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ppt15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的价格损失。 已赚得 是指赚取收入的活动全部或大部分投入。 60 IASC IASC强调从所售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 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买方 并以这一基本标准来界定收入的确认时点。 风险 是指资产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报酬 主要是指资产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资产因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如果一项资产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出企业。 61 我国企业会计具体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具体准则中基本采用了 IASC的观点,提出了确定收入的四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受理权,电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只有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才可确认收入。 62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会计理论 第 二十二讲 主讲教师: 吴斌 63 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 (1)在销售时确认收入 此时与收入实现的确定因素比较明显:产品价格已经确定;产品已离开企业而代之以一项新资产,即交易已经发生;与交易相关的收入及其成本能已易于确定。 这也是确认收入的一般准则。 不能否认在销售时确认收入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销货退回问题、收取货款中的客户信用问题以及发生一些追加费用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 —般是难以预料的。 但是,根据稳健性原则,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估计。 因此,对收入确认的影响是很小的。 64 (2)在销售前确认收入 例如长期合同的收入确认。 会计人员选择的恰当处理 办法是按照完工进度或完工比例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的前提条件是: 一项具有法定效力且不可撤销的长期合同的存在,表 明销售行为必将发生; 工程的总价款事先已经确定或可以确定。 按长期合同提前确认收入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是在某一特定时点上很难确定至该时点所产生的销售价格;二是工程的总价款是很难精确地进行估算的。 如果完工的实际成本不同于估计成本,则各期的净收益都会受到影响 65 ( 3)在销售后确认收入 一般情况下,只要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同时企业也取得贷款或具有收取货款的权利,销售就算实现,确认收入的条件就已满足。 分期收款销售的方式下,由于收取货款的时间过长,收款的风险较大,收取货款的权利很可能不能实现,从 稳健立场 出发,将收入的确认放在销售后收回分期款项时进行,从而形成了销售后确认收入。 66 ( 4)非营业收入的确认 一是与 交易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收入 ,如出售产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设备与房产等的变卖 ),这种类型的收入的确认需要与交易活动相联手予以一次或分次确认,其 确认时点通常选在交易发生时 ; 二是 与某种法定权利或优先权利有关的收入 ,如出租某项资产而定期收取租金、购买某企业的债券而定期收取利息等,这种收入不能一次确认,应逐期地随着权利与责任的发生而确认。 例如每年年终才确认当年应计的利息收入。 67 5. 3. 2费用的配比 费用的性质 企业的耗费的分类 产生收入的耗费 和 不能产生收入的耗费。 1) AICPA AICPA会计名词委员会于 1957年发表的第四号 《 会计名词公报 》 中的定义: 费用是指应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的已耗用成本。 这个意义提出了费用的实质是已耗用的成本。 68 2) APB在 1970年发布的第 4号说明书中将费用定义为 因一企业改变其所有者权益的那些盈利活动中所产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总额。 (1)为形成收入而耗用的资产的成本 (如销售成本、销售与管理费用等 ); (2)从非交互转让及非常事故而来的费用 (如税收、火灾等 ); (3)处理产品以外的成本; (4)徒劳无功的成本; (5)待售存货市价的下跌。 这一定义将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与不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均视为费用,即它是个广义的费用定义。 69 3) FASB在 1985年的第 6号概念公告 费用是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商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或因而承担的负债 (或两者兼而有之 )。 这是一个 狭义的费用 定义,即费用是进行主要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耗费。 损失同样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但其原因是出于偶然事件,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 损失并不产生营业收入,因而在性质上不同于费用。 70 4) IASC 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出、资产递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 这个费用定义是一个广义的费用定义,既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也包括损失。 损失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或之外发生的符合费用定义的项目。 损失也是经济利益的减少,这一点和其他费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要素。 71 5)广义的费用定义与狭义的费用 广义的费用 是企业的全部耗费,既包括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 (狭义的费用 ),也包括不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 (即损失 )。 这一观点的代表机构是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狭义的费用 则仅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是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的已耗用成本。 这一观点的代表机构是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72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未对“耗费”一词做出界定。 实务中争论较大的是耗费是否包括偿债性支出和非常性活动的损失。 从费用的定义可以看出,费用与收入一样,是与企业的盈利活动相联系的。 企业为了取得收入或收益,而耗费的各项支出就是费用。 它代表企业为了达到盈利目的所做的努力。 费用的性质揭示了费用与收入的内在联系及其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用与收入的配比原则,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原则亦称为 费用的确认规则。 73 费用的确认规则 会计程序上的差别在于支出何时记做费用。 按照 权责发生制 的要求,当支出的效用已实际发挥时,应将其记作费用,以便与相关的收入相配合。 费用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确认费用不能离开收入而单独进行。 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 配比。 费用与收入的配比要求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关系。 形成费用的支出有的直接产生收入,有的间接产生收入。 有的不产生收入;有的产生本期收入,有的产生其他各期收入。 74 (1)结合因果关系确认费用 (2)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费用 (3)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 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亦称 期间配比费用。 期间配比费用大多不与某一笔收入直接相联系,但却与某个期间的总收入相联系。 例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75 配比原则的运用 第一,配比原则要求在收入和费用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关系,但实际上在二者之间很难找到一种合理关系,每一项配比都是以一种假定为前提进行的,并不像确认收入那样要求有客观证据。 其结果是使人们在确认费用方法上增加了 主观随意性。 第二,在配比原则下,企业的资产成了未耗用成本,即未确认的费用。 为获取未来期间收入而预付的费用,资产负债表成了账户余额表,从属于损益表,其作用只不过是暂时尚未耗用成本的一个附表。 但实际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 因此,配比概念导致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表作用的误解。 76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会计理论 第 二十三讲 主讲教师: 吴斌 77 5. 3. 3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是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没有关系的收益和损失。 利得是由于它往往是一种意外的或偶然的获得,而不是企业在正常经营中赚取的 ,包括那些和企业持续目标无关的 经常性附属活动。 收入是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而利得则是指非正常经营中的收益。 78 APB关于收入概念 收入除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外,还应将诸如厂房备及投资等非产品性资财的销售纳入收入之中,即收入不仅包括销售产品的收入,还包括利得。 FASB关于收入概念 FASB则认为收入不应包括利得。 利得是个体除来自营业收入或业主投资得利的收款以外,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以及来自其他交易和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收益 (净资产 )之增加。 大多数利得属于交易事项,为确认利得,需要对交易中的所获及其与之相应的交易中所耗用的或所交换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进行配比。 配比原则和实现原则同样适用于利得的确认与计量。 79 损失与费用 损失是与任何期间收入都无关的成本耗用或流失。 损失是在非正常的,偶发的事件中产生,是人们意料之外的。 损失不同于经营亏损和费用 费用是为一定目的而发生,是可以预计的。 80 第四节 收益与现金流量 5. 4. 1现金流量及其与收益的关系 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一个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量、流出量及其两者相抵后的差额。 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和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 现金流量与收益指标 收益是一定期间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收入必然会引起现金流出量的增加,两者相抵后的净现金流入量,即为企业的收益。 从持续经营的一段延续的会计期间 (如一年 )来说,其收入、成本、费用和相应期间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上应该是相近的。 81 5. 4. 2现金流量的分类 FASB现金流量的分类 (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3)筹资 (理财 )活动的现金流量。 IASC的分类 : (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3)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其他国家 82 我国会计准则 (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 现金流量信息很重要 “企业价值最终是由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不是由权责发生制收益来决定的” 83 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 主要是看企业已实现的收益是否已为变现的收益,以此来评价企业收益的质量。 (1)销货收到现金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亦称销货收现率。 (2)购货支付现金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亦称成本付现率。 84 (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亦称营业利润变现率。 反映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有多少是流入的现金利润 (4)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亦称投资收益变现率。 反映企业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85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亦称净利润变现率或净收益变现率。 86 第 6章 资产计价理论 内容提要 6. 1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6. 1资产计量属性 6. 3 主要的资产计量模式 6. 4 单项资产与总体资产的计价与重估价问题 87 第一节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在会计计量中,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被认为是两项较为重要的内容。 资产计价通常决定着收益确定。 88 6. 1. 1 资产的概念 未来劳务观点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John D. Canning 1929年他在 《 会计经济学 》 中将资产解释为: “资产指任何货币形态的未来劳务或任何可转换为货币的未来劳务 (对那些由合同而产生的未来劳务要扣除合同双方都未履行的部分 ),这种劳务只有对某人或某批人有用时才是资产。 ” 资产早期的一种认识,认为 资产是劳务。 虽然指出了资产对人有用的属性,但与现代会计的资产概念有明显的不同。 89 借余观点 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 1953年所发布的“会计名词公报”,认为: 凡根据会计标准正确地结转下期的借方余额或理所当然地应该结转的借方余额 (应该认为是负债项日的那些偶尔出现的借方余额例外 )都是资产,因为它们反映了已取得的财产权或财产价值,或者代表为取得财务权或有利于未来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纯粹是从 会计计量技术角度 去定义资产,而并没有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即资产具有什么样的用途,能为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什么。 90 成本观点 将资产的性质强调为未耗用的成本或应按这种观点需将成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耗用的,称为费用;另一部分是未耗用的,称为资产。 将 资产作为未耗用的成本 ,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角度来看,是把资产的形成看做是资本耗费,凡在当期支出但没有转化为费用的都是资产,而已经转化为费用的支出则不作为资产。 把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和资产的确定联系起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 没有揭示资产具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ppt15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利销售之后才会按时支付货款,收款时也会名正言顺。 3.事先通知 在回收货款之前要先通知顾客,如果不事先通知他,贸然去收款,顾客会提出抱怨:“你们没有事先通知我准备货款,现在我没有资金。 ”所以在收款前应该通知顾客准备 货款,顾客有了准备,收款时才会名正言顺。 此资料来自企业 4.先赠后收 如果有赠品给顾客,应该向顾客说明,将货物和赠品全部交给顾客之后才能向顾客要求支付货款,这样才名正言顺。
不以致用为唯一目的,却对当时和以后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不仅古代的罗马法,而且近代西方各国的法典,都可以被看成是法学家的创造物。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它包括古代罗马文明的兴衰,包括十二世纪以后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包括法学家作为一种职业群体的重新崛起,包括大学以及大学里自由研究 和讲学的传统的建立,还包括罗马法的研习与传播
( 8)、 完现金操作必须马上关闭收银钱箱,否则无法进行下步 POS操作。 ( 9)、 包装商品(注意按商品特性进行分类包装)。 ( 10)、 微笑致谢顾客,并完成本次收银操作。 收 银作业注意事项: ( 1)、 收银员在每次交易前应认真核对每项物品的品 名、规格、产地、价格等是否与电脑显示的一致,如有不同,应先核对是否出现商品信息上的错误,如发现错误立即通知当班人员更改
所列标准,则该项得分为 30分 ,且每 高出 5分 ,但 最高奖励 40分 ;若低于上述标准,则每 低 5分 ,扣完为止。 若当月 Q值为零 ,则该项目得分为 0。 • 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8 收展人员的考核 • 综合保单持续率达到 95%以上,则该项得分可为 40分 ;若超出该标准则每 提高 1%奖励 2分 ;反之,则每降低 1%扣 5分 ,扣完为止;若 当月综合
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首期区域收展主管培训班 7 收展人员的考核 • Q值达到上表所列标准,则该项得分为 30分 ,且每 高出 5分 ,但 最高奖励 40分 ;若低于上述标准,则每 低 5分 ,扣完为止。 若当月 Q值为零 ,则该项目得分为 0。 • 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首期区域收展主管培训班 8 收展人员的考核 • 综合保单持续率达到 95%以上
项目 • 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首期区域收展主管培训班 7 收展人员的考核 • Q值达到上表所列标准,则该项得分为 30分 ,且每 高出 5分 ,但 最高奖励 40分 ;若低于上述标准,则每 低 5分 ,扣完为止。 若当月 Q值为零 ,则该项目得分为 0。 • 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首期区域收展主管培训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