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的智慧doc81-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进步的、去自我改善。 一旦他真正看到自己的位置或者状态,他完全有能力去做出选择,去自我改善。 人们不去改善自己,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看清自己是怎样的。 教练的作用就是让被教练者自知。 因为教练不是别的,正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面镜子。 9 心态 心态的变化是决定性的因素 周末,两个朋友约我去田贝打乒乓球。 他们两人中一个水平比我高,另一个则不如我。 不过奇怪的是那天我和他们比赛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 我常常是打败水平高的,却输给水平低的。 我反省了一下,发现了其 中的奥秘。 我们三个人虽然水平有高低之分,但实际上差距并不大。 平时大家经常在一起打球,互相的特点都比较了解,谁发挥的好一点谁就可能赢。 我和水平高的打,心里特别重视,所以打的比较好;和水平低的打,觉得自己赢定了,不是太在乎,于是输掉不该输的比赛。 在这个过程中,心态的变化是决定性的因素。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下面这个故事: 有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鞋子。 到了非洲之后,他们发现原来非洲人是从来不穿鞋子的。 其中一个沮丧地说,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肯定没有鞋的市场;另一个则非常高兴,他说,非洲人没有穿过鞋,正说明了这 里很有潜力,市场大的很呢。 可以想像的到,第二个人在事业上比第以个人更容易成功。 因为只要你愿意去积极地发掘,就会有可能性、就会有机会。 不同的心态带来不同的行动,而不同的行动又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我们自我改善的时候往往容易从行动上入手,但如果心态没有改变的话,效果是有限的。 教练技术就是针对人的心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样乘坐在一艘船上,同样遇到不好的情况,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有人会抱怨:这个鬼天气,为什么没有风来帮助我们航行。 有人会等待风起。 有人会努力划船。 还有人会说:没有桨,用手划。 10 可爱的怪兽 烦恼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Elsie 是一名教练。 下面要讲的是,她是如何教儿子面对困难和烦恼的。 生而为人,每一个儿子都会遇到困难和烦恼,每一个母亲都要面对这样的儿子。 只不过,不同的母亲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Elsie 是怎么做的呢。 她 告诉儿子,不要把困难看成困难。 “那把它看成什么呢。 ”儿子问。 把它看作你平时最爱玩的电子游戏中的那些怪兽。 当它来的时候,你不要怕,你只需要用力地打它,打败它。 你甚至可以想:呃,又有得玩了。 你玩游戏的时候,不是越大的怪兽越刺激好玩吗。 “如果我打不过它,失败了怎么办 呢。 ”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平常是怎么做的。 不就是重新开始游戏,再玩一次吗。 我相信, Elsie 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肯定和别的孩子有所不同,因为听完这番话,连我自己也觉得玩电子游戏有崭新的意义了。 佛家说:烦恼即菩提。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烦恼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思考如何解脱。 事实上,如果没有烦恼,也就不需要什么解脱了。 正如在一场游戏中,没有怪兽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一样。 而说到失败,那不过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众多结果中的一种而已。 烦恼也好,困难也好,怪兽也好,失败也好,关键是 你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它。 如果你愿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怪兽,原来都可以是那么可爱的。 11 大象与狮子 有时候经验会成为障碍 人们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牵一头大象,用一条细绳就可以了。 而牵一头小象,却需要粗绳。 因为大象已经被约束惯了,他没有想过自己的力量完全足以挣脱绳子的控制。 而小象则不一样,它没有形成被约束的惯性思维,尽管力量小,但是它比大象更危险。 还有一个现象,也和动物有关:一头狮子在铁笼内呆久了,哪怕你放它出去,它也不愿意出去。 它觉得外面太陌生了,还是笼中更 安全。 它没有看到,在笼外,有着那么辽阔的世界。 在《第五项修炼》中,有一章是关于心智模式的,作者写到了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固有观念是如何限制我们发展的。 佛教中也有“知见障”一说。 意思是:有时候,我们的知识、见识、或者过往经验会成为我们了解真相的障碍。 所谓“无知者无畏”,就如那些小象。 而大象和狮子枉为地球上重量级的动物,却臣服于一个小小的固有观念。 当然,人的智商(或许还有情商)显然比动物高多了。 瞧,我们不是提出了心智模式,我们不是更早之前就知道有“知见障”的存在了吗。 铁笼的门早已经打开,那些绳子也细的和我 们增长的力量不成比例。 只是,为什么你还要呆在那里呢。 12 打开笼门 打开笼门 让鸟儿飞走 把自由还给鸟笼 这是台湾诗人非马的一首小诗。 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最后的“鸟笼”二字。 如果写成“把自由还给鸟儿”的话,这首诗就没有什么出奇,甚至算不得是诗。 那么,“把自由还给鸟笼”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往往只看到打开笼门,鸟儿获得了自由。 而很少看到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 诗人通过精练的语音向我们展示了出来。 一些夫妻或者情侣总希望能看牢对方,外面的世界靓仔靓妹太多,仿佛一不小心对方就会 鸟儿似的永远飞走。 于是在日积月累的担心中将自己异化成一只鸟笼。 殊不知,在囚禁对方的同时,你自己也失去了自由。 因为你不信任对方,总要时时刻刻看管、监视、提防,使得自己也耗尽心机、耗尽精力和时间。 然后,这只鸟笼还会慨叹:活着真累啊。 你肯定会累的,除非你愿意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自己。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当你打开笼门,鸟儿反倒是愿意回来了。 因为敞开的鸟笼已经不再是牢房,而成了一个温暖的窝,或是一棵舒适的树枝。 13 汤勺的形状 (一) 我们对事务的观念,决定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 在电影《黑客帝国》(又 名《 22 世纪杀人网络》)中有一个细节,男主角碰到一个小孩,他能让手中是汤勺随意弯曲成任意各种形状的。 男主角也想像他那样,但却怎么也做不到。 后来对方告诉他:你已经把这个汤勺固定地看作汤勺了,所以不能让他随意弯曲;而我头脑里没有这个固定的概念,所以能让他随意弯曲。 这是以部科幻电影,情节自然荒诞离奇。 但它包含的寓意却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当我们给身边的人、事务帖上某个标志的时候,就不会有其他的什么可能性。 而我们开放地去看事务,不局限于原来的观念时,就会拥有很大的弹性、很多的可能。 比如,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当他用 一个固定的概念、一个框框来看他的员工的时候,他的员工是很难有自己的创意、突破或者作为的。 反过来,当他愿意“空”掉或者说放下自己固有观念、概念、假设去对待员工时,员工就有了发挥潜能的空间了。 因为你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你对待员工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员工自己的行为。 一张纸,当你把它只是看作纸的时候,它就只具有纸的普通功能。 但是小孩子可以将他折成纸飞机,成为心爱的玩具;有的国家用纸来造桥,人、车都可以从上面通过;在艺术家和魔术师的手里,纸又会有种种不同的用途。 我们对事务的观念,决定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 世界就是一支 汤勺(一支喂养大全人类的汤勺),他愿意为你展现那么多的形状。 不过,你是否已在你的心头为它准备好这样一个巨大的舞台。 14 汤勺的形状 (二) 只要有益于达到目标,不必执著于是与不是 汤勺(或者别的事务)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完全不必局限于固有的概念。 那么,它在什么时候需要有什么可能性呢。 那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 曾有人问我:“你说打破人的框框,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打破框框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个框框。 而且,打破框框,也可能进入另外一个框框啊。 ” 我回答她:“没错,你说的很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框框。 你可能会在突破某 个框框的同时进入另外一个框框。 不过,我们打破框框是有一个方向的,而不是为了打破框框而打破框框。 选择哪一个,关键在于哪一个可以更有效地支持你达到目标。 ” 只要有益于达到目标,你不必执著于它是,也不必执著于它不是。 当你的目标是需要有新的功用的时候,你可以打破框框,撕掉你为汤勺帖上的标签,去发挥汤勺的其他可能性。 当你的目标是要喝上一口汤的时候,那么再简单不过了,它就是一把汤勺。 15 危机 危中有机别放弃 中国的文字是很奇妙的。 而且,很多字眼里隐含着古老的哲学思想。 比如本文的标题“危机”一词,就含有道家的基 本思想。 “危”是危险,“机”是机会。 二者本为一体。 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用道家的说法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一幅太极图早就将“危”与“机”的互动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了。 不过我们现在说到“危机”的时候,常常只看到他“危”的一面,而看不到“机”的一面。 我们一听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字眼的时候,立刻觉得这是一个坏消息。 所以很多负面的对话就出现了:诸如“现在生意不好做”啦、“没有市场”啦、“经济环境不好”啦,“资金不足”啦,等等。 当一个人总是说“不可能”、“ 不可能”时,也许就真的不可能了。 所谓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教练的工作就是帮助被教练者建立正面的态度,发现新的可能性。 在某个体验式的活动中,一开始时参加者抱怨活动的器材没有固定,影响他们完成活动。 他们觉得器材不固定是一个不利因素。 但到了后来才发现,幸好器材没有固定,才使得大家有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些器材的空间,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活动。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说:逆境犹如刀子。 抓刀口会伤手,但抓刀把就有帮助了。 只要你能从“危”中看到“机”,将“危”转化为“机”。 只要你记住:危中有机别放弃。 16 舍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舍得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一个词语、一种哲学思想。 在教练文化中它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愿意放下我所拥有的。 最初我看到这句话时,我以为我完全理解了,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一知半解。 尤其是在自己做教练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句非常管用的话。 它包含两层意思。 愿意放下我已拥有的成功,这样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愿意放下我已拥有的失败的体验和结果,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开始。 只有放下手中握住的东西(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才能去把握新的东西。 每时每刻的放下,意味着不断不 断地进取,意味着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都不会成为我们迈向新的成功的障碍。 因为,要想“得”,先要“舍”。 17 影响 影响是避免不了的,问题上如何去利用 一本杂志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为“别让冲突影响业务”。 Eva 一见之下,立刻说道:“应该改为‘如何利用冲突影响业务’。 既然有冲突,影响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你如何去运用。 ” 这中间的区别在于对“影响”的看法。 影响不一定都是坏事,影响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正如 Eva 所说的,问题是你如何去运用。 有一次一位学员在为自己开脱时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 教练当即问到:“为什么不是你影响他们呢。 ”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呢。 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影响,就好像我们不具有影响力似的。 我从未完整地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作品,但他有一句话多年来我一直印象深刻。 他说:“我的全部思想就是 —— 如果说邪恶的人们能够积聚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善良的人们也同样应该如此。 ” 借用托老夫子的句式,我也可以这样来结束这篇文章: 如果负面的事务能够造成影响的话,那么正面的事务也同样应该如此。 18 激扬稟赋,启导宏才 突破个人狭小的框框,世界就会不一样 教练文化最精 髓的一点就是 —— 你不仅自己可以成功,而且可以激励他人成功。 所以汇才选择“激扬稟赋,启导宏才”作为公司理念。 我曾问 Lawrence 这句公司理念是不是他的杰作。 Lawrence 很诚实地回答说不是,是他的一位朋友创作的。 我不知道原创作者的本意究竟是什么。 因此,我为他演绎了一个版本。 “激扬稟赋”是说一个人本来就具有很多天赋,只不过没有很好的利用出来。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对人的浪费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费。 所以,我们要激发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取得最大成果。 其实,我们的稟赋就是上帝在生命的银行里为我们存 下的一笔巨款。 如果你懂得善用他,你就是富翁;如果你不会用它,你就是穷光蛋。 “启导宏才”又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一辈子最大的目标就是自己的成功。 同时,他的上限也就是他个人的成功。 实事上个人的成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 而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要去“启导宏才”的时候,要去让更多人成功的时候,这个上限就被打破了,视野一下就会开阔许多。 而且,在我们激励他人成功时,一种发作用力也会让我们更加成功。 正所谓:取法其上,而得其中;取法去中,而得其下。 一个人的目标有多大,胸怀有多宽广,他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周恩来在中学时期的一篇文 章中写到:为中华崛起之读书。 很难想像如果他是为钱包之鼓起而读书,他后来还能成为一代伟人吗。 在向他人如此阐释是时候,我觉得我自己产生了某种激情。 我感到某种力量来到了我身上。 人性是相通的,我相信能够激励我的那种力量也一定能够激励所有的人。 突破个人狭小的框框,世界就会不一样。 “激扬稟赋,启导宏才”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礼物。 19 就是你 在某次活动中播放了一部影片,是史泰龙主演的《龙出生天》。 电影说的是美国某座城市中发生了意外爆炸,很多人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