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ppt86)-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民总收入与国民净收入 • 常住生产单位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原始收入虽然主要分配给其他常住机构单位,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样地,国外产生的一些原始收入也有可能分配给常住单位。 • 各机构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余额正是它们参与国内和国外原始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 所以, 如果把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原始收入余额相加,将得到一个衡量国内所有常住单位从国内和国外的原始收入分配中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量指标。 • 这正是 SNA的 国民收入 概念。 • 具体地说,把国内各机构部门的总原始收入余额相加所得到的总量指标,叫做 国民总收入 ;而把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净原始收入余额相加所得到的总量指标,称为 国民净收入。 • 它们之间相差一个固定资本消耗。 • 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应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再加上从国外应收的原始收入。 • 国民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外的原始收 • 入 支付国外的原始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外的净原始收入 • 国民总 (或净 )收入 就是过去所谓的“ 国民生产总 (或净 )值 ”。 由于它不是一个增加值概念,而是一个收入概念,所以 1993年 SNA建议采用“国民总 (或净 )收入”这一组名称。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 Section 3 The secondary distribution of ine account • 一、收入再分配的基本问题 P129131 • (一)收入再分配的概念 • 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转移收支在各常住机构单位之间或者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分配。 • 原始收入余额是各机构单位再分配的起点。 • 理解收入再分配的关键,在于把握 转移 的实质。 (二)转移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与特点 • 转移: 是一类特殊的交易,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等各种资源,而同时又不从后者收取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行为。 • 特点: 单方向、非交换性、 ]非契约性。 种类 • ( 1)按照转移的目的和性质不同,转移可分为 经常转移 和 资本转移 • 资本转移: 是指资产所有权的转让,或者说,通过这种转移,将使出让者的资产数量减少,而使接受者的资产数量增加。 • 如投资补助、遗产税的支付、实物资产 (存货除外 )的捐赠等,都属于资本转移。 • 资本转移通常数额较大,但不经常发生,因而通常并不对出让者和接受者的现期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 经常转移: 又称为现期转移。 包括除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 这一类转移的特点是在生活中经常地、有规律地发生,因而对交易双方现期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会有影响。 • 经常转移通常并不对交易双方的资产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 在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中,对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的处理方法不同: • 经常转移属于收入的再分配 ,要记录在收入再分配核算的有关账户中; • 资本转移属于财富的再分配 ,与投资或资产的变化有关,必须反映在积累核算的有关账户中。 ( 2)按照转移的内容不同,转移可分为 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 • 现金转移: 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支付货币或可转让存款,而同时并没有反方向的任何支付。 • 实物转移: 是指货物、服务及非金融资产的转移。 • 无论经常转移还是资本转移,都有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之分。 • 区分现金转移与实物转移的原因在于: 在账户核算中,现金转移可以一次性地反映在有关账户中,而实物转移则需视为两次交易并作两次记录。 • 比如: 当一机构单位接受一笔实物转移时,应先假定该单位通过转移获得了一笔收入 (或资本 ),然后通过购买实物实现消费 (或投资 )。 • 这样,该项实物转移首先要反映在收入再分配账户的资源方(或资本账户的负债和净值变化方),成为其收入(或资本)的一项来源;然后还要反映在收入使用账户的使用方(或资本账户的资产变化方),成为其消费(或非金融投资)的一部分。 二、收入再分配核算的账户设置 P131 • 收入再分配核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经常转移的核算。 • 然而,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 第一,更清楚地说明政府的作用; • 第二,更全面地计算住户收入; • 第三,便于进行国际比较和便于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后进行跨时期比较; • 第四,更全面地反映子部门之间的再分配过程。 • 联合国 1993年 SNA将 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的实物转移 (统称为“实物社会转移” )从各种经常转移中区分了出来,从而把整个收入再分配过程人为地分成了两个阶段:一是收入的二次分配阶段,二是实物收入再分配阶段 (又称为收入的三次分配阶段 )。 • 每一个阶段都用一个账户来反映,分别称为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和 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三、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P131137 • (一)账户结构 •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作为收入再分配核算的第一个账户,用于描述 除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 各种经常转移是如何将各机构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余额转换成可支配收入的全过程。 • 由于实物社会转移仅仅包括实物社会福利、以及由政府单位 (包括社会保障基金 )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向常住住户提供的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因而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实质上记录了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经常转移 ,包括除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其他经常性实物转移以及所有的经常性现金转移。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的基本表式: 使 用 资 源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 212 社会缴款 322 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 3 3 2 其他经常转移 269 可支配总收入 1854 固定资本消耗 ( ) 222 可支配净收入 1632 总原始收入余额 18 83 固定资本消耗 ( ) 2 22 净原始收入余额 16 61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 2 13 社会缴款 3 22 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 社会福利 332 其他经常转移 2 39 合 计 2989 合 计 29 89 • 为了全面地反映发生在各机构部门之间以及各机构部门与国外之间的各种收入转移 (实物社会转移除外 ),可以将各机构部门的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并列地放在一起,编制收入二次分配部门综合账户。 • 收入二次分配部门综合账户 • 由收入二次分配部门综合账户中的数据不难看出: • 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其转移的方向是确定的。 • 如:各部门 (含国外 )在使用方支付的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全部由政府部门在资源方所获得;各种社会缴款都由住户部门支付,各种社会福利也都由住户部门获得;支付非人寿保险费净额的可以是各个部门,而获得此项转移的只有金融机构。 • 通过各种经常性的收入转移,各部门对可支配收入的占有关系相对于原始收入余额的部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指标解释 •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 • 税是由机构单位向政府单位做出的强制性的无偿现金支付或实物支付。 • SNA把所有的税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税和进口税,二是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三是资本税。 • 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是收入再分配阶段各机构单位向政府单位缴纳的各种税,旨在调节国民收入在全社会各阶层、各单位之间的分配比例。 • 从内容来看,该项税包括所得税、资本经常税及其他杂项税(见教材说明)。 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 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是两种方向相反的经常转移。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住户或个人的福利不因一些突发事件如疾病、失业、退休等的出现而受到损害。 • 社会缴款:是为获得社会福利而向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所作的实际或虚拟的支付。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形式: • 一是由雇员、自营职业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直接向社会保障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缴款; • 二是由雇主代其雇员对社会保障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缴款。 • 对于由雇主代其雇员对社会保障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缴款, SNA将其记录成好象雇主先以雇员报酬的一部分支付给雇员,然后再由雇员支付给社会保障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 SNA把这种特殊记账方式称为“改变交易流程”。 • 由于对所有雇主代其雇员所作的社会缴款都作了这种特殊处理,因而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全部社会缴款都表现为住户部门的转移支出。 • 社会福利:是住户部门从政府及其他部门获得的经常转移,旨在满足一些突发事件或情况的需要。 社会福利有两类,即社会保险福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