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doc20)-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ST: BUN: Cr: 病原学检测:做 ( 检出 /未检出 ) 未做 药敏试验:做 (相符 /不相符 ) 未做 11 抗感染 治疗结果 治愈 好转 无效 死亡 继发(医院)感染 有 / 无 12 用药合理性评价 (单位意见 ) 合理○不合理◇ ○ ◇适应证 ○ ◇病原学检测 ○ ◇药敏试验 ○ ◇药物选择 ○ ◇用法用量 ○ ◇用药途径 ○ ◇治疗用药疗程 ○ ◇联合用药(品种多 /有拮抗 /无指征 /增加毒性 /理论上无协同) 围手术 期用药时间(○ ◇ 术前 / ○ ◇术中 / ○ ◇术后) ○ ◇发生 ADR处置 ◇频繁换药 ◇禁忌证 13 用药合理性 评价 (专家 ○ ◇适应证 ○ ◇病原学检测 ○ ◇药敏试验 ○ ◇药物选择 ○ ◇用法用量 ○ ◇用药途径 ○ ◇治疗用药疗程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意见 ) 合理○不合理◇ ○ ◇联合用药(品种多 /有拮抗 /无指征 /增加毒性 /理论上无协同) 围手术期用药时间(○ ◇ 术前 / ○ ◇术中 / ○ ◇术后) ○ ◇发生 ADR处置 ◇频繁换药 ◇禁忌证 14 备注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说 明(表 31) 一、调出 2020 年 6 月 6~ 12日全院出院病人的病历,随机抽取 30份病历,填写表 31。 如病历数不够可顺延 7天,须在表 31首页( ____天)中注明。 二、表 31填写说明: 表头: 200 年 月 日~ 200 年 月 日:指抽取病历的时间范围。 总出院人数( ____天) ____:指抽取病历时间范围的具体天数( ____天)及出院病历总人数。 基本情况:在性别项上划“√”,年龄填 实足 年龄( 1岁 内婴幼儿填月龄),入院时间及出院时间填具体年、月、日。 诊断:填写本次住院的最后诊断。 过敏史:既往对某一抗菌药发生过过敏反应,请在“有”上打“√”,并写出药品通用名;如无抗菌药过敏史,请在“无”上打“√”。 科别:指该患者具体所属科室。 用药目的:指本次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目的,在“治疗”或“预防”项选一项划“√”,并相应在感染“有”或“无”上划“√”,有感染者同时写明感染诊断。 未用药者在“未用药”上划“√”。 若一个患者既有“治疗”又有“预防”,请填 2张表,并分别进行评价。 预防:针对有或无潜在感染的危险 因素而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包括无感染指征但有污染的伤口、伴有免疫缺陷疾病或严重合并症、手术操作可能污染(如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受损严重,各种介入性操作等)以及老年人、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及长期进行放疗的人。 治疗:指使用抗菌药物医治细菌性感染。 即病原学检查证实有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证实有细菌感染;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性质和诊断(如外科伤口感染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等以及感染的伤口存在)。 手术情况 手术名称:本次住院所做手术名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切口类别: Ⅰ 指清洁切口,为非感染性手术切口,手术中未 发现炎症,也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或未感染的泌尿道(清洁切口主要为选择性手术)。 Ⅱ 指清洁 — 污染之间切口,是在控制条件下侵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或泌尿道的手术,且未发生意外的污染。 Ⅲ 指污染切口,此类切口包括开放性新鲜伤口或肠道有渗出物;在炎症部位附近开刀;原有创伤、坏死组织;内脏穿孔;附近有感染组织。 手术开始时间:即完成麻醉,开始进行外科手术的时间,写明年月日时分。 手术结束时间:手术完成的具体时间,写明年月日时分。 用药情况:填写所用药物的通用名称,请勿填写商品名;以及用法用量(使用方法及 单剂量)、用药频数(每日用药次数)、总用量(单剂量每日用药次数用药)、用药起止时间(开始用药时间与停药时间均应填写年、月、日、时)、累计使用抗菌药物种数及天数。 费用: 住院总费用:指本次住院的全部费用。 住院药品总费用:指本次住院所用中西药品的全部费用。 住院抗菌药物总费用:指本次住院所用抗菌药物的全部费用。 □用药前:指“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前的一些检查项目。 □用药后:指“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后的一些检查项目。 ﹡体温应填基本正常较平稳后的那一天的温度。 1抗感染治疗结果: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应在下列疗效结果中选一项“√”。 治愈:指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各项试验室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病原菌经反复检测后转阴。 好转:指感染症状基本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病原菌检测经反复检查后大多数好转或转阴。 无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