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doc31)-五金塑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此资料来自企业 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 化、网络化。 智能化新一代 PCNC 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 PCNC 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 这种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 由图可知,智能化新一代 PCNC 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 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标准化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数控技术诞生后的 50 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 ISO6983 标准 ,即采用 G, M 代码描述如何( 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 CNC 系统标准 ISO14649( STEP- 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 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 STEPNC 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 理念中, NC 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 而在新标准下, NC 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 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 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 35%)和加工时间(约 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 STEPNC 的研究,欧洲发起了 STEPNC 的 IMS 此资料来自企业 计划 (~ )。 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 20 个CAD/CAM/CAPP/CNC 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 美国的 STEP Tools 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 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 (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 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 SIEMENS、 FIDIA 以及欧洲 OSACANC 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第 三 章 我国数控产业发展的思考 注重系统配套 注重产品的可靠性 提倡创新,加强服务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这个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 因 此,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在我国,数控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亦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通用微机数控领域,以 PC 平台为基础的国产数控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我国在数控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亦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能力、商品化进程、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情况尤为突出。 在新世纪到来时,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数控领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整体上全面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是数控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 厂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完成此任务,首先必须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为此, 下 文从总体战略和技术路线两个层次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数控整机等几个具体方面探讨了新世纪的发展途径。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对 21 世纪我国数控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数控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对我国数控领域存在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商品化为主干,以管理和营销为重点,以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后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数控 此资料来自企业 技术和产业的总体战略。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中国数控技术和产业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到拥有自己独立的自主版权,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但回顾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我们在数控领域的进步主要还是按国外一些模式,按部就班地发展,真正创新的成分不多。 这种局面在发展初期的起步阶段,是无可非议的。 但到了世界数控强手如林的今天和知识经济即将登上舞台的新世纪,这一常规途径就很难行通了。 例如,在国外模拟伺服快过时时,我们开始搞模拟伺服,还没等我们占稳市场,技术上就已经落后了;在国外将脉冲驱动的数字式伺服打入我国市场时,我们就 跟着搞这类所谓的数字伺服,但至今没形成大的市场规模;近来国外将数字式伺服发展到用网络(通过光缆等)与数控装置连接时,我们又跟着发展此类系统,前途仍不乐观。 这种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按国外已有控制和驱动模式来开发国产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难免要滞后,再加上国外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研究所和生产厂,实行就地开发、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使我们的产品在性能价格比上已越来越无多大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难度自然就很大了。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伟大论断,大力加强数控领域的科 技创新,努力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的先进数控技术,逐步建立自己独立的、先进的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控产品,从而形成从数控系统、数控功能部件到种类齐全的数控机床整机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这样,才不会被国外牵着鼻子,永远受别人的制约,才有可能用先进、实用的数控产品去收复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使中国的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在 21 世纪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商品化上狠下工夫 近几年我国数控产品虽然发展很快,但真正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却不多。 就数控系统而言,国产货仍未真正被广大机床厂所接受,因 此出现国产数控系统用于旧机床改造的例子较多,而装备新机床的却很少,机床厂出产的国产数控机床大多数用的都是国外的系统。 这当然不是说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不重要,而是说明从商品的角度看,我们的数控系统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此资料来自企业 影响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商品化的主要因素除技术性能和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可靠性、稳定性和实用性。 以往,一些数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部门,所追求的往往是一些体现技术水平的指标(如多少通道、多少轴联动、每分钟多少米的进给速度等等),而对影响实用性的一些指标和一些小问题却不太重视,在产品的稳定 性、鲁棒性、可靠性、实用性方面花的精力相对较少。 从而出现某些产品鉴定时的水平都很高,甚至也获各种大奖。 但这些高指标、高性能的产品到用户哪儿却由于一些小问题而表现不尽人意,最后丧失了信誉,打不开市场。 这说明,高指标、高性能的样机型的产品离用户真正需要的实用、可靠的商品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将一个高指标、高性能的产品变为一个有市场的商品还需作出大量艰苦的努力。 另一方面,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不像家电类产品那样易于大批量生产,应用环境也不那么简单。 数控产品是在生产环境中使用,面临的是五花八门的工艺问题。 如果 开发部门对这些问题掌握得不透,就难以将产品设计得很完善。 而且数控产品的某些问题在开发、试用,甚至鉴定时都难以发现。 这就造成,同样型号的数控机床在有的用户那儿运行得很好,而在别的用户那儿却表现欠佳。 或者同样型号的数控机床用于加工某些零件工作得很好,但用于加工其他零件时却不尽人意。 出现这种情况,有时是用户操作人员的水平问题,但有时就是数控产品本身潜在问题的暴露。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一些公司设立了专门机构来测试考验自己的产品,如为考验新开发的数控系统,厂家自己设计和从生产实际中收集了大量零件程序,让数控系统运行各 种各样的程序,一旦发现问题,即立即反馈给开发部门予以解决。 经过这样的测试考验过程后,数控系统的潜在问题就大为减少。 以往,我们的产品就很少进行这样严格的全面的自我测试考验。 好些问题要等到用户去给我们挑出来。 这样,即使一个小问题也将严重影响国产数控产品的声誉。 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在商品化上切实狠下工夫,将其作为数控产业的主干来抓,贯穿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试制、生产等的全过程中,从而将我们已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数控产品变成真正有市场的好商品。 将管理和营销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经过 20 来年市场风雨的冲击,国人已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固然重要,但在 此资料来自企业 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胜,管理和营销就显得更为重要。 例如,我国台湾生产的数控机床不但占领了大陆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而且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