业发展严格限制区,通过调整 土地使用功能,对区内绝大多数工业有计划地搬迁改造,腾出用地发展第三产业或其他公共设施,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一环路至二环路之间范围为工业发展限制区,鼓励工业外迁和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结合旧城改建,可保留部分非扰民工业,组建工业街坊和工业地段;二环路至三环路之间范围为工业控制性发展区,贯彻工业集中发展的原则,突出工业区主导性质,巩固发展规模大、资金雄厚、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型企业,适应城市区街工业、乡镇工业、私营工业集中布局的要求,适当接纳工业性质兼容的中心区外迁企业,重点实施工业区的调整改造,加强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和环 境整治,形成古田、谌家矶、鹦鹉洲、白沙洲等 4 个中型工业区和石桥、后湖、陶家岭、琴断口、黄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1 页 共 52 页 大湾、南湖等 6 个小型工业区;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关东、关南和庙山为主构成的关山工业区,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主体的青山工业区和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构成的沌口工业区等三大工业区为工业重点发展区,以主导工业为核心,逐步建设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 ,丹水池、唐家墩等地的危险品仓库主要外迁至北湖,汉口中心区普通仓库、堆场和徐东路、二七路等地的国家大型储备、中转仓库主要调整至重点镇、县城或中心镇, 扩建新建青山、白沙洲、丹水池三个大型及沌口等 11 个中小型仓储区。 ,位于城市中心地段,集中体现了武汉地方特色和商业职能,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地段,面积为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 万。 旧城改建的基本目标是 :调整功能结构,发展商业、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提高环境质量,控制开发强度,使整体建筑密度控制在 50%以下,降低人口密度,使旧城常住人口总量减少到 54 万人左右,增加绿地面积,至 2020 年人均公共绿地由 1994 年的 平方米上升到 平方米; 完善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建设高水准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水体,加强文物古迹的修缮和江滩的整治,充分体现名城风貌特色。 平方公里 ,规划常住人口控制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2 页 共 52 页 30 万。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城市中心商业区和金融贸易区的职能,将金融商贸用地比例提高到 25%左右;严格控制建筑密度,疏散旧城人口,改善居住环境,使人均居住用地由 平方米提高到 13 平方米以上;完善道路系统,将道路面积率提高到 25%以上,重点打通和拓宽游艺路、友谊路等垂直江河的连通路,开辟集家咀等若干广场和停车 场 (库 ),建立中心商业区步行系统;结合工业、仓储用地的搬迁和江滩的改造,开辟公共绿地,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 平方米提高到 平方米;修缮和整治部分优秀历史建筑,再现历史景观氛围。 ,规划常住人口控制为 11万。 要加速工业企业的搬迁;完善钟家村市级商业中心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使人均居住用地由 平方米提高到 平方米;改善道路系统;提高绿化水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 平方米提高到 平方米;加强龟山、梅子山、月湖公园、古琴台、归元寺、莲花湖的建设开 发和山体、水体的保护,合理控制南岸咀地区的建筑形式与高度。 ,规划常住人口控制为 13万。 要加速工业企业的搬迁和改造;完善解放路商业副中心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使人均居住用地由 平方米;加强道路系统特别是支路系统的建设,开辟武昌桥头、阅马场等若干广场和停车场 (库 );增加绿化用地,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 平方米提高到 平方米;保护辛亥革命起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3 页 共 52 页 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革命历史建筑和蛇山景点,保证黄鹤楼的望江视线走廊。 六、交通规划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对外运输体系。 ,以京广、京九、汉丹和沿江铁路为骨干的铁路交通系统。 完成京广与京九铁路麻汉联络线的复线工程,结合京广铁路武衡电气化工程 ,改造武南编组站,完成南环线电气化工程,完善武汉铁路枢纽;结合京广客运专线建设,修建天兴洲过江通道及新武昌北站,在北洋桥以南建设动车段;在新沟、何刘、横店建设 3 个大型编组站,在武昌、汉口各 修建一个煤货场,在汉口、汉阳和武昌各修建一个大型货场;在阳逻预留过江铁路桥位。 、沪蓉国道主干线建设,修建外环公路;形成以主城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市域公路网络;加强县级公路的建设,提高公路等级。 规划建设武汉公路枢纽,由一个组织管理中心,金家墩等 9 个公路客运枢纽和郭徐岭等到 8 个货运枢纽组成。 提高客货运输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至 2020 年,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 4450 公里左右,路网密度达到 60 公里 /百平方公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