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基础资料2-数控加工工艺设计(doc19)-五金塑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一次装夹后能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 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时间长的装夹方案; ( 4)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如图 薄壁套的轴向刚性比径向刚性好,用卡爪径向夹紧时工件变形大,若沿轴向施加夹紧力,变形 会小得多。 在夹紧图 所示的薄壁箱体时,夹紧力不应作用在箱体的顶面,而应作用在刚性较好的凸边上,或改为在顶面上三点夹紧,改变着力点位置,以减小夹紧变形 ,如图 所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7 页 共 17 页 a) 薄壁套 b) 改进方法 2 c)改进方法 2 图 夹紧力作用点与夹紧变形的关系 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8 页 共 17 页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在加工开始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是很重要的,这一相对位置是通过确认对刀点来实现的。 对刀点是指通过对刀确定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基准点。 对刀点可以设置在被加工零件上,也可以设 置 在夹具上与零件定位基准有一定尺寸联系的某一位置,对刀点往往就 选择在 零件的加工原点。 对刀点的选择原则如下: ( 1)所选的对刀点应使程序编制简单; ( 2)对刀点应选择在容易找正、便于确定零件加工原点的位置; ( 3)对刀点应 选 在加工时检验方便、可靠的位置; ( 4) 对刀点的选择应 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例如,加工图 所示零件时,当按照图示路线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时,选择夹具定位元件圆柱销的中心线与定位平面 A 的交点作为加工的对刀点。 显然,这里的对刀点也恰好是加工原点。 在使用对刀点确定加工原点时,就需要进行 “ 对刀 ”。 所谓对刀是指使 “ 刀位点 ” 与 “ 对刀点 ” 重合的操作。 每把刀具的半径与长度尺寸都是不同的,刀具装在机床上后,应在控制系统中设置刀具的基本位置。 “ 刀位点 ”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 如图 所示,圆柱铣刀的刀位点是刀具中心线与刀具底面的交点;球头铣刀的刀位点是球头的球心点 或球头顶点 ;车刀的刀位点是 刀尖或刀尖圆弧中心;钻头的刀位点是钻头顶点。 各类数控机床的对刀方法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一内容将结合各类机床分别讨论。 换刀点是为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 采用 多刀 进行 加工 的 机床而设置的,因为这些机床在加工过程中要自动换刀。 对于手动换刀的数控铣床,也应确定相应的换刀位置。 为防止换刀时碰伤零件、刀具或夹具,换刀点常常设置在被加工零件的轮廓之外,并留有一定的安全量。 图 对刀点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9 页 共 17 页 a)钻头的刀位点 b)车刀的刀位点 c)圆柱铣刀的刀位 点 d)球头铣刀的刀位点 图 刀位点 确定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机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刀具、切削用量是三大要素。 这些条件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 经济的、有效的加工方式,要求必须合理地选择切削条件。 编程人员在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时,应根据刀具的耐用度和机床说明书中的规定去选择。 也可以结合实际经验用类比法确定切削用量。 在选择切削用量时要充分保证刀具能加工完一个零件,或保证刀具耐用度不低于一个工作班,最少 不低于半个工作班的工作时间。 背吃刀量主要受机床刚度的限制,在机床刚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工序的加工余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 对于表面粗糙度和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要留有足够的精加工余量,数控加工的精加工余量可比通 用 机床加工的余量小一些。 编程人员在确定切削用量时,要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硬度、切削状态、背吃刀量、进给量,刀具耐用度,最后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 表 为车削加工时的选择切削条件的参考数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17 页 表 车削加工的切削 速度 (m/min) 被切削材料名称 轻切削 切深 ~ 进给量 ~一般切削 切深 1~ 4mm 进给量 ~ 重切削 切深 5~12mm 进给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