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轿车市场策划汽车消费者研究报告(28页)-汽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较高、有点浪费。 ■渴望拥中档轿车 ・ SUV・ MPV等「性能优越的车」的东莞用户。 -在东莞、 MT/ AT车的用户中、没有关系到个人的月收入( 2,500~ 3,000元台)低的问题、因为购车的资金是由双亲等家人的负担、 面对当初想购车时,也有强烈地想购买可供 5人乘坐的轿车及 SUV、 MPV车的愿望。 ■但是、考虑到自已的收入 ・ 支付能力的时候、虽然有「预算」、但还是选择早些阶段的「小型车」。 -由于 5人乘坐的轿车的价格相对较高、当然 MPV车的价格也不便宜且过路费相对比一般轿车贵、所以将其排除在选择之外。 ■广州用户自主决定意识较强、他们从最初想法就是小型车。 -他们的想法是 10多万元左右刚好是在预算中、然后在停车方面也较为容易方便、油耗也少、而相对其它的购车的概念意识相对薄弱一些。 相对倾向现实的广州和倾向理想主义的东莞来说,最大不同点就是在预算的前提中, “小型 车做为开始 ”的想法。 11 4.选择车的重视要点和车型比较状况 (1)重 视 点 和对其它车的评价 东莞 广州 G1: MT 车的用户 G2: AT 车的用户 ○最重视的要点是「价格」。 - 12万元~ 13万元。 -富康 ZX车型价格偏高。 ○也注重「整体外观的印象」。 -中年人对 2BOX车的外观感觉很土气的印象、但年轻人觉得设计好的话可以接受。 -夏利 2020的车型由于车尾太高,觉得不适合自已。 ○当然「品质」也会考虑进去、印象中容易发生故障的车車先排除在选择之外。 -奇瑞车外观尺寸很大但价格便宜,让人感到不放心。 另外其发动机也容易发生故障。 ○重视「内饰」。 -评价认为 Polo车的内饰很好,但认为富康的内饰不是很好。 ○最重视的要点是「价格」。 -车辆本体价格在 12万元~ 13万元、包含车牌在内 15万元左右的价格较为合适。 ○也重视「品牌」的印象。 -夏利车的品牌印象不好。 ○注重「整体车型的外观形象」。 -夏利车的车体颜色太鲜艳了、好像是倾向女性用的车。 -富康及 Jetta车的款式角度 “ 四角型 ” 设计不理想、好像在街上见到的的士那样,欠缺新鲜感。 另外,「四角型」的设计太「老旧的款式」、给自已的印象不是很好。 ○最重视的要点是「价格」。 -预算为 15万元。 ○当然,「外观的形状」也会影响。 -夏利车后车厢的设计「太尖感觉很难看」。 - Jetta及桑塔纳、富康外观太显四角型,款式显得太旧。 ○也注重「内饰」。 - Jetta/富康车的内饰设计相对粗糙。 奇瑞的内饰工艺也不是很好。 ○当然「品质」也会考虑进去、印象中容易发生故障的车先排除在选择之外。 -奇瑞较容易发生故障先排除在选择之外。 -奇瑞/富康 ZX车的发动机噪声太大。 ○最重视的要点是「价格」 -先优先考虑在预算内自已能够买得起的车型。 ○注重「外观款式的新颖」。 -富康/ Jetta外观太旧( 80年代的款式)=土气/给自已的印象不好。 由于这些理由拒绝把其考虑在内 Jetta车是由于街上行驶的的士几乎都是用这种车,所以欠缺魅力。 ○与轿车对比、对 2BOX的车不是很感兴趣。 - Polo车虽然很流行、但由于是 2BOX的车,所以不感兴趣、相对来说评价也降低。 ○对于「能提高自已的身份象征」来说、不是一种动机的顶点、只是意识而已。 -由于奇瑞的知名度不高、不能提高自已的身份象征,所以拒绝。 ○「车名的印象」也对选择有影响。 -夏利车其实在其性能及内饰方面的评价也不错、但由于是对其车名的印象不好而拒绝。 (在广东话的发音中, “ 夏利 ” 的 “ 夏 ” 的语感表示没有精神的意思) 东莞和广州虽在月收入对比有差异,但「预算」都是共同的最重视点。 另外「外观 /款式」也同样重视,他们觉得「小型车也有小型车的个性」。 ■在东莞、他们更重视「内饰的制作」及「车性能的优良性」。 -在东莞、他们在对「内饰」及「车性能的优良性(不是很粗糙/没有什么故障)」「静音效果」等的车型更为重视。 ■而在广州、他们更倾向注重「品牌形象的知名度」。 -即使车的性能及内饰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对车名的印象不好的话、对怎个品牌的车种印象也打折扣( ex. 夏利)。 -乘用知名度不高的车来说、由于不能提升自已的身份、因此欠缺一定的魅力( ex. 奇瑞)。 -从车体外观来讲,不喜欢乘用「好像是女性用」的车( ex. 夏利)。 12 4.选车重视的要点和车种比较状况 (2)选择 Sail车的理由 东莞 广州 G1: MT 车的用户 G2: AT 车的用户 ◎良好的外观款式/设计。 -给予人们是大型汽车公司制作设计出来的车的印象。 ◎完美的组装/合成。 -部品与部品之间没有间隙。 ○对 BUICK品牌的信赖感。 -在周围经常听到称赞这种品牌的名字、因此觉得可以值得信赖。 ○安全性能好。 -车门很厚。 -欧洲车比日本车结实。 ○价格也在预算范围之内。 -购车的价格为 13万~ 14万元。 ◎受 BUICK/ GM品牌知名度高的影响。 -与其说期待 Sail车的本身性能、主要是期待 BUICK的品牌的产品。 -与其它的厂家对比、 GM的品牌给人的印象是「可以保证品质」 ◎在同级别的车种当中、价格较为合适。 - 12万~ 13万元的价格比夏利及 Jetta车便宜。 ○圆形流线形的款式给人一种新颖的感受。 - Jetta及富康车的四角型的款式是 80年代的款式太旧/老土。 ○虽然了解 Sail的车体太小的问题、但由于预算的原因,也将就算了。 ◎因 BUICK品牌的知名度高,而受其影响。 -由于对 BUICK的品牌有信赖感、有的用户为了购买此车,在没有见过实车的情况下就 先付 3万元订金。 ◎在同级别的车种里、价格适中,但有良好的内饰。 ◎良好的外观款式/设计。 -流畅的款式外观。 较大的大灯的设计给人一种豪华感觉。 ○很好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体坚韧性、结实。 加上前置气囊、配置全部5人的安全带等的安全装备。 ◎受 BUICK品牌知名度高的影响。 -经常在 TVCF看到 BUICK的广告、感觉拥有 BUICK可以得到满足。 -印象中 BUICK的品牌是高级车的代名词。 ◎ BUICK让人感觉「安全/结实」的强烈印象。 -本田车在日本车的内饰方面获得很高的评价、但他们更希望选择的是比日本车安全性能 更好的「欧洲车」。 ( ※ 对 BUICK车的看法有欧洲车的印象) -主要是对在驾驶席及助手席配置了安全气囊方面的评价。 ○流线形的外观有现代感的款式这点也有吸引的魅力。 - Sail车的外形比富康及 Jetta车的外形新颖。 ○不仅有知名度高的原因,还有反映其价格适中这些的原因。 选择 Sail车的 共 同 点 是对其 「国际品牌 」的印象 , 「对 BUICK有放心感 」。 再加上、 Sail车的 「外观新颖 」。 -在东莞,对车的性能的评价意识很强、 BUICK品牌的影响要素这点与广州共同。 -「知名度高/大型品牌的 BUICK」这些理由、对于品质及安全性能来说,觉得「相对信赖和安心感」。 另外、「 由于是 BUICK车,有满足感」。 ※ 不只是「因为是 BUICK的车」这些客观性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了解比较含糊,取决于其是「国际品牌」的印象。 ■作为 Sail车的本身魅力、也有其它车型所没有的「新颖的圆型外观感」。 -品牌以外,他们也会重视「外观的款式」。 与 Jetta及富康车那样的四角型设计显得款式太旧对比、 Sail车的流线形外观设计,有现代感的新颖款式得到好评。 ■对于注重车体性能魅力的东莞人来说、对 Sail车的评价特征是「安全性能高」。 -不是因为是 BUICK品牌给人「没问题/安全」的印象、从车身的厚度及安全装备来看、也觉得 Sail车有安全可靠性。 ■关于 Sail车的车内空间及行驶性能来说、购买时没有感觉到其有独特的魅力、但也没有去拘谨这些。 13 4.车种比较状况和选择重视的要点 (3)标准型 (四轮车 /轿车 )的选择理由 东莞 广州 G1: MT 车的用户 G2: AT 车的用户 ○保守的人仕较多、倾向购买轿车。 -选择购买轿车的受访者有4人。 印象中所谓的私家车他们认为是轿车。 -也会重视车的行李舱的情况。 ○选择四轮车( SRV)的用户有2人(都是 20多岁未婚)、他们认为与其在乎 性能还不如选择其外观。 ○年轻一代主要是考虑车的实用性、所以选择四轮车(3人)。 - 2BOX车在倒车的时候、与轿车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后面情况。 -他们对后排座位的看法比对行李舱更加重视。 ○ 35岁以上的中年人考虑相对保守、他们选择别人认为是良好的轿车(3人)。 -认为「私家车应是 3BOX车」「轿车在表面看来就是好」。 -重视车的行李舱的空间。 ○全部受访者选择轿车。 -觉得 2BOX车的款式太老土。 -但是、 Polo车的外观给他们的印象「比较新颖」、也有人觉得如果在设计方面可以的话, 即使是 2BOX车也没有问题。 -在选车的时候也会参考双亲及妻子的意见、双亲及妻子的喜欢款式也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全部的受访者选择了轿车。 -与轿车对比、他们觉得 2BOX车显得「太难看/太小/不够高级」。 -他们觉得轿车的行驶性能与 2BOX车对比,其在弯路上的行走稳定性能更高。 SLX 4人 SRV 2人 SLX 3人 SRV 3人 SLX 6人 SRV 0人 SLX 6人 SRV 0人 没有关系到地域性的问题、各年龄层的不同其选择四轮车/轿车的意识也不一样。 选择的顺序是、最重视的是「款式」、其次是空间的实用性。 ■ 25~ 35岁年龄层对四轮车的款式没有特别的强调。 与轿车对比,好的款式是他们选择的理由。 -年轻一代对于 2BOX车的款式、如果其设计方面良好的话,也会得到他们的积极的选择响应。 针对 Polo车的款式给他们的印象感觉「内饰派头」的印象, 因此,如果现在换款新车的话会优先考虑购买 Polo车的意向。 -他们不会过多考虑汽车的行李舱。 宁可希望后排座位的空间宽大、在倒车的时候能够清晰地看到后方等的优点特征。 ■而在 35~ 40多岁年龄层中、对车的外观更喜欢保守的款式、 他们认为「所谓的私家车车是指轿车」 「而 2BOX车的款式不恰当」。 -中年层除了对轿车的外观有一定要求之外、也会对车的行李舱空间比较重视。 -另外,他们觉得 3箱小型车多少还有一点「高级感」。 而 2BOX车没有高级感。 14 4.车种比较的情况和选购时重视点 (4)选择 AT/MT车的理 由 东莞 广州 G1: MT 车的用户 G2: AT 车的用户 ○对 MT车有积极的评价是选择 MT车的理由。 - MT车比较经济(车体价格便宜、耗油少)。 -觉得 AT车比较适合妻子驾驶、不是男人驾驶的车 →MT 车才是倾向男人使用。 - MT车可以感受到驾驶的乐趣。 AT不能感受到驾驶的乐趣。 - MT的车马力较强。 ○购买之前对 AT车有良好的印象、特别在意。 - AT的车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即使遇到塞车也不会感到疲劳,感觉方便、印象中级别较高。 ○但是、由于 AT的车价格太高、经过衡量还是选择了购买便宜的 MT车。 -比 MT高出 1万 3千元左右。 ○对于 MT的车、没有特别的否定意识。 -有评价说 MT车油耗少/加速性能良好这些优点。 ○与 AT车的用户不同、没有去考虑家人是否容易驾驶。 -只是自已使用,因此是 MT的车也无所谓。 ○由于家庭负担购车的费用、因此在选购时也要考虑家人的驾驶情况。 -特别是小型车女性使用驾驶较多的原因、所以觉得 AT是不可欠缺的装备。 ○由于在街道中驾驶使用较多、驾驶 AT的车不会感到太疲劳。 -在等待信号时,驾驶 MT车会感到手脚太疲劳。 ○感觉 AT的车比 MT的车 「 级别更高 」。 在内饰、装备方面没有对AT车的级别去特别地评价。 ○对 AT的车印象良好、选择 AT车时也考虑到自已及方便家人的使用这些方面。 -对于不善长驾驶 MT的车妻子来说, AT车更容易操纵。 -感觉 AT的车是高级的形象。 -即使在市内低速行驶及塞车时候、驾驶 AT的车也不会太疲劳。 ○虽然有承认 MT车的优点、但更喜欢 AT车的魅力。 -关于。本田轿车市场策划汽车消费者研究报告(28页)-汽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