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之鉴(doc44)-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房地产行业加强检查监督和管理,并已经向 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等所有金融机构发出通告,要求金融机构每月向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局等有关部门报告向房地产公司发放贷款的数额、增长率、贷款企业财务状况、抵押物、收益预测等具体情况,并对贷款企业的担保财产价值、贷款利率以及财务状日本泡沫之鉴 16 况重新进行评估。 如发现不妥之处,日本央行将勒令金融机构采取缩小贷款规模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调节资金流向,防止房地产泡沫产生,确保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 走过“泡沫年代” 讲述人:今井建一,经济学家,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我大学毕业两年泡沫经济就破灭了。 上个世纪 80 年代,企业 和金融机构对毕业生的需求非常大,找工作非常容易,特别是东京大学的学生非常吃香,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企业打来的电话。 我的许多同学都分到待遇最好的银行工作,那时候在银行工作是最神气的,令人羡慕。 谁会想到,世事难料,泡沫经济破灭后,银行合并倒闭,大量裁员,许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撤消了,干部提升的位子也大为减少了。 原来按照年工序列制度,可以顺顺当当提拔的,一下子失去了机会。 很灰心。 我算幸运,分到一家银行工作不久,感觉自己并不合适,就放弃了,去研究机构。 现在回头来看,选择是对的,一直比较稳定吧。 泡沫经济前后 对我的影响不大。 对我的家庭影响也不大。 我老爸在银行按照年工序列当到理财咨询负责人,工作期间是日本银行日子最灿烂的时期,正好在泡沫经济破灭时候退休了。 父亲尽管拥有不少股票,资产一夜之间缩水,幸亏没有借钱。 他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买的股票, 80 年代一直攀升,虽然 90 年代下跌,但比起 60 年代还是有的赚的。 不是大部分人都像我这样幸运。 受泡沫经济破灭影响最大的是一般的工人。 他们许多是日本泡沫之鉴 17 从农村出来,到城市参加工作,学历比较低。 高增长时期,制造业企业一线的工作岗位很多,但泡沫破灭时,这些人没有了工作,年纪也大了 ,变成无家可归的人。 如果你去偏远一些的北九州,感触会很深。 北九州是钢铁城市,新日铁就在这里。 泡沫经济时期,新日铁钢铁业务量缩小,给新日铁配套的中小企业纷纷裁员,结果,北九州市出租车成了一道风景,晚上很多场所出租车排长龙,但坐车的人很少。 泡沫经济时期,许多迁到郊外的大企业和学校现在都搬回了东京。 房子卖不出去,真要卖了价格损失会很大。 毕竟地价下降了。 我结婚那一年是 1990 年。 我买了一套 40 平方米又小又旧的公寓, 2020 万日元,那正是泡沫经济最繁荣时期,现在 400 万日元也卖不出去了,没有什么投资价 值,只好租出去。 好在我当时没有向银行贷款,是向父亲借的钱。 现在我住 72 平方米的房子,一家四口人,还是小些,我还要买房子。 现在房价回落了,房产市场刚刚开始活跃起来,买房子的人也多起来了, 3000多万日元可以买到很好的房子,与年收入比较,大约相当于 56 年左右的收入。 经过这些年的调整,日本企业的年工序列制度、终身雇佣制度都被打破了,收入差距也拉大了。 最近,日本一些学校计划免除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可是,在东京就有 40%的家庭需要减免。 这个趋势值得关注。 采访手记:急匆匆赶来。 落座。 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此时已是晚上 7点多,今井建一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从离东京很远的千叶县的海滨幕张赶过来。 他的工作节奏像打仗。 但这是他每天的生活。 他是日本有名的学者,但说起话来表情腼腆,语速很慢,一字一板。 是那种严谨、谦虚、作风踏实的学者风范。 有时候为了选择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他的意思,他手挠着头发,眼睛一闭,发出长长的‚咦, 1 du……‛,认真思考的样子,像一个纯真的小学生。 日本泡沫之鉴 18 ‚ 80年代后期,日本人的心态和现在的中国人相似。 ‛他说。 那时候人们对房地产的心态是:现在不赶快买,将来价格会更高;房地产 作为固定资产价值只会越来越高,房价和地价绝对不会降下来。 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 1/25,人口是 1/2,日本人认为上升是必然的。 东京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地价必然上升。 大家都相信这个说法。 今井很注重国民心态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他说,当时大家都有这样共同幻想。 准确地说,叫‚全民幻觉‛。 然而,在经历了‚失去的 10年‛之后,日本国民已经陷入了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总觉得邻家的草坪比自家的绿。 他们敏感、自尊而自卑。 ‚不过,现在大家的自信心恢复了,又来了热情。 ‛他说。 讲述人:东吉先生,日本资深 媒体人士 1989 年我大学毕业进入 NHK,我可以叫 “泡沫年代 ”的人,但是因为 NHK是公共放送,没有什么影响,工资稳定。 那时候,野村证券、三一证券、是最火爆的,优秀的大学生都去那里,收入很高。 我是大阪人,自己家有一块地,我母亲要卖,我不让卖,认为地价只会越来越高,等等。 可是第二年地价就下跌了,我母亲的感觉是比我好,她在最高点卖掉了地。 关于土地神话、全民炒股等等话题,我们电视台做过泡沫怎么破灭的节目,也在反省教训。 1989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世界发生了这么大变化,日本还沉浸在泡沫中,繁荣冲昏 了头脑。 东京都西新宿厅大楼,泡沫经济时期设计的豪华高档产物,跟巴比伦的塔一样,我叫它泡沫塔。 那时侯,为了盖房子,黑社会赶走民众,强拆,一夜就推倒房子。 日本泡沫之鉴 19 银行最坏。 泡沫经济时期,拼命借钱给大家,泡沫破灭的时候又天天催债,债务压的人们无法生存,跳楼的。 历史上有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谁会想到它会像幽灵一样转到日本, “失去的 10 年 ”——这 10 年痛苦得要命。 过去,日本证券公司的老板骑着火箭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我觉得非常神气。 结果,谁想到,日本最大的三一证券公司最终还是倒闭了,我很长时 间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不是哈佛教授惊呼《日本第一》、日本人写书《日本可以说不》吗。 怎么回事。 现在,日本人担心中国泡沫破灭,影响日本经济。 如果中国崩溃,那么日本也会跟着崩溃,中日经济已经一体化了。 中国学者对泡沫的警惕可以理解,因为阻止泡沫出现真是太难了。 历史上,平缓地挤碎泡沫的先例从来没有出现过。 往往是等大家有了危机感的时刻,正是泡沫破灭的时刻。 今年我到中国采访,感觉土地价格暴涨得难以想象。 北京、上海也有不少借钱买房的人,不可思议。 跑不了了,必死无疑。 我的感觉是中国房价、地价泡沫比日本 的泡沫一点儿也不逊色。 我告诉你:中国泡沫肯定要破灭。 泰坦尼克号已经靠近冰山了,难道还浑然不觉吗。 中国经济泡沫不仅危险,政治风险更大。 中国社会矛盾尖锐,泡沫将触发这些矛盾激化,引发更大的冲击力。 外国记者对中国并不了解,不了解中国深层次的问题,只是一味 “鼓吹 ”中国崛起,他们根本不理解中国人所处的状态。 我们的经验如果被中国熟视无睹,那真是太可惜了。 日本泡沫之鉴 20 采访手记:东京亿万富翁横井英树,购买了伦敦郊外的泰姆公园、英国南部的朱比特山、以及苏格兰久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 —— 格莱乃普城堡和西 班牙巴塞罗那郊区的菲尔格拉宫殿。 1991年横井英树以 4000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与灵魂的帝国大厦收于麾下。 虽然已经过去 15年,这个昨日的故事依然清晰可辨。 对他来说,这个故事,充满传奇,横井英树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可他破产了。 ‛东吉猛呷口酒,摇摇头。 显然,这些回忆对他来说,有些痛苦,尽管他不是主人公。 也许这样的经历给他的心灵冲击太大,所以他说,自己看事情变得悲观,对中国的泡沫经济状态,他也表现悲观。 ‚孔子说,要知己知彼,中国不仅要知‘彼’,了解日本的经验教训,而更重要的是知己,了解 自己的现状。 ‛他一脸认真地说。 讲述人:西村吉正,早稻田大学大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科长,前大藏省银行局局长。 被视为第一个向泡沫开枪的人 回过头来总结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过,我更强调心态因素,是自负导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 1950 年代以后 20 年,随着家庭实力、企业实力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走强,日本人的心理逐渐从战败阴影下走出来,变得越来越自信。 80 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是国民的自信心一直在膨胀,这是酝酿风险的根源所在。 我本人总结,日本可以说经历了两次泡沫。 前 半段是军事性泡沫,后期是经济领域的泡沫。 30 年代与中国、美国进行战争,当时的心理泡沫是, “日本一定能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军事泡沫心理也结束了。 那时候我刚 5 岁。 日本泡沫之鉴 21 对日本人来说,只有经济上一条出路了。 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与军事发展相同,经济发展一样快速。 60 年代,日本经济最好, 70 年代,日本 GDP 赶上了欧洲国家, 80 年代赶上了强盛的英国。 起初,日本心理状态与经济实力相持平,后来就出现了梦幻般的自豪与自负。 尤其是日本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的世界恐慌,在其他国家颤颤巍巍的时候,日本成功度过,这更加 剧了日本人的自信心。 等到 1991 年,人们意识到心态问题的时候,泡沫破灭了。 当时已经有国外的人士告诫过我们,但日本人根本听不进去。 作为大藏省银行局局长,我欣慰的是,是我下令让银行破产的;遗憾的是,这样的政策太迟了。 无论那时还是现在,都有不少人赞成我让银行倒闭的政策,以及对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立下的功绩。 但我认为那是失败的。 为什么。 因为使 10 家银行倒闭就足以让人们的心态恢复平静,从幻觉中清醒。 但是,我没有料到日本经济那么脆弱,本来希望 10 家倒闭,结果 180 家跟着倒闭,不堪一击。 我没有控制住破产的势头。 中国怎样选择。 目前看中国的情况似乎是更注重经济发展,这是符合一般民众的心理。 经济发展好的时期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能否避免危机,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但整个国民是否已经意识到。 是否能接受邻国的经验教训。 如果你现在问我,中国能从日本的经历中学习到什么,我的回答是,还很难说。 采访手记:泡沫时代,这个话题对西村吉正来说,回忆起来是残酷的。 在人们像吞下了日本泡沫之鉴 22 摇头丸一般近乎疯狂的时刻,西村吉正担任日本大藏省 (现在的财政省 )高官 —— 银行局局长,他断然下令控制银行信贷总 量,宣布让银行倒闭破产。 接着,神话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破灭,人们的财富仿佛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从骄傲、自信、甚至自负到绝望、自卑乃至愤怒,人们将这种愤怒转嫁到了像西村吉正这样的‚捅破泡沫者‛的身上。 尤其是一些与银行千丝万缕的产业界。 ‚是他开的枪。 ‛提到他的名字,这是日本经济界人士的第一反应。 有些人认为,他把大家从幻想中唤醒,让银行从死亡中求得新生,他是那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诚实小孩;有些人认为,是他导致了‚硬着陆‛,让泡沫破灭得太剧烈冲击太大,这是政策的失误。 ‚他严控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 ,下了猛药,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不过也太苦了。 有没有更甜一点的药呢。 ‛丸红商社的一位负责人摇着头,像是自言自语, 又像是在对记者说。 回忆那时候的政策操作,西村自己的评价是:‚我有最欣慰的,也有最遗憾的,欣慰的是我下令让银行破产了。 遗憾的是政策实施的太晚了。 ‛ 采访中,你能深刻感受到他的严谨。 他在发表每一个看法的时候,都要举出大量充分的数据事实来论证,逻辑严密;讲到一处,他能随手从书架中抽出自己制作的厚厚的几本资料,全是他整理的剪报、图表、数据、事例。 甚至在讲到一些经济现象,他会立刻用手势在空中不断勾画着走势图。 总结泡沫经济的历史,从这段历史中分析成败现在成为他主要的工作之一。 目前他正带领一个团队,研究泡沫经济之后金融机构倒闭的原因,这是日本政府金融厅委托他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最担心银行体系 ――专访日本银行金融机构局官员 福本智之 日本泡沫之鉴 23 8 月 17 日 12 点 30 分 ,在三越百货公司的大狮子像前 ,福本智之准时出现。 眼前的福本中等个头,有点瘦,但很结实。 福本是日本银行的官员,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 福本曾在中国大陆生活了四年 ,在香港生活过一年。 他曾在日本大使馆和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工作。 在日本 银行,他负责金融机构稳定运行方面的事务。 与周围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比,日本银行的大楼庄重古旧,石墙上隐约泛出淡淡的绿苔,透出历史的沧桑感,显得鹤立鸡群。 泡沫经济时期,就是在这里 ——日本银行受大藏省的干涉,不能完全自由挥动货币政策的大棒,而现在,这里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其独立性受日本银行法的保护。 颇有意味的是, 10 米远处就是著名的东京三越百货公司。 在泡沫经济繁荣期,三越百货门前大狮子脚下的土地价格能够买下整个美国好莱坞的土地。 从 1987 年到 1990年,东京住宅用地价格年均上涨 %、商业用地 价格年均上涨 %。 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本,东京的地价等于整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然而,神话破灭如此之迅速,这里也成为泡沫的见证者,以及整个日本经济调整时期的神经中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