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学习材料(doc2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 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26 页 本质安全技术 (直接安全措施 ) 安全防护 (间接安全措施 ) 使用信息 (指示性安全措施 ) 附加预防措施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 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监察 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 ( 1)本质安全技术。 这是指在机械的功能设计中采用的、不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装置而直接把安全问题解决的措施,因此也称为直接安全 技术措施。 本质安全技术是机械设计优先考虑的措施。 ( 2)安全防护。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安全时,必须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出一种或多种专门用来保证人员安全的装置,也称为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 3)使用信息。 本质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都无效或不完全有效的那些风险,可通过使用文字、标记、信号、符号或图表等信息,向人们作出说明,提出警告,并将遗留风险通知用户,局称指示性(说明性)安全技术措施。 ( 4)附加预防措施: ① 着眼紧急状态的预防措施。 如急停装置、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援救保护措施; ② 附加 措施,如机器的可维修性、断开动力源和能量泄放措施;机器及其重型零部件容易而安全的搬运措施、安全进入机器的措施、机器及其零部件稳定性措施等。 2. 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 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2 页 共 26 页 ( 1)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对避免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按防护部位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可分为九大类: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和护肤用品。 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时应注意: ① 根据接触危险能量的作业 类别和可能出现的伤害,按规定正确选配。 该用的一定要坚持佩戴,不该用的坚决不用,否则不但没有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如操作台钻过程中不允许佩戴手套。 ② 防护用品一定要达到保护功能的要求并合乎使用条件的技术指标。 使用中应注意有效使用期,及时检查报废,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防御作用。 ③ 个人防护用品是不可取代安全防护装置 的 ,它不具有避免或减少面临危险的功能,只是当危险来临时起一定的防御作用,必要时,可与安全防护装置配合使用。 ( 2)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作业场地是指利用机械进行作业活动的地点、周围区 域及通道。 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如下: ① 机器布局应方便操作,机器之间、机器与固定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通道宽敞无阻,充分考虑人和物的合理流向,满足物料输送的需要并有利于安全。 ② 作业场地不得过于狭小,工、卡、量具应按规定摆放,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平稳,防止坍塌或滑落。 ③ 地面平整,无坑凹,无油垢水污,废屑应及时清理;室外作业场地应有必要的防雨雪遮盖;有障碍物或悬挂突出物,以及机械可移动的范围内应设防护或加醒目标志。 ④ 保证足够的作业照明度,满足通风、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控制 尘、毒、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物,使其不得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 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26 页 ( 3)安全管理措施。 它包括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对设备(特别是重大、危险设备)的安全监察等。 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减小设计的遗留风险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比,可靠性相对较低,它们都不能用来代替在设计阶段可用来消除危险、减小风险的措施。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该技术进行机器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 定条件下执行机器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器自身安全的要求。 (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 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 金属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 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 2)安全距离的原则。 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 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 机械的安全距离包括两类距离要求: ①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最小安全距离。 它是指作为机械组成部分的有形障碍物与危险区的最小距离,用来限制人体或人体的某部位的运动范围。 当人体某部位可能越过障碍物或通过机械的开口去触及危险区时,安全距离足够长,限制其不可能触碰到机械的危险部位,从而避免了危险。 ② 避免受挤压或剪切危险的安全距离。 当两移动件相向运动或移动件向着固定件运动时,人体或人体的某部位在其中可能受到挤压或剪切。 这时,可以通过增大运动件间最小距离,使人的身体可以安全地进入或通过;也可以减小运动件间的最小距离,使人的身体部位伸不进去,从而避免了危险。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 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26 页 ( 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 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 对预定在爆炸气氛中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 本质安全 电气装置,也可采用电压低于 功能特低电压 的电源,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 用机械设备来补充、扩大、减轻或代替人的劳动,该过程便称为机械化过程。 自动化则更进了一步,即机械具有自动处理数据的功能。 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人的操作岗位远离危险或有害现场,从而减少工伤事故,防止职业病;同时,也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全面的素质要求。 ( 1)操作自动化。 在比较危险的岗位或被迫以机器特定的节奏连续参与的生产过程,使用机器人或机械手代替人的操作,使得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 2)装卸搬运机械化。 装卸机械化可通过工件的送进滑道、手动分度工作台等措施实现;搬运的自动化可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机械手、 自动送料装置等实现。 这样可以限制由搬运操作产生的风险,减少重物坠落、磕碰、撞击等接触伤害。 装卸应注意防止由于装置与机器零件或被加工物料之间阻挡而产生的危险,以及检修故障时产生的危险。 3.调整、维修的安全 在设计机器时,应尽量考虑将一些易损而需经常更换的零部件设计得便于拆装和更换;提供安全接近或站立措施(梯子、平台、通道);锁定切断的动力;机器的调整、润滑、一般维修等操作点配置在危险区外,这样可减少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需要,从而减小操作者面临危险的概率。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 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26 页 通过实现机器预定功能的设计 不能避免、限制或充分减小的某些风险,在利用机械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各个生产要素处于动态作用的情况下,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事故和职业危害。 因此,在机械的设计阶段就应加以考虑,不是为了加强机器预定生产功能,而是从人的安全需要出发,针对防止危险导致的伤害而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或增加配套设施。 特别是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以及事故频繁发生的机器部位,更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 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 采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来决定。 1.安全防护措施的类别 安全防护常常采用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及其他安全措施。 ( 1)防护装置。 这是通过设置物体障碍方式将人与危险隔离的专门用于安全防护的装置。 ( 2)安全装置。 这是用于消除或减小机械伤害风险的单一装置或与防护装置联用的保护装置。 2. 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安全功能是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说,安全防护装置出现故障会立即增加损伤或危害健康的风险。 安全防护装置在人和危险之间构成安全保护屏障,在减轻操作者精神压力的同时,但也使操作者形成心理依赖。 安全防护装置达不到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就不可能安全,即使配备了安全防护装置也不过是形同虚设,比不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更危险。 为此,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