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迎评学习宣传手册(doc5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干部和教师参加会议,直接了解会议的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 想,开拓思路,共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教学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会上印发给大家的会议主文件《关于 13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是根据这个主题起草的,希望大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这份主文件将作为 2020年的 1 号文件下发,以指导高等学校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主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 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举措: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广大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有强烈的成才渴望,政府和群众花了那么多感情、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财力,把孩子送到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 质量上去了,学生成才了,人民群众就满意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了。 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回顾过去六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开创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 19%,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1998 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 108 万,而今年招生超过 440 万,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两番。 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在提高,学术水平在提高,国际地位在提高。 比如, 2020 年全国高校科技经费比 1996 年增加了 5 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与我国签订了学 位学历互认协议;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 40多个国际顶尖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这些成就举世瞩目,让国外同行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可思议,认为我们创造了奇迹。 这几年的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明显、积累经验最丰富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然 ,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改革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这样一次历史性跨越,也自然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发展,一些深层 14 次的矛盾逐步显现。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在前一个阶段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也是好的。 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199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质量 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工作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 4 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 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我们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高等学校名师奖”的表彰奖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 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宗旨,坚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同志们深切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我们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 八字方针”,就必须一方面坚持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由于教学工作在提高质量中处于突出地位,因此,在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当然,我们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正视 当前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教学管理相当薄弱,三是教学改革亟待深入。 从根本上讲,还是质量意识淡薄,在某些地区、某些高校,轻视教学、忽视质量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因此,首要的任务还是增强质量意识,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坚决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实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重心转移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花大力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大教学投入,二是强化教 学管理,三是深化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要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力度;针对教学管理相当薄弱,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针对教学改革亟待深入,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要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到教学工 15 作上来,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四个重要关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好诸多内外部关系。 在这里,我着重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角度,谈当前应该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四个 关系。 第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三年前,教育部党组提出了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的思路就是:一方面,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解决好怎样发展的问题,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矛盾,其中,要高度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质量,把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抓 紧抓好。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一谈到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形成一种误解,以为是要否定以前的工作了。 我们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是为了完成新阶段的任务,而不是否定前一阶段的成绩,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正确的,下一阶段根据形势发展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也是正确的。 这里,我想谈一谈四点认识:第一点,在前一阶段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意义极其深远;第二点,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持续发展,但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第三点,在过去六年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是有保证 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第四点,下一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使质量更好。 我认为,这四点认识就是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四点认识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扩大规模上,我们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质量上,我们要看到前一阶段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下一阶段我们还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不能因为现在强调发展的节奏就否定前面的跨越式发展,也不能因为现在高度重视质量而把前面的质量说得一塌糊涂。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 关于质量的两点看法:一是中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是好的,总体而言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我们的本科教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各有优劣,我们确有很多需要追赶的方面,但就总体而言,就主要方面而言,我们的本科教育质量是好的。 二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苛求”“大众化”阶段的教学工作,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质量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必须持续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中央去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 才;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最终还是看这个国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就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现在的毛入学率才 19%,离现代化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从根本上讲,我国有 13 亿人口,如果素质很低, 16 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很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 所以,在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坚决不能动摇。 数量和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它们是互相对立的,但它们也是互相依存的。 一方面,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质量;另一方 面,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我国在前一阶段也面对了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 然而,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对这个问题处理得更好一些,因此外国朋友说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这么短、投入这么少、发展这么快,是一个奇迹;二是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保证了质量,也是一个奇迹。 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 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同时,质量更要不断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提高质量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辩证关系。 第二,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在中国,需要也必须强调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是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性质所决定的。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首 先体现在服务方面。 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按照这一宗旨,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服务社会,都应统一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上来。 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才是最好的高等教育 ,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 第二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要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具体到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应有基本质量标准,也就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学业标准。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 进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同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统一性是在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多样化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 高等学 校要认真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 强调统一性并不是束缚手脚、限制发展,鼓励多样化也不是放任自流、盲目发展。 而实现二者辨证统一的关键是“特色”,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 高等学校要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科 17 学定位、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我们既要防止因重视多样化发展而忽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要防止因追求统一性而带来的“模式趋同”和“千校一面”。 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高等学校肯定不是合格的学校,但高 水平的学校一定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校,肯定不只一种类型,不只一种模式,各高等学校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学校。 这就是高等教育统一性和多样化的辩证关系。 第三,“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理好“成人”和“成才”的关系,对高等学校来说十分重要。 今年,教育领域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8号文件,即《关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