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显直流稳压电源的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 3V DC 集成稳压器有多种型号供选择,每种型号有着不同的性能指标,可用于功能要求不一样的各种电路。 表 1为几种集成稳压器的型号与性能指标: 表 1 几种集成稳压器的型号与性能指标 类型 三段固定 三端可调 大电流可调 参数 符号 单位 78Mxx、 79Lxx lm31 LM337 LM138 输入电压 V1 V +( 840) +( 340) 35 输出电压 V0 V +( 524) +( ) 最小电压差 ( ViVo) min V +() 电压调整率 Sv %V 318 电流调整率 Si % 1215 温度系数 S /℃ 300 (075) ℃ 纹波抑制比 RR dB 536 60 6 7780 6075 调整端电流 Id uA 50、 65100 输出阻抗 Zo Ω 最小负载电流 Iomin mA 输出电流 Io A 空挡( ) M( ) L( ) 最大功耗 Pmax W 输出噪声电压 Vn uV(峰 峰值 ) 470、 125600 50 ICL7107三位半 LCD/LED显示 A/D转换器 6 ICL7107是现时一种在数字仪表领域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三位半 A/D转换器,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制作数字显示电压表,电路稍加改造,还可以用于制作数字电流表和数字温度计等实用的电路或仪表。 ICL7107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率,低功耗的三位半 A/D转换器电路。 它集成了七段译码器,显示驱动器,参考源和时钟系统,并且可以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 ICL7107芯片将高精度,低成本和通用性非常好地集于一身,而且极性误差小于一个字。 真正的差动输入和差动参考源在各种各样的 系统中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而且,只要用十来个作用的无源电子元件和 LED发光管就可以与 ICL7107构成一个具有高性能的仪表面板,充分表现出 ICL7107芯片的低成本还有电路设计简单等优点。 ICL7107芯片共有 40个引脚,芯片的第一脚,是将芯片正放,眼睛面对芯片的型号字符,在芯片的左下方就是它的第一脚。 当知道了那个脚是第一脚,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列,依次是第二引脚到第四十引脚。 芯片的第一引脚是供电,需要接入 DC5V的电压。 第 36引脚是基准电压,正确数值时 100mv,第 26引脚是负电源引脚,它的电压数值是负 的,最好是 ,不能够是正电压或者零电压。 芯片第 31引脚是信号输入引脚。 芯片的电源地是 21脚,模拟地是 32脚,信号地是 30脚,基准地是 35脚,在通常的情况下,这四个引脚都接地。 下面给出 ICL7107芯片的管脚排列图,如图 4所示: 7 图 4 ICL7107 的管脚排列图 表 2为 ICL7107芯片的各种极限参数的表格,包括工作温度、储存温度、热阻和最大结温等。 表 2 ICL7107的极限参数 参数类型 型号 符号 参数范围 单位 电源电压 ICL7106 V+~V 15 V 电源电压 ICL7107 V+~GND 6 V 电源电压 ICL7107 V~GND 9 V 模拟输入电压 ICL7106/ICL7107 V+~V 参考源输入 ICL7106/ICL7107 V+~V 时钟输入 ICL7106 TEST~V+ 时钟输入 ICL7107 GND~V+ 工作温度 ICL7106/ICL7107 Topr 0~70 ℃ 贮存温度 ICL7106/ICL7107 Tstg 65~150 ℃ 热阻 ICL7106/ICL7107 50 ℃ /W 8 最大结温 ICL7106/ICL7107 150 ℃ 3 可调稳压直流电源的设计 可调稳压直流电源的基本组成 稳压电源一般分为五部分,由变压器降压电路,全桥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 稳压电源电路图如图 5所示。 T R 1T R A N 2P 2 SB R 1D F 00 5 MC122 00 uC20. 1 uD1D I O D E LE DR11kVI3VO2ADJ1U1LM 31 7 LR2P O TR320 0 RD61N40 0 2D51N40 0 2Q190 1 3R4 R5R6C4C310 uC510 u 图 5 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 Lm317可调式集成稳压电源的原理图如图 5所示,只要接线正确,一般能良好地实现它的功能。 交流 220V电压经过电源变压器降压整流后得到直流电压 Vin,电压 Vin经过滤波电路 输入到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在集成稳压器输出端课调出 (可调范围取决于 R2和 R3的取值,最大范围可以从 37V。 )的电压。 为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值, LM317稳压器的调节端与地之间的电阻 R2值及其压降往往较大,在 R2两端并接一个不小于 10uF的电容 C3,可有效地抑制输出端的纹波。 由于稳压器在 1∶ 1的深度负反馈下工作,当输出端负载为容性的某一值时,稳压器有可能出现自激现象。 因此,在稳压器的输入端接入 C2,输出端接入 10uF的电解电容 C5,提供足够的电流供给,同时可以防 止可能发生的自激振荡以及减小高频噪声和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 当输入端发生短路时, C5通过稳压器的调整管放电, C5值较大,则放电时的冲击电流很大,电压会通过稳压器内部的输出晶 9 体管放电,可能造成输出晶体管发射结反向击穿。 为此,在稳压器两端并接二极管 D6,输入端短路时 C5通过 D6放电,保护 LM317稳压器。 整流滤波电路 因为课题需要 5V12V的稳压直流电,所以需要用到 220V转 18V的变压器把高压的交流电转成低压交流电。 因为课题不需要用到 20V以上的电压,所以应该选用 18V24V的变压器,这 样可以降低 LM317集成芯片的功耗,达到低功耗,高效率的要求。 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任务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 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靠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因此二极管是构成整流电路的关键元件。 在小功率整流电路中,常见的集中整流电路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和倍压整流电路。 本设计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工程上最常用的单相整流电路。 在工作时,电路中的四只二极管都是作为开关运用,当正半周时,二极管 V V3导通( V V4截止),在负载电阻上得到正弦波的正半周;当负半周时,二极管 V V4导通( V V3截止),在负载电阻上得到正弦波的负半周。 在负载电阻上正、负半周经过合成,得到的是同一个方向的单向脉动电压。 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 V3V2V4V1RL 图 6 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 10 选择二极管要依据二极管的反向耐压 VRM和正向电流 IF。 由于滤波电容的容量愈大,二极管导通角愈小,通过二极管脉冲电流的幅度愈大,因此,整流管的幅值电流必须加以考虑。 流过整流管的平均电流: 2D IiI 2 oi RI I I 21 0 .0 1RR adj AI I I 式中 Ii 为稳压器的输入电流, IR IR Iadj 分别为流过 R R2,以及调整端的电流,则: oD II 考虑到电容充电电流的冲击,正向电流一般取平均电流的 2~ 3 倍。 二极管最大反向电压: 2m a x 22 1 .2d iUU U 式中 U2为电源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 Ui为整流输出电压 (即稳压器输入电压 )。 为了保证稳压器 LM317稳定运行,输入电压 Ui与输出电压 U0之差一般在 5~ 15V范围,取 UiU0=10V,得: m a x 1 .2 1 .2 ( 1 0 ) 1 2 1 .2ooidU U U U 设计时可考虑一定的余量。 根据计算, 1N4007的二极管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用作整流桥。 桥式整流电路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 7所示。 11 图 7 桥式整流电路电压和电流波形 如图 7所示,在交流电压 u2的整个周期内,负载 Rl都有同方向的电流通过, 故 Rl 上得到单方向全波 脉动的直流电压。 这样,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就完成了整流的功能。 滤波电路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交流成分(称为 纹波电压)。 所以我们需要在整流电路之后加入滤波电路进行滤波,才能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 对于滤波电路的选择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电感滤波电路。 由于电感在电路中有储能的作用,所以在电路中可以串联电感,当电源供给的电流增加时,它能够把能量储存起来,当电流减小时,它有可以把能量释放出来,是负载电流比较平滑,有平波的作用。 在电感滤波电路中,整流管的导电角度比较大,峰值电流很小,输出特性比较平坦,但是由于铁芯的存在,比较笨重,体积比较大,而且容易引起电磁 干扰。 一般的情况下只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场合。 电感滤波电路图如图 8所示: 12 V3 V2V4 V1RLL1 图 8 电感滤波电路 方案二:采用电容滤波电路。 由于电容在电路中也是起到储存能量的作用,并联的电容器在电源供给的电压升高时,能够把部分能量储存起来,而当电源电压减低的时候,就能把能量释放出来,是负载电压比较平滑稳定,也就是电容也有平波的作用。 电容滤波电路比较简单,而且负载直流电压比较高,纹波也比较少,适用于负载电压较高,负载变动不大的场合,也减轻了电路设计和实际焊接的工作。 电容滤波电路原理图如图 9所示。 V3 V2V4 V1RLC 图 9 电容滤波 电路 经过分析,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二。 13 经过滤波,电路的电压、电流波形如图 10所示。 滤波电解电容 C的选择原则是:取其放电时间常数 RLC大于充电周期的 3~ 5 倍,其耐压值必须大于脉动电压峰值。 对于桥式整流电路来说,脉动电压峰值为 2U2, C的充电周期等于交。基于数显直流稳压电源的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