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12)-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国内食用油产需缺口在 600 万吨左右,对进口豆油需求量大幅增加。 由于豆油进口的激增,导致国内食用油原料价格一路下跌 —— 调和油原料价格由前几个月的7500 元 /吨跌至目前的 6500 元 /吨左右。 食用油厂普遍削价抛售 北京降幅在 10%至 20%之间;杭州最大降幅达到 20%;广州最大降幅达到 20%;福州降幅在 8%~ 12%之间。 据 悉,最近以来不少食用油厂商竞相降价,拟在食用油新标准实施 “ 大限 ” 来临之前将不符合新标准的存货 “ 清仓 ” 处理。 新的食用油标准表明,食用油产品被要求详细注明用料来源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生产工艺是 “ 压榨 ” 还是 “ 浸出 ”。 现阶段油厂所存食用油以及终端市场小包装油均未采用新标准,凡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食用油 10 月 1 日后将被禁售。 业内人士分析,这不排除某些大品牌厂家通过降价方式挤压杂牌厂商,还有相当部分厂商以棕榈 油勾兑降低食用油成本。 加上天气转凉, 9 月份之后 “ 勾兑 ” 油销售旺季行将结束,市场存货被迫削价抛售。 小精炼油厂走到生死关口 业内有关人士 表示,新标准引人注目的是豆油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 增设“ 原油 ” 使得原油贸易有章可循,不过实际上却将原来大量中小精炼油厂推向生死关口。 数据显示,从 2020 年至今,国内转基因政策的出台实施,导致大豆进口被大型油脂企业所垄断,一大批中小压榨企业被迫停产、转产或破产。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划分原油和成品油之后,中期以内原油进口可能呈现大幅下降趋势。 因此,大批中小精炼油厂商要 么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油进行加工,要么停产、转产或重组。 显然,新增原油标准在控制原油进口的同时将行业洗牌和重组进一步扩展到精炼行业。 基于这一背景,大豆货源将向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转移集中,目前业已存在的大豆货源相对垄断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收购时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食用油发展方向 (一) 小包装食用油潜力巨大 专家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销售额将 增 达 500 亿元。 小包装食用油 与其他食用油市场相比, 显现出很多突出的优势: 首先,小包装食用油极大地扩大了食用油的销售范围,形成了 一批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在内的全国性品牌;大多数散装油则由于包装原因,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容易变质,并产生对人身体有害的黄曲霉素、胆固醇以及各种杂质,使得其销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其次,虽然目前我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相对于散装油市场而言还较小,但小包装食用油企业的成长速度相当快,与大多散装食用油无人知晓、缺乏消费忠诚度的状况相比,小包装食用油不仅在消费者中拥有相当高的品牌知名度,而且还有相当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 调查显示:在全国 30 个中心城市中,以金龙鱼、福临门等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 了较高美誉度和忠诚度。 因此从小包装与散装油的竞争比较来看,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散装油的竞争较为分散,以区域竞争为主,而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竞争则相当激烈,而且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有逐步进入寡头垄断的竞争趋向。 第三,小包装食用油的工艺先进。 小包装食用油一般要经过过滤、洗涤等多道工序,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大豆色拉油精选高蛋白大豆,需经过脱杂、脱酸等8道工序,彻底清除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具有抗衰老、增强记忆等作用。 因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健康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加之目前市场上不断出现 散装油的质量问题,更使得人们增加了对小包装食用油的选择。 目前,北京 和青岛 等 一些大 城市为了保证食用油的安全性,已经取消了二级油或散装油的销售。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种类,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各种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阶段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发展时期。 (二) 健康油风行 食用油是每个人每天必须摄入的,对人的一生健康起到 “ 润物细无声 ” 的效果。 今天,健康、营养、美味已然成为食用油市场的概念主流。 健康食用油 推动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满足居民饮食与健康的双重需要。 2020 年是天然保健类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各种种类的天然植物食用油远比往年丰富多样,其中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备受消费者青睐。 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有三: 原因一、健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已不再停留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食用油的。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12)-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